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高斯(中国):颠复自己,颠复传统

2022-08-23 06:15:57

造印刷机是寂寞的行业,与炙手可热的IT、金融相比,印刷机制造业是躲在行业背后的行业,然而,它却是综合技术要求极高的行业,可以说,印机制造业的水平,体现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综合水准。

所有的企业都是时代的企业,在中国近代工业化的过程中,高斯(中国)的命运就一直与中国印机制造业的发展起合转承。它的每一个发展节点都是中国印机制造业的一个里程碑,它的发展脉络,历经民族资本、公私合营到改革开放和浦东开发,就是一部中国制造业不断现代化的简史。

2010年5月,上海高斯发展迎来新的里程碑,上海电气在英国伯明瀚宣布全资购并高斯国际。6月1日,高斯(中国)正式成立,2012年10月,上海机电股份收购高斯国际持有的60%高斯中国股权,自此,高斯(中国)成为国有全资控股企业。

彼时,“世界一流印机制造商”是上海电气对于高斯(中国)的战略定位,并利用2010年厂房整体搬迁的契机,以世界级企业的标准建立示范性工厂,打造高斯全球性生产基地。

2012年,一支有德国印机制造背景的工业设计团队加入到新工厂的设计中,按照德国工业4.0的标准布局实施。利用此次搬迁,高斯(中国)对生产流程、工艺布局重新调整,为产品战略及企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提供了支撑。


全球生产能力最强的轮转机制造工厂


2015年,高斯(中国)在上海的工厂由原来的云岭东路286号搬迁到江月路903号。新工厂总投资达到4亿元。

在这个巨大的单体制造工厂,生产组装车间、零配件加工车间及零配件库房与办公楼融为一体,现代时尚的工业风设计,颠覆了传统制造工厂“脏乱差”的印象。恒温、恒湿的机加工车间,保证了高端制造业对于零部件精度的高要求,也提供了人性化的生产环境。

智能化的全加工车间内景

高斯图文印刷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彭勇用了“三个最”来概括新工厂:全球面积最大的轮转机单体制造基地,全球生产能力最强的轮转机制造工厂,全体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印机制造企业。

先进制造装备的引进改变了传统的加工工艺,替代了传统的数控车床、镗铣床进行辊筒表面的复合加工形式,取消了大量的加工工装和测量工装。提升了零配件的加工精度,节省了大量人工及时间成本。

“搬迁之前,企业一共有86台机加工设备,搬迁后,目前只有35台设备,实施了新的工艺布局,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加工方法和手段上进行了改进。”彭勇指着车间里的设备说,“公司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装配方式,通过一些工装、夹具、电子器具,使得装配精度和效率得到了最大的提升,降本增效的成果不断显现。”

智能化的生产使得同一条流水线上,相邻生产的两个产品可以各具特色,无论工序有多复杂,装配设备不会混淆任何一个零件。在这里,只有不足四分之一的工作量需要人工处理,客户不但可以实时查看设备制造进程,还能对工厂提出改进要求,并在24小时内得到满足。

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理事长王岩镔一行视察公司

智能化的零配件管理系统保证了货物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也确保了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提高了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款老式的高斯报轮设备在市场上十分畅销,一些小厂家针对这款设备而生产出低技术门槛的产品,流入到备件市场。

随着工厂技术能级的提升,高斯(中国)加强对核心知识产权的管理,关键部件制作都留在了新工厂,这些工艺和技术在普通工厂的条件下无法加工。彭勇骄傲地说,“现在我们把图纸放在他们面前,他们也做不了。”全球生产能力最强的轮转机制造工厂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

硬件达到了世界一流,高斯(中国)在技术储备方面同样令人叹为观止,2010年上海电气收购了高斯国际的所有设备和知识产权,并将高斯国际424项专例以注资的形式注入高斯(中国),使得企业拥有了雄厚的技术底蕴,掌握了核心技术。

民族制造业在与外资的合作中,往往利用市场换技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核心技术的命门始终掌握在外方手中,市场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技术。由此,高斯(中国)成为一例发展的独特样板。


精细化管理出效益


印机制造业的模式未来将从“规模红利”转向“效率红利”。高斯(中国)深知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将发生深刻的改变。

