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市场投资军规
王成
新三板市场发展很快。截至2015年7月17日,不算挂牌的公司,仅三板做市股票就有604只,并且每个交易日平均增加6个。不过,近期新三板市场也遭遇寒流:第一个寒流是,三板做市股票的交易量当前逐渐萎缩,一天仅一亿出头的交易量,创业板每天交易量是其1000倍。并且三板做市股票相较4月7日最高峰时的交易量23亿同比滑了94%,当时仅230只做市股票。第二个寒流是,新三板做市指数一季度暴涨后二季度就开始了泡沫破灭,且破灭的速度令人咋舌,做市指数从最高点2673已经下跌到1422,下跌幅度达47%,最深跌幅跌幅达到了58%。
在这种悲观和迷茫的情况下,三板市场的投资者很自然会问两个问题:第一,新三板的红旗能打多久?新三板还有没有未来?第二个问题是,如何投资新三板?是否需要反思之前的盈利模式?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的判断是,前途是光明的。中国证券市场的未来和机会还是在于新三板市场。根据证券市场发展史来看,哪个证券市场的市场化做的最好,哪个就是王者。相对于A股市场IPO的暂停,注册制推出的遥遥无期,新三板市场是最市场化的市场,并且是完全供给方市场化的市场。新三板市场的管理者一直坚持市场化,这是这个市场的生命力和最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同时新三板的需求方,也就是投资者,现在还存有较高的壁垒,将来一定会降低准入标准,这就提供一个看涨期权,这个确定的利好基本面长期来看是不变的!不像其他市场那样讲“改革牛”等没法证实的故事。另外,新三板市场不应该被当成一个投机一把制度红利就走人的市场,而应该被看作有海量公司可以淘金的选股型市场,这里面有很多优秀的成长型小公司值得投资。不仅有现在炙手可热的TMT和生物医药类公司,还有大量消费和服务类公司。长期投资者一定可以分享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红利。所以,我认为新三板的机会是长期的,战略性的,可实现的!
不过,这里重点谈的是第二个问题:如何投资新三板?新三板市场当下之前的投资模式过于简单粗暴。一种类型的投资者是希望借助制度红利赚把块钱变现走人,目前这种盈利模式基本被证伪。另一种类型的投资者就是希望拿到便宜的定增(前几个月这需要关系,还需要争抢),然后定增后做市的股价高于定增价格,鉴于没有锁定期,就可以迅速抛出赚取这个价差。但是市场非常有效,没人愿意做这个游戏的对手方,结果是一抛售交易量就萎缩,股价就会迅速大跌,往往跌到增发价附近,甚至跌穿,让想套利的投资者无利可图,甚至亏损。
我认为回到价值发现的模式才是三板市场的投资王道。在价值发现的投资模式下,我认为投资者需要贯彻新三板的如下军规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1、风险、风险、风险!
新三板公司行业和数量众多,鱼龙混杂,即使是做市的股票,很多质地也非常差, 就我看来,做市商只喜欢能够拿到低价做市价格的公司做市,而对做市股票的质地没有好好筛选。因此,投资者必须自己来判断公司质地。
对于质地差,估值很高,业绩不达预期的公司,由于新三板没有涨跌停板制度,股价下跌会非常剧烈,因此投资者一旦选错公司,可能一天就会损失20-30%,一个月就会损失50%。对于概念题材来说,可能炒作A股更合适,但是对于因为某个题材概念买入新三板股票,则短期也许股票大涨,但是流动性不够也难出去,而一旦业绩不达预期,股价还是会跌回原形。这样的例子发生了很多次。
因此,进入新三板市场,首先想的不应是买了一个股票赚多少钱,而是首先规避风险。对于估值高的,竞争激烈的,模式不成熟的,业绩比较糟糕的,公司治理比较差的,难以判断的公司,我建议要统统回避,因为踩上会要命的。
2、选股、选股、选股!
新三板市场短短时间内就挂牌了2775家公司(待审查待挂牌阶段的公司还有900家)。万得一级行业划分为信息技术的就有831家,占比远超A股市场。各种服务性公司(消费者服务,商业服务等)目前805家,占比也远超A股市场。而房地产加金融企业,仅62家,数量远少于A股。因此,新三板市场相当多的公司不受传统宏观经济周期驱动影响,也没有大到可以影响整个新三板指数的公司存在。这样的市场就是一个适合选股的市场。
但是选股要优中选优,要学会反复比较的投资方法。即使看到一个公司觉得不错,也不要轻易下手,看看细分行业里有没有更好的,看看整个大行业里有没有更好的,看看跨行业比较有没有更好的。反复比较,论证,选出最优质的公司。以陆宝新三板股票池筛选举例:目前2775只挂牌加做市的股票,不到2%的股票才入选陆宝投资的新三板股票池。因为在做新三板研究,很多朋友经常给我推荐新三板股票,有些还可以,但大多数推荐逻辑都是被我推翻了,主要是我认为在这个细分行业内,我都能找到更好的公司。比如,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服务类公司A,我的论证模式是:服务类行业细分有12类,A公司属于的一类里就有40家可以比较,从业务模式,从估值,从竞争程度,从公司治理,从成长空间来看,A公司还可以,但是远不如这类行业里我最看好的B公司,那么,我为什么要关注A呢?
