从2016年高考开始,广东、陕西等省份将开始全国卷。
随着高考日益临近,同学们普遍感觉“压力山大”。眼下正是高考复习全面展开的冲刺阶段,如何合理利用这段时间达到最好的效果是广大考生和家长们最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特邀部分知名中学的名师,就如何在较短时间内科学合理地进行考前复习做详细解析。
高考临近,现在复习语文,还能有多大的提分空间?只要你能注意以下三种意识,有效备考,还是“颇有可为”的。
回归意识 侧重基础熟练
考试更侧重考查对基础的掌握,虽然不会出课文原文,但《考纲》中涉及的考点,都在课本范畴之内。看课本一定要认真,把重点放在文言文和诗歌上,特别关注课后题和课下注释的内容,准确记忆并尽量和做过的题相联系,一般来说,文学常识题多出在这里。
现代文则更多注重上课时讲过的表现手法,并要做到能熟练运用。同时用好手中的《考试说明》,把每道试题的设题和答案认真琢磨,归纳一下相同题型答案的规律。
整理意识 作文侧重审题
最有用的参考书是各类考卷和纠错本,因为它们是为你“量身定制”的。将自己高三的所有试卷都进行分类整理,将错题、低分题仔细研究,归类,找出失分原因,避免再犯同类错误;也要看看高分、满分题,想想当初的思路,看看是否真正把知识点掌握了。
将自己的考场作文进行整理,找出问题,想想提分方法。将自己用的好的素材、精彩片段、设置成功的分论点等记一记;将比较有价值的作文个别不满意的段落修改一下,特别是作文的开头、结尾和每段的关键句。作文训练应把重点放在审题和修改提纲上。
高考作文近几年和现实联系紧密的材料比较受关注,对辩证思维和个性表达的考查,在各省市的模拟卷中出现的频次较高,要有针对性的训练。同时“真情实感”也是最后几次模考作文应当练习的重点,切记喊口号或高高在上、教育他人,而是要尽量做到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化常为奇,化冷眼为热肠。
规范意识 力求准确细致
首先是审题要有规范意识。要做到精读、多读,千万不能惯性使然,只是见题就做,而不仔细推敲,还没想清楚试题“考点”就匆忙下笔。而且,所有试题中给出的注释都是有用的,所有试题要求都是要认真对待的。题中有分点要求、字数要求等,都要坚决遵从,决不违反。
其次是答题要有规范意识。高考注重答题的准确和细致:每问都有答,正确书写常用术语,答题有理有据,思考全面、深入,分点作答等。
在这里特别提醒,语文复习尤其不能只是做选择题,为“提高效率”简写或不写主观题,或一没思路就急着看答案,这样会导致无法发现自己的问题,练习失去意义。
把最常见的一些应用文的“格式”规范的掌握,也是培养自身文学素养很重要的一环。
再次是书写规范。请尽量书写整齐,保持卷面的干净。因为是电脑阅卷,答题时一定注意答题的位置,不要超边线答题。
最后,练习也要规范起来。做题要规定时间,什么题多少时间要做到心里有数。做题不一定非是新题、难题,但做题要一直坚持到考前的最后一天,以避免“手生”。
全国高考语文试题近几年更注重“重视积累,回归传统”,如文言文阅读少了实词考查和人物形象分析,增加了断句和文学文化常识;默写从识记型默写变为了理解性默写。因此,考生们要牢记以下五个基本要素,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一种态度:考试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生理、性格等各方面素养的全方位综合考查。因此,准备越充分,发挥就越稳定。教师中流传一句俗语“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意思就是说,功夫在平时,要稳扎稳打,建立并保持稳定的状态。
两种基础:“双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是包含语文在内各学科复习的出发点,但在此方面学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因此,学习程度较好的同学要重视对基础的梳理整合,学习程度较弱的同学更应该注重基本能力的提升。
三个常规:知识点的学习积累,主要是着眼于识记的层面,类似于军队中的日常训练;练习,则是对知识与技巧的巩固应用,类似于军演;考试,才是实战的检验。因此,三者要紧密结合,缺一不可。
四个梳理:最后阶段,更要贴近大纲,回归课本,做到不偏、不漏、不怪,有效利用复习资源,重视典型例题的解读与重构,做稳做对“类型题”。
五种技巧:
统揽全局:发卷后,填完姓名考号,还有一点时间,可平复紧张的心情,然后通览全卷。这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待情绪趋于稳定,大脑趋于亢奋,此后的七八十分钟就是答题的黄金时间。
先易后难: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将难啃的题目放在最后解答,确保得分最大化。
慢审快做:审题要慢,做题要快。审题时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等方面读懂题意,挖掘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做题时要简明扼要,快速规范,不要拖泥带水,啰嗦重复。
先入为主:第一次判断要慎重。答卷中要做到稳扎稳打,字字有据,步步准确,尽量一次成功,提高成功率。
视旧如新:答完全卷剩余的时间一定要有效利用,就当新做一样,将所有的题目逐字逐句重新解读一遍,看看是否有错答漏答。坚持到终考前一分钟,不做交卷第一人。
