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德广,开不宾。度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随着永昌古道的开通,今保山一带广大区域逐步从偏处一隅的“儌外之地”发展成为卓立于大汉帝国西南边陲的永昌郡。然而,自然造化的神奇,地质变动的造化,使得永昌古道所经之处,多是高山峭壁、深壑浊流之地,虽赞美其奇伟,亦惊悚其凶险,只可惜李太白无缘来到永昌(唐宋时今保山一带广大区域相继为南诏、,否则“诗仙”的才情又怎能不具化为堪与《蜀道难》争雄的“永昌道难”呢。
霁虹古桥
如果说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么桥则腾跃了人与人之间的障碍。
摩崖石刻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霁虹桥建成之时形如雨霁彩虹,得名霁虹。竣工于明朝成化年间(公元1465年—1487年),全长约一百零六米,宽约四米,由十八根粗壮的环扣式铁索链构成,桥上铺以木板,两侧设以扶栏。
鸟瞰沧江
霁虹桥南岸普陀岩壁立千仞,崖壁上尽是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石刻。或赞古渡险要,如:“悬崖齐渡”、“天南锁钥”、“金齿咽喉”、“要塞天险”;或赞飞桥雄奇,如:“霁虹桥”、“西南第一桥”、“天上星桥”、“沧水飞虹”;或赞工匠能巧,如:“人力所通”。数百年来,前前后后刻的字迹竟然层层叠叠,蔚为壮观。桥下兰津古渡,位于保山隆阳罗岷山与大理永平博南山之间的澜沧江上,是永昌古道上的天险之一,东岸博南山上的羊肠小道延伸到此戛然而止,西岸罗岷山上的普陀岩绝壁隔江傲然屹立。明人应大猷《澜沧江》诗中称:“江边山高插天起,瘴云如墨山腰里。……江流万古愁煞人,劝君勿渡此兰津。”遥想当年,过往行人横渡澜沧怒涛,必定是刻骨铭心的体验。
古渡新桥
“浑然逝,渊然寂”如今,霁虹桥及摩崖石刻等饱含古人才思智慧的文物已随着小湾电站的建成永远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博南古道上走过的兴衰荣辱已渐渐被人遗忘,只有见证了这一切的滚滚澜沧江水似乎还在诉说着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传说。
来源:隆阳新闻网
由保山广播电视台举办的活动《最爱妈妈菜》现已开始进行报名进行报名,欢迎广大市民积极报名,踊跃参加。
报名方式
打开保山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点击右下角“征集煮角”,即可报名。
咨询热线:0875——2140111
本刊部分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及其他公众平台,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仅作参考。如有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保山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就有机会获得由保山广播电视台送出的精美礼品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