陆宝投资新三板团队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拉关系,并且随着新三板市场的下跌,关系也越来越不重要,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够快速高效率筛选股票,能够按照一致性的逻辑去分析对比股票。
3、成长、成长、成长!
前面说过,新三板股票的流动性非常差,让很多投资者难以做交易。而相反,我非常喜欢新三板市场,原因是我总会想起巴菲特的话:“买入一只股票前,都要想一想,如果这个股票买入后市场就关掉了,还敢买入并且能够夜夜安枕,那么这个股票是真的可以买入。”
由于新三板流动性很弱,交易的冲击成本很大,因此不适合做频繁交易。当然也不适合操纵,除非公司质地非常好,否则就是操纵者自己跟自己玩。
投资新三板股票唯一能做的就是买入和公司一同成长。因此,这个成长也不能是短期仅半年一年的,而是应该能看三年甚至以上的成长。这样,才敢买入并持有。对于每个股票,我们都会论证并思考:如果这个股票三年停牌(比缺少流动性更严苛的假设),我们还敢不敢买入并持有它,如果不敢,最好还是不买。我们想的不是流动性一好,赚个短期价差就抛售,而是研究的是,这个公司三年后值多少钱,在三年后,即使没有流动性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能够出售或者转让这个股票,不仅能赚到钱,而且在场外,还有很多投资者因为公司的质地而愿意接手。
4、变大、变大、变大!
有些市场赚的是博弈的钱,也就是估值提升的钱,典型的市场是创业板市场,创业板指从12年年底的585点上涨到15年二季度的4037,上涨了6.9倍,同比创业板指成分公司净利润从12年的141亿提升到2014年的224亿,即使考虑到15年的业绩预测,业绩三年也才上涨了2倍。也就是创业板的上涨主要是来自估值提升。
而对于新三板市场的公司,不要指望赚估值提升的钱。我以前有过研究:赚一个公司从小到大的钱,远比赚一个公司从弱变强的钱要容易得多。特别是企业找到好的业务模式、增长点的话,净利润从500-1000万之间增长到5000万-1亿之间是比较容易的。而这个增长就有十倍以上的空间。彼得林奇就用过这个投资模式,在市场中买入很多小的成长公司,等这些公司长大了,机构都来买,彼得林奇卖给他们,然后继续不断寻找小的成长公司。
想赚估值提升博弈的钱,去A股,想赚公司从小到大的钱,来新三板。
5、定增、定增、定增!
几个月前,大家为了拿到定增的股票无所不用其极,但是一旦泡沫过后,我发现了一个现象就是,定增未必赚钱,有价差的还容易大跌,特别是新三板定增没有锁定期,只要有价差,股价一定会大跌,跌到甚至跌穿最近一次的定增价。
我不喜欢上市公司动不动就依靠增发获得现金来增长,除非有必要。
几个月前,我们还惭愧关系不够铁,拿不到很多好公司的定增,现在欣喜的发现,从市场上买的价格比定增价还便宜很多,并且,买得到量。
我认为未来很有可能除非有锁定期(我们的研究认为锁定期一年大概可以折价13%,两年26%,三年40%),否则如果没有锁定期,折价太多,就是公司放任自己的股价大跌。未来已经做市的股票进行定增,应该很难有定增折价,更多应该是在股价附近增发。
我们新三板研究团队记录了很多的定增破发事件(比如陆道股份,做市前定增价33元,做市后不久就跌破定增价,众多这样的案例预示着做市前靠定增价差套利的模式很难存在),定增取消事件(比如分豆教取消了6月9日发布的股票发行预案,主要还是股价跌的没人认购了),增发倒挂事件(比如,海源达公告定增机构获得增发价为每股5.9元,而目前股价才4.8元)。
很多公司认识到没有锁定期的折价都会导致股价大跌,因此现在定增价都开始在股价附近,但是习惯了套利的机构在估值能力上就比较弱,导致很多公司定增发不出去,比如磐合科仪向不确定对象询价发行价格区间 24.00-30.00 元,而目前股价24.5元左右,估计就很难发行成功。
6、年报、年报、年报!