高考临近,越到最后时刻,潜力越容易被激发,学习效率和成绩也就越容易提升,数学也不例外,关键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今年陕西、广东等省首次使用全国卷,因此最新最难的题目不大可能会出现在这份试卷中,所以同学们不要一味的刷难题和怪题。
难题难在什么地方?一类是计算量大,一类是思维量大;全国卷特色非常明显:重视后者,淡化前者。因此要适当做一些立意新颖的“新题”,而不是有很强的计算技巧和极大的计算量的“繁题”。
全国卷的考察要点
重视统计:要求考生熟悉正态分布、独立性检验、相关系数、相关性检验、回归方程等内容。
重视几何直观:在平面向量及解三角形中要重视平面几何性质;在立体几何中要熟悉平行垂直等的性质与判定;解析几何中熟练线性规划、圆的方程及几何性质、抛物线方程及几何性质;函数中也根据需要多画图帮助分析。
有些重要内容全国卷反复考察:例如曲线的切线、圆锥曲线的弦长公式、圆锥曲线的中点弦性质、双曲线的渐近线、外接球与三视图、三角函数的辅助角公式等。
考前还应注意
熟悉数学考试题型:12个选择,4个填空,6个解答(其中最后一个是三选一)。
熟悉数学考试模块及大致的分数分布:集合与简易逻辑10分、函数的概念和基本性质5分、指数对数运算及函数10分、复数运算5分、不等式5分、算法与框图5分、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17分、数列17分、函数与导数17分、立体几何22分、解析几何27分、概率统计22分、几何证明、极坐标与参数方程、不等式三选一10分。
掌握试卷的难度和自己的得分点:选择填空对所有人都很重要,选择题难度最低,占60分,而且其中9个左右都是基本题;填空前两题、解答前两题、选做题、后三题的第一问基本都是基础题。只要保证这些基础题不失分,就能得105分左右。
熟悉全国卷的题目:建议对近5年或者10年的约20套全国卷反复刷,以熟悉出题人的文字语言和出题风格。
合理分配时间:基础薄弱一些的学生不需要在难点上花费时间;当然实力强的学生在做完选填及解答前三题和选做题以及后两题的前两问,还有时间可先选择倒数第二题(通常是解析几何)突破。
留好检查时间:检查不是重新做一遍,最好通过特例、特殊情况等检验,例如数列通项公式或前n项和公式,只要检查前3项基本就确保无误了。
怎样利用高考前这段时间做好备考工作?在此,就我的个人理解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找准问题
同学们可以将自己的模拟试卷进行如下整理:
先按八个板块(1.函数与导数;2.解析几何;3.立体几何;4.统计与概率;5.三角函数;6.数列;7.选做题;8.其它考点)进行初步统计,找到自己问题大的方向;
再将某一板块的问题细化,细化到具体的知识点上来,以便找准自己的问题,更便于后期进行针对性解决。
学会选择
同学们在找到问题后,最好根据自己的数学基础做出合理的选择。就是说,如果你的数学基础不是特别好,那么建议不要再把大量精力放在每次都做不出来的那些知识点上了,而应该把时间向错误率比较高,而且还能通过较短时间的弥补和强化得以解决的那些知识点上。根据知识点的难度和自己的错误率进行轻重缓急的判断,最终选择5-8个知识点进行弥补和强化。
题组突破
同学们在找到需要解决的这些知识点后,该怎么来解决呢?我的建议是:回到教材。以教材的难度为起点,通过从易到难,逐步加深的题组进行必要的强化训练,以达到真正理解这些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总体来说,针对于数学科目的复习建议学生先找到问题,然后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优化排序,在通过从以教材难度为起点的题组来进行突破性训练,最终达到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这样的方法是高效。
全国卷考题更注重英语阅读理解和基础知识的运用,客观题比例较大。学生既要注重基本词汇、语法的知识掌握,还要注重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抓牢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
全国卷考题更注重英语阅读理解,高考中阅读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内容富有时代气息,语言原汁原味,以考察深层次理解为主。如主旨大意;猜测词义或句意;判断推理;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基本态度;文章题目等。
这个阶段的主旋律就是模拟实战,通过大量的模拟题和真题的训练,一方面,查漏补缺,把握考点;另一方面,提高应试能力,调整备考心理。尤其是精做近五年高考真题,把握命题趋势体现了整个考试的命题思路,是最具标准化的试题,因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对真题要有效利用,认真做好每一套题,清楚每个题目的考察点和难点,对于考点相同的题目要做到举一反三,提炼命题规律,达到把所有题目都熟练掌握的程度,从而让试题效率最大化。
重视新增试题填空
这两种试题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应强化训练。对于选句填空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密集训练,总结其中规律。