2017年春节后,彭勇对高斯(中国)的服务体系做了一个新的布局。将服务管理下沉,并和销售体系相对应,将全国分成了南方、北方、中西部三个区域,设立了三个区域经理。同时,重新将全国售后服务网点进行了新的整合,更加符合客户的实际需求。这是彭勇主动加强信息时代客户服务的举措。

在今年晚些时候,高斯(中国)还将在上海推出“互联网+服务”的在线平台,颠覆传统的印机制造商的生产服务体系。将服务向整个生产消费流程的前端推进,届时实现24时全天候服务,客户随时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备件,寻求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平台实行会员制管理,降低客户采购成本。未来,要做到线上与线下服务并进,成为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除了向服务要效益,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上,通过先进的管理软件、节能的设备、智能化的设计,做到精细化管理,企业规模增加,运营费用却不断降低。

“高斯开放日”活动中客户在车间实地考察

目前高斯(中国)产品的非主关件都实现了外包,在主关件方面,为确保产品质量,最后一道工艺在新工厂里加工。彭勇介绍说,“公司要求最后一道工艺在设备上的生产时间不能超过十分钟,这就提高了外协的前道粗加工要求,粗加工实际上成为了精加工。从而保证了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

彭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新厂区面积由原来的114亩扩张到141亩,车间全封闭,恒温恒湿,仅仅水电煤的成本每年预计就将近1000万元。2016年经过测算,全年只有300多万元,与老工厂相比,成本只有一半不到。


“企业引进了新的节能生产设备,全部使用LED灯,规划时靠近河流,绿化用水都是河水。管理人员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在手机上就可以掌握每个空调、每盏灯的运行状态,并进行实时操作,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彭勇如数家珍。

随着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的提升,精细化生产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高斯(中国)将原有的8个部门精简到现在的5个,企业组织机构更加扁平化,职工总人数从2014年上半年的600多人减到当前的268人,调整比例超过了50%。这一支平均年龄40岁的职工队伍,都具有10年以上的印机从业经历,企业做到了减员不减产能。


从单项冠军到全能冠军


2017年3月,知名包装印刷企业——上海界龙艺术印刷有限公司引进了全球首台Aqua Stream(跨世)1650柔版印刷机,能够生产目前市场最大的纸盒、纸袋产品,通过柔印双拼印刷工艺,有效地提高了产能和生产效率,并能给集团的企业提供在纸箱印刷中预印配套开发的功能,为界龙集团下一步的生产模式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Aqua Stream(跨世)配备8个及以上的基础印刷单元,展现了目前国产柔印设备在宽幅领域的较高水平,实现了一套解决方案承接两种工艺的需求,客户既可制作包装产品,衍生配置后又可用于绿色教科书的印刷。这是高斯(中国)在确定新的产品战略后,在现有轮转胶印高精度制造的基础上,为印刷企业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的成功案例。

Aqua Stream(跨世)柔板设备装配

市场没有无缘无故的回报。用上海界龙实业董事长费钧德的话说,Aqua Stream(跨世)在印刷速度、印刷质量上打破欧美的垄断,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制造成本低、售后服务远超国外,我们没有理由不支持民族印机制造企业的发展。

高斯国际是全球报业印刷设备制造的龙头老大,2010年轮转印包设备销售总额全球领先,市场份额达到28%,2011年全球市场份额进一步攀升到了30%。而在中国报业市场的占有率更是高达惊人的80%。

随着报业市场的回落,为了应对客户端需求的变化,高斯(中国)果断实施新的产品战略,彭勇用了三句话概括:巩固报业市场,做好书刊和商业轮转市场,进入包装市场。“格局决定终局,不能只看到占现在这块小蛋糕80%的是什么,而看不到未来的大蛋糕。”彭勇说。推出Aqua Stream(跨世)柔版印刷解决方案就是凭借着对绿色印刷市场敏锐的嗅觉。

目前,高斯(中国)产品覆盖了报刊设备、书刊设备、商业设备、包装印刷设备等领域,在各个领域都拥有代表性的产品。

在报业产品上,拥有全球专利的Magnum Compact(美康)卷筒纸轮转胶印机,将数字技术和高斯的各种先进技术融于一体,既适宜于长版印刷,也适宜于短版印刷,设备高度大大降低,适应多种印刷场地。