陆宝投资在选股和证券研究上利用多种投资线索,但无论A股,港股,美股,还是新三板选股,我们最看重的线索是上市公司的公告和年报,巴菲特也说,他每年要阅读上万份年报,年报不仅有关于公司特点、优势、风险等的说明,还有很多重要的信息。
举个例子,我阅读新三板公司深科达的2014年年报,公司在年报里公布了未来两年的经营计划:“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期,成长性溢价显著。公司2014年收入1.21亿元,预计 2015-2016年收入分别为1.71亿元、2.10亿元;公司2014年净利润为1,708万元,预计2015-2016年净利润分别为3,600万元、4,620万元。”这吸引了我的注意,公司怎么那么有把握敢于这么写经营计划?并且,目前市值不到3.6亿,按照15年3600万利润,15年市盈率不到10倍!如果按照公司的逻辑,增长有产业升级,进口替代等增长趋势,那这定价也实在便宜。我们新三板团队做了案头研究,并于7月第二周对其进行了调研,参观了公司,见到了公司总经理和董秘,也了解了公司的底气以及未来的发展思路。而我们去之前,就没有机构来过调研,也没有电话咨询这个经营计划的可行性。
7、定价、定价、定价!
新三板公司整体定价效率不高,主要是三个层面:
第一是是信息没有充分被吸收。不像A股,研究公告和年报需要比较深的功力,而现在新三板年报和公告里就有很多裸露在地面的黄金,而没有被人发现。
第二是是信息没有被充分理解。新三板市场有从众的风气,A股炒作互联网服务类的公司,新三板也如是,因此互联网服务的公司估值高的吓人,但是对于很多其他类型服务类公司,成长也很好,但是A股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公司,这样的公司估值就很低。特别是在800家服务类公司里,存在不少机会。
第三是是新三板研究员太稀缺,相比A股被研究员深挖研透的公司,三板公开有研究报告的公司太少。
根据有效市场假说,定价效率不高的市场机会大同时风险大。
8、沟通、沟通、沟通!
我发现,调研的时候,多少新三板公司对投资者非常热情,踏实做事,态度诚恳,比相当多尔虞我诈的A股公司强多了,还不会玩资本游戏。但是,很多新三板公司对自己公司的估值定位并不清晰,在股权设计上,在做市上,很多都没有想清楚,很多新三板公司还不懂资本市场。
这点从增发上看得出来。有些增发价定的特别低(连我都认为对于一家成长性公司来说,估值给定的太低了),有些增发则漫天要价,贵的吓人。有些则根本就不增发,有些一年增发好多次。有些超低价增发给做市商,导致做市商做市成本太低,上来做市商就会砸着卖赚价差。好的公司居然不增发。比如,我看年报看到一家很好的挂牌新三板小公司,打电话过去就问增发不增发,人家董秘说根本不缺钱(你看我们账上,几千万现金呢),不增发,我心里就很郁闷,问不增发你挂啥牌?董秘说券商忽悠的呀,不过董秘安慰我说,券商忽悠以后会做市。我心里想,如果价格合适,也只能做市买了。
在股权设计上,在融资规划上,在估值定位上等众多问题上,还需要机构投资者和新三板公司互相沟通,帮助新三板公司提高。
9、估值、估值、估值!
目前三板做市公司的14年市盈率中位数为36倍,按照我的估值标准,总体还是有点贵,但是估值离散化程度很高,有很多便宜的,而估值贵的主要贵在网络,科技,信息,生物这些冠名的股票上。不过,相对于创业板和中小板的14年畸高的市盈率中位数来说,还是具有相对估值优势。另外,15年已经过半,如果到了年底,15年整体三板做市公司业绩还有上涨,按照15年的估值可能更低。未来值得期待。
对于做投资来说,估值低才是王道。如果一个企业,现在利润1000万,10倍市盈率,市值1个亿,3年后,利润1个亿,只有5倍市盈率(绝对便宜!),市值达到了5个亿,投资仍然赚取了5倍,而中间有没有流动性不重要,并且我相信5倍市盈率的股票,在任何市场都可以轻松出手,再考虑到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支持,对经济转型的支持,对创业的支持,长期来看,资本市场(包括新三板)的市盈率不可能太低,大家不要以为我说的不可能太低就是50倍市盈率以上,大多数股票长期维持在20倍市盈率左右,就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10、组合、组合、组合!
无论多么认真的做研究,仍然可以会犯错误,即使投资大师巴菲特也犯过,比如他曾经喜欢的七圣徒公司,多数都已经消失。另外,他也会犯重复的错误,比如之前买迪尔农机就亏损出场,并且反思了自己的错误,现在又开始投资迪尔农机了——我认为这次或许还是错了。
是投资者就会犯错误,但是如果持股集中度非常高,一旦犯了错误,整个组合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对于新兴的成长性小公司,就应该像彼得林奇那样投资,持有一个相对多元化的分散组合。股票要认真挑选,尽量避免犯错,但是即使犯错,比如10只股票,2只错了清零,但是选对了3只涨幅很多倍的,即使剩下五只变化不大,组合收益率仍然是比较乐观的。
之前有位知名的投资者说“得新三板者得天下”,现在我想说的是“守军规者方制胜”。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陆宝投资官网阅读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