语法填空能全面检测学生在英语词汇、语法,甚至是句法上的运用能力,能更科学地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因此,做语法填空训练中要不断发现词法和语法的漏洞,并进行查漏补缺。
重视词汇复习
考试说明上的词汇表是高考命题的基础,是应该重点掌握的词汇。词汇表上的许多名词可归类为阅读词汇,会识别即可。但常用的动词、介词、连词、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等则必须做到四会。
保持良好的语言表达感觉
争取每天诵读经典例文或好的范文,让自己保持良好的语言表达感觉。背诵量与听、说、读、写水平的提高成正比。
回归课本 把握考纲
复习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成绩和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又由新的量变引起新的质变的过程。所以考生在考前应该重新回到课本上去,夯实基础,再次熟悉、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并将其和考纲要求结合以提升自己答题的能力和水平;
另外在这一段时间可将一年以来的时事回顾并将其与课本上的知识点完美结合,特别是国家的一些重要政策、策略、计划、热词和的重要讲话等,,虽说高考时事不占分,但题干则不例外。
持之以恒 不可懈怠
考生要做到“锲而不舍、驰而不息”。一年的积累一定会使我们的考生满满的都是自信,但是为了我们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圆好自己的梦,考生在最后关头还应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所有的练习、考试一定要坚持到考前,否则知识会回生、做题的感觉会减弱、做题的思路也有可能中断。因此,这段时间的学习任务要降下来。
2016年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冷静做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尤为重要。
明晰考纲认真复习,《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对照《考试大纲》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按知识点进行复习:
;西方民主法治的起源、发展和完善;;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新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
必修Ⅱ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
必修Ⅲ中的儒家思想内容和地位的演变过程;中国古代的传统科技成就;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发展和完善;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近现代科技进步。选修部分需要关注和必修部分的联系,特别是改革内容,需要总结规律,举一反三,学会迁移。
按时间进行复习计划调整,以10天为一个周期进行三个阶段的复习,回归主线知识复习,回归教材,重读教材,回顾错题本,把握好节奏和力度,不可有松懈思想,不到考完不言放弃;
在复习中重视学校的模考,把模考当做高考,认真对待后期的考试,在考试中掌握时间分配、审题技巧、难题处理等应考之道,考后重视试卷讲评课,弄清楚失误的原因,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
精做习题,做一遍近三年新课程高考试题,运用知识和能力做题不凭感觉做题,进行限时训练提升做题速度,克服不好习惯即只做选择题,不做非选择题;对材料解析题只看、只想、不动笔。
作为文科生成绩的“分水岭”之一的地理,在高考前应该做好以下有效复习:
以不变应万变
高考题是专家命题组的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每年的题目皆不同,但考纲课标的依据没变,所以主干知识考察是固定不变的,地理学科原理、理论性强,在这些日子里进行“主干知识点的回顾、线的检索、网的构建与梳理”应该是比较有效的,起到查漏补缺、巩固提高、演绎分析的作用。
比如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的回顾延伸到黄赤交角、影子问题、高度角变化、晨昏线变化,再构建出与气压带风带移动、热带季风、地中海等气候的成因特点、当地的水文特征、灾害、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分析”等问题的网状联系。
手动带动脑动
