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媒体看三金】三金舵手

2022-05-18 12:38:46

今日桂商——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系列报道 

       桂林金星路一号。

      或许,许多土生土长的桂林人也不知道这个地方。

       时间回溯到半个世纪前,这里曾是一片荒芜之地。

      1967年—2017年。如果用简单的算式计算,则十分简单地算出间隔50年。

       50年的时间间隔,在中国浩荡激昂的商业史上或许只是一个片断,但对桂林商业史却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翻阅《桂林通史》,哪怕从商业繁茂的宋代开始追溯,延续至今的桂林商业品牌也是一片空白。

      50年的时间,一个人一直坚守在桂林金星路一号。

       平时如果不去外地,他总会到金星路一号的办公室看看。这里,既有他的往事记忆,更有他的未来梦想。

       金星路一号的四楼办公室,虽然宽大,但并不奢华。三个房间互相连通,进门的格子间是秘书的办公室,里面两个互通的房间,一间是他的办公桌,另一间是普通的会议桌。

       宽大的办公室几乎没有多余的摆设和装饰。

唯一醒目的是办公椅后面的“船舵”造型,“船舵”造型中间是桂林三金的“logo”标志。

      “船舵”造型因为与书柜颜色接近,与整体环境融为一体,倘若不细看,或许会无意间忽略。

        50年一直在坚守这里的人,便是桂林三金掌舵人——邹节明。

       1966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第二年分配到桂林市中药厂(桂林三金前身)的邹节明,现任桂林三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工程师,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50年间,他创制的西瓜霜生产工艺是我国中药炮制改革的一个典范,在国内外独家实现了西瓜霜工业化现代化生产。他主持研发的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45项(包括1项为保密专利,1项美国发明专利)。

       50年间,他在国内的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专著三部,被聘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博士后3名。

       50年间,、中国药学发展奖、首届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是广西唯一荣获俗称中国诺贝尔奖的“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专家。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成就桂林三金。

       今年是三金建企五十周年,就在前不久,三金还隆重召开了五十周年的盛典大会,在这个有意义的时期,近日,《今日桂商》记者专访了邹节明董事长。


  《今日桂商》:到今年,三金风风雨雨已走过了五十年,不知邹董能否用用简短的几句话概括你本人及三金走过的五十年?

      邹节明:回顾三金发展的五十年,“坚守、传承、创新”是三金发展的几个重要的基因,需要我们一代代的三金人铭记和发扬。


     坚守——五十年专注做好一件事

     《今日桂商》:三金五十年一直坚持做中药,您和三金一路走过来肯定也有很多诱惑,您为什么一直坚守下来,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没有过动摇吗?

      邹节明:坚守首先是坚守现代中药制药、药业的主业。

      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寿命超过100年的企业,日本有22000多家,美国因为历史较短有1100家,而中国却寥寥无几,最古老的企业是成立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的六必居。有人做了研究,凡是能持续百年经营的,无一不是专注于本业的企业。比如,创建于1837年的宝洁,一直在做日用消费品;1886年诞生的可口可乐,至今100多年一直从事饮料业;全世界最古老的企业,创建于公元578年的日本金刚组株式会社,四十余代从事寺院建筑。可以说,对事业较长时间的聚焦或专注就是生产力。而有不少企业,不扬长避短,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做强做大,刚刚发展起来就盲目跟风,搞房地产、做金融,哪行钱好赚、赚得快就进入哪行,以致“各领风骚三五年”,像流星不能长久。

       中医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几千年验证,可继承、发扬的空间和潜力还很大,几辈子都发掘不完。广西药用植物资源丰富,居全国第二位,这是我们的资源宝库。现代中药制药是三金的本业和根基,坚守本业并将之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不仅是我们成就百年三金的根基,也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有这个使命感和责任感。        

        其次要坚守实业。

       实体经济是立国之本,也是我们成就百年基业的根本。三金潜心深耕五十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能有今天的成绩靠的是实业,今后要想从强到更强,走得更稳健、更长远,仍然离不开强大的实业支撑,做实业要克服浮躁的心态,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困难,要有定力,要有韧劲,要舍得花大力气,要舍得投入,不随波逐流,不跟风盲从;要始终保有我们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简而言之,对事业要坚守、坚持、自信。