在书刊印刷领域,通过对高斯国际商业印刷机中的折页技术的引进、吸收,多款书刊卷筒纸轮转胶印机有望将市场占有率再提升一个台阶。

针对包装领域,推出了用于食品包装和教科书印刷的机组式柔版印刷机Aqua Stream(跨世),以及全球唯一一款既能印卡纸又能印薄膜的Divo Stream(得世)卷筒纸胶印印刷解决方案。

在商业印刷领域,推出了多款商务型轮转胶印机、卷筒纸印刷机和冷烫印刷解决方案。

随着新的产品战略的逐步实施,彭勇算了一笔账,未来5年,国内报业市场的每年需求约1.2~1.5亿元,公司有望实现80%的市场占有率;教科书印刷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将迎来小高峰,每年的市场需求在2亿元左右,公司可以实现50%的市场占有率;商业轮转机可实现6000~7000万元订单;售后服务可实现5000万元的营收;包装印刷市场每年总需求约为20亿元,公司有望达到10%的占有率;海外市场2017年的指标是达到1200万美金。这样,新工厂每年的订单有望达到5亿元,保证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高斯(中国)从单打冠军到全能竞技,绝不只是凭着一腔情怀和干劲,没有厚重的技术积淀和对于趋势的掌控能力,是无法做到厚积薄发的。


印机制造+互联网


对于印机制造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现在的制造企业是旧文明的最后一代,也将是新文明的第一代。彭勇意识到了这种改变将是深刻而颠覆性的。“未来,智慧印厂、智能印刷机将是产业发展的方向,云计算、大数据将会改变印刷产业发展的轨迹,看不到这一发展方向的决策,是蒙上眼睛走钢索。”

新的工厂正是高斯(中国)在“工业4.0”进程中的关键支点。“一个穷人说,我可以帮你致富,你会相信吗?一个自身都做不到智能生产的企业说要帮助印刷厂实现智能生产,你会相信吗?”彭勇反问道。

2016年10月,第六届全印展期间,高斯(中国)在新工厂举办了“高斯开放日”活动,用五款高端创新设备,向国内外的客户展示了全新智能化的高斯(中国),正式向市场发出了转型信号。

高斯(中国)2017年媒体沟通会

如何让传统印刷机可以取代人,超越人,让印刷机更加聪明,是高斯(中国)致力于解决的问题,“就是运用人工智能的战略,而不是向某个领域或某个产业转型。”彭勇这样解释。2016年,公司提出了“匯印e家印机管理平台”的打造。

“智慧工厂无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绝非是简单将产品和产品做一个联接,或者在两者间加一个机器人,做到省人省力,这不是高斯(中国)未来想做的事。我觉得,应该是给产品装上智慧大脑的平台。而“匯印e家印机管理平台”就是为传统的印机产品打造一对翅膀,在信息化的世界里飞起来。”彭勇说。

高斯(中国)近年来与一家世界500强的电气供应商联合探索如何打造智慧工厂,并将工业4.0的标准应用到高斯(中国)未来的产品中,让用户能直观体验到智慧印厂所带来的改变。“匯印e家印机管理平台”以印刷设备为载体,从各类设备采集印刷状态实时数据,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印刷企业构建全方面、多层次、全覆盖的印刷管理体系,并赋予印刷设备感知、思考及服务能力。

操作人员只需要滑动手机屏幕,就可以通过这个智能管理系统,远程控制、监控、诊断车间里的每一台设备。从上纸到印刷,到印品完成,对整个过程进行全方位管理,通过不同的权限访问,让不同的管理层看到定制化的数据报表。未来,假如有十几万台设备被允许入驻这个平台,那么一个印刷共享生态就诞生了。

高斯(中国)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增加了液位、流量、红外线、温度、RFID等各类传感器,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安全情况进行监控,并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统计。“目前,客户对于智能印刷不是不愿接受,而是没有能力接受,要么苦于人员配置陈旧,要么苦于没有开发技术。而高斯(中国)正在替客户做这些事情。”彭勇坚定地说。


双品牌战略

高斯(中国)目前采用了双品牌战略,在原有“GOSS高斯中国”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品牌——“Wisprint 匯印”。而记者注意到,在车间正在装配的设备上,并非所有设备都在使用双品牌。