接近10个月的备考,现在学生很接近疲劳期,也许考生觉得回归课本需要时间,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再做些题了,地理高考题能力考查很突出,考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以及论证描述的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保持自己读新题分析新图形思考新材料,然后用简洁专业全面的语言来表达阐述,对考试发挥很有用,当然选题难度要老师帮忙把把关,避免偏题怪题。
平常惯性生活
急躁慌乱的心境是很不利于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建议这段时间可以继续在学校有计划复习备考,与同学一起学习讨论,对于自己遗忘或者比较模糊的问题向老师及时请教;
按照正常作息时间来生活,不过度开夜车也不能完全放松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吃吃喝喝,让自己在惯性平常的状态中沉着应考,自信满满地走上考场。
如果把近几年的全国高考理综试卷(Ⅰ)(Ⅱ)中的化学试题做一个纵向对比,从中不难发现试题立意的角度每次都会有不小的变化,但本质上体现在命题中两条主线没有变化。
这两条主线其一就是选择题主要考中学化学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其二就是非选择题主要考考生运用已有的化学知识结合题设情境,利用题中给出条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给广大考生三条重要的建议:
重拾课本
结合高三一年的复习,结合自我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认真通读教材一遍。通过这一次精读,把基础的不足夯实,把该记的重要结论、现象、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熟记,模仿课本中的精确阐述规范自己的化学用语,把遗忘的知识死角找出来,让课本知识真正融化到考生思维的细胞中。
分类整理
把做过的模拟试卷整理出来,结合《考试说明》和《考试大纲》分类整理。高考理综试卷的化学试题包括选择题7道(7-13题),非选择题必做题三道(26、27、28),选做题三选一。
1. 选择题部分首先找出自己经常出错的点,然后仔细研究分析出错的原因,是审题不仔细导致的出错,还是方法不当考虑不周全导致的出错,逐一分析分类对突破选择题,确保高考中选择题不失误非常有用。
2. 非选择题中的第一类元素化合物题目,从命题形式上看主要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这几年常以化学工业流程题为命题形式,做好这类题要有拆分思想,将大题拆成小题;要有对比思维,将陌生试题与教材知识相对比,找到思维原型进行突破,解题时要紧扣元素所对应的单质以及化合物的结构、性质等知识,应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综合分析。
3.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题,从命题点来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图像分析、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判断、转化率的计算、溶度积常数的计算和应用、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
原理综合题以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知识为核心,结合反应热、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电化学等知识综合进行考察。解题时应注意计算的准确性,语言的表述能力,提高阅读图像的能力,掌握解题技巧。电化学的重点在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技巧以及有关电池、电解池方面的计算。
4. 化学实验题,它的立意可以是某有机化合物的制取、某无机物的制取或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考察仪器的选择与作用原理、指示剂的选择、实验数据处理、实验误差分析、实验方案分析。
这类题以物质的制备、检验、性质验证为背景,考察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的识别与选择、物质的分类与提纯为高考实验的主流,做好这类题不要过多的受命题背景的限制,明确反应原理,分析实验现象,清楚使用的仪器及在整个实验中的作用,知道实验操作的方法及目的,完成产率、产量的计算。
仿真练习
在自我整理自我复习的过程中,要按高考的题目及时间顺序定量的做一些仿真题,一方面检验自我整理的效率,体会高考题;另一方面不断地训练自己的动手能力,做到手脑并用。
临近高考,保持良好的心态是高考取胜的重要前提,掌握必要的答题规范和技巧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法宝。在此,我简要谈谈理综生物试题的答题规范和技巧,希望对考生能有所帮助。
高考生物试题一般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解答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有五种:
直选法:针对考查生物基本概念、原理、过程的记忆性题型,直接选出正确的选项。
淘汰排除法:根据题干所给的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将不合理的答案逐一排除掉,以获得正确答案。
推理法:从所给条件中,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概念进行逻辑推理,来获得正确答案。
对比思维法:一些表格题、图表题所给的几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可剔除有的选项。如果出现未知知识或选项,可采取和已知知识对比,通过思维判断,作出正确选择。
综合分析法:这类题考查的不是一个知识点,而是多个知识点,这就要求考生能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知识点,利用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选择。
解答非选择题时,如针对填空类非选择题注意五个技巧:
一是书写要工整规范,不写错别字,切忌字迹潦草;
二是回答概念时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笼统;
三是表达要准确,切忌口语化;
四是用生物专用术语回答,用推理计算的符号或数据等回答。拿不准时,在不离题和不影响科学性的前提下,可用括号补充;
五是尽量用题干和教材中的原话组织答案,尽量不要用自己话语作答,避免出现“词不达意”或“答非所问”现象。
再如针对遗传类题正确书写遗传图解是解题关键,同时注意遗传试题的“潜规则”,如课本上出现过的遗传性状要依据课本书写和推导;“遗传类型”没有特别指明的情况下指的是“表现型”;遗传系谱图推导中没有说明“有病”指的就是“正常”等。
对于实验设计类题的基本步骤有:
取材、分组、编号:此步骤注意等量原则和随机取样原则;
实验处理:此步骤要注意的是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无关变量和单一变量原则;
培养、观察、记录:一般要用“适宜条件”“一段时间”等词语描述;
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这里探究性实验一般有多种可能的预测结果,结果和结论一般都用“如果……就……”;验证性试验的结论一般要求与验证结果一致。
分析近3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试题可以发现,试题坚持稳中求变,试题结构、考查重点和难度比较稳定,但题型设置上有一定变化,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和趋势。
1. 支撑物理学知识体系的两大块主干内容——动力学和电磁学一直是考查重点,但电磁学部分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2. 对力和运动知识考查明显加强,且难度有所提升,如全国Ⅰ卷在近三年的命题分值分别为18、19、26分。
3. 打破以往固有题型分布,压轴题考查内容由以往的电磁学转变为动力学。
4. 选考题分值配比发生变化,由以往6 9模式转变成了5 10模式。选做题34题将选择题改成填空题,突破计算题必考光学的固有思维,改考机械波。
5. 必答试题难度逐渐降低,选答题难度加大。
6. 试题关注解决现实问题,接地气。
7. 突出创新(在变压器和实验中表现较多)。
高三学生在后期复习备考中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回归课本,重视双基的复习: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全面复习是高考复习和高考得分的根基。学会对知识的重组、整合、归类。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掌握迁移、演绎、推理等方法。
抓住重点、提高复习效率:在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高频考点的复习上(如万有引力、静电场、曲线运动、摩擦力与弹力的分析、电磁感应等),确保物理高考的基础分数。增强考前复习的针对性,防止剑走偏峰做无用功。
将复习难度锁定在“中等难度问题”:由近三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出,难题、偏题、怪题以及复杂背景提炼物理模型等问题已不再出现。试卷中“中等难度”比重逐年加强,所以考生备考过程中应对各种复习资料中出现的“难、偏、怪”问题大胆放弃。
对高考物理11个必考实验以及选考模块共30分的问题进行集中练习:这部分考点考查难度小,但平时集中练习机会较少,所以高考得分率低,故应把握最后的复习黄金时期,提高熟练度,予以集中彻底地解决。
后期以模拟训练为主,一方面针对前面的复习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应侧重思维的周密性和解题规范性的突破。
中国教育在线
【推荐链接】
◆ 高考尖子/黑马告诉你怎样在高考中抢分,附各科“偷”分技巧!
◆ 高考黑马自述:如何在考前一个月提升100分
◆ 高考电脑阅卷原来是这样的,看懂多得20分!放到朋友圈大家会感激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