“从字面上看,Wisprint叠加了聪明智慧的含义,高斯品牌更注重于传统产品的品质,新品牌着意于服务高端客户,只有达到标准的产品才会用双品牌。”彭勇解释说。

随着高斯(中国)实施新的产品战略,彭勇心里清楚,在包装市场,高斯品牌并不具备优势。而国内印机市场,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缺失,高端失守、低端混战是中国印机制造商的日常。彭勇说过,高斯(中国)绝不参与低端竞争,而“Wisprint 匯印”的推出,印证了高斯(中国)“做全球最智能的印刷系统,给客户最完美的体验”的雄心。

新品牌被赋予了人工智能的概念,这也与母公司上海电气集团未来在工业装备产业上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的定位相契合。彭勇透露,未来,高斯(中国)在国际上的销售将主推“Wisprint 匯印”品牌,逐渐取代“高斯”品牌。

“看似离奇的新事物,我们始终要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在彭勇的眼里,共享单车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自行车产业被共享经济整体盘活,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印刷业在智能化的进程中也将不断颠覆传统,迸发新的生命力。

时代的风口又来了。正值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在近代工业200年历史中缺位的中国,第一次与竞争对手站在了同一起跑线。

随着“Wisprint匯印”品牌的推出,高斯(中国)未来所有的产品线都将走入人工智能市场。这样的乐观情绪也反映在彭勇对高斯(中国)远景的规划中。未来五年,随着信息化平台和AI人工智能逐渐成熟,书刊“折页中心”技术规模投入市场,高斯(中国)的新工厂可以达到每年10亿元的订单量。

“现在,也许听起来会让人觉得惊讶,但过几年,再回头看时,会觉得这条路走的是对的。”彭勇十分肯定地对记者说。

未来,“Wisprint匯印”设备就是承载着IT技术的平台,每一台印刷设备都是一个巨大的智能终端,高斯(中国)将各种技术服务通过这个智能终端提供给客户,同时也参与到客户的日常生产中。如此,高斯(中国)将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印机制造商,它将成为全面的服务提供商及印刷企业运营的合作伙伴。


颠覆自己,颠覆传统

彭勇认为,当前的整个印刷行业,无论是报纸、书刊还是包装印刷,都还沉浸在印前、印中、印后的传统生产模式中,即便印刷设备再先进、再智能,传统的生产思维依旧与互联网时代脱节。

过去,高斯(中国)一向专注于如何将硬件做到极致,而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人工智能嫁接到产品中去。对于在传统印机制造行业浸淫了几十年的从业者,彭勇深知行业低端竞争的惨烈,“未来,我们的产品将是人工智能系统的一个环节,将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产品。”他说,“这也是对我们自身制造传统的某种颠覆。”

在彭勇的设想中,高斯(中国)未来的产品“无论是书刊还是包装印刷,要实现一张纸进去,一本书出来;一张纸进去,一个包装品出来,这样的产品才是真正的颠覆。” 

彭勇一直关注着客户的处境,“全国新华印刷厂承担着大批量教科书印刷任务,传统的生产方式需要等到最后一本书印完后才进入发行环节。而生产旺季招聘的零时工,没有时间培训,生产质量参差不齐。”

高斯(中国)为此将开发出后道的智能连线产品,从而颠覆传统书刊印刷生产方式。“折页中心”的设想由此应运而生,跳脱出传统的印刷、折页、胶订、裁切流程,通过这个设备,一筒纸进去,一本图书就能实时印刷出来。无需考虑人工质量与仓储成本,减轻印刷、发行和物流企业的压力。彭勇透露,2017年底将能推出概念机。

传统书刊印刷企业因为图书尺寸的不同,需要配备不同尺寸的印刷加工设备,“可变折页”技术将改变这样的现状,实现图书尺寸的实时切换,企业只需要一台占地很小的设备就可以解决大问题,节省了大量的投资。而该方案已完善,图纸设计正在进行中。

“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在智能制造时代,没有现成的技术可以引进,只有自主创新一条道路。”彭勇十分肯定地说。

如果不能颠覆自身,终将被市场颠覆。这是创新者的使命,也是难题。幸运的是,高斯(中国)站在了智能制造这个风口,学会开始颠覆自身的传统,并努力憾动印刷这个传统的行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