       俗话说:“滴水穿石、铁棒磨针”。人贵有恒,做任何事情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执着追求的精神,这种坚持精神是成就事业的一个关键。

       我们不排斥资本运营,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必须坚持产业经营为主,资本运营为辅。我们认为公司产业经营是公司资本运营发展的依托与基础,公司的资本运营是为了促进、支持公司产业经营的做强做大,是产业经营的支撑。在今后的对外并购中,也要尽量避免远离主业的多面开花,而是尽量集中在中药、制药、生物产业及大健康板块等产业。     

       我们今后的发展战略是坚持“以中药制药为核心、为根基的医药产业为主体,以生物制药为重点以生物技术产业和大健康产业为两翼,相关产业为辅”这么一个发展战略,我们称它为“一体两翼”战略。

       2013年我们收购上海宝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目前已有一个单抗药获得临床批件,这是广西第一个上临床得到批准的生物药。今后每年,我们都将有会陆续有更多的生物药批准上临床,但是生物产业的投入非常大,而且周期很长,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会认真认真地做。

        在其他不熟悉的产业,不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不会轻易地介入,我们还是做比较熟悉的行业。

        专注做一件事情,不是一个口号,而是用心去做,实实在在地去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承受,不气馁,不断地往前创新。企业家要有这种精神。不要看到这样好做做这样,那样好做做那样,看准一件事就要做长期的规划,坚持下去。

传承——诚信是百年企业的立业之本

     《今日桂商》:产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一个企业在营销和宣传方面存在不足,不足以致命。但,如果产品企质量出现问题,可能会快速倒掉一个企业。类似这样的现象,在中国企业界并不鲜见。三金的产品质量在市场上一直口碑不错。自治区的第三届主席质量奖的最后环节,您亲自去南宁现场汇报,让桂林市连续三届荣获自治区主席质量奖。您如何看待产品质量对一个企业的影响?

       邹节明:质量是企业,是品牌的生命,药品是特殊的产品,其质量关乎消费者健康和生命,严格的质量管理对药企来说意义更为重大。“科技兴企,以质领先“是三金从起步开始就一直坚持的理念。

      目前,三金已建立并有效运行了符合我国和澳大利亚GMP的质量管理体系,从“人、机、料、法、环”五方面入手,把质量管理与控制深入渗透到上至供应商原料质量管理,下至患者用药安全监测的每个环节,确保药品生产全过程受到严密监控和管理,每个生产步骤均有详细生产记录,确保生产过程的可追踪性,保证不合格原料不流入生产环节、不合格中间产品不流转下工序、不合格成品不放行。

       为提升产品质量,三金大投入兴建现代化的三金中药城,一期项目完成投资近10亿元,引进国内乃至国际先进的检测、生产设备,并于2016年上半年实现生产线的搬迁切换,在环境控制、设备控制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保证了产品质量。为确保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还采用FE LIMS(制药质量控制系统)系统对质量检验和质量保证相关的工作流程进行电子化管理,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投诉、召回等全过程的实时管控,目前该项目已通过两化融合体系的产品质量管控能力审核。

      以三金中药城装配的自动化包装生产线为例,该生产线实现了三金片、西瓜霜润喉片等主导产品包装的自动化、数字化生产,每条包装线的生产效率不仅比原手工包装线提高20%以上,同时通过引进和集成了三期检测系统、美国康耐视公司的照相检测系统、梅特勒动态称重仪等装置,可对产品的三期(批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缺片漏片等常见的产品质量缺陷进行在线监测和剔除处理,极大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增强了产品质量的可控性。

      因为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三金是广西较早通过国家GMP及澳大利亚TGA认证的企业,近年来,三金主导产品假药批次逐年下降,市场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100%。       

      自治区主席质量奖是自治区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奖,授予自治区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模式,质量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或组织。      

       此次评审由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筛选的国内一流的质量管理专家队伍,按照国家2012版《卓越绩效管理评价准则》,对申报企业的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7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评,经过专家资料评审、专家现场评审等层层审核评分,三金与东风柳汽、南南铝业等8家企业入围了自治区评审委员会的现场评审答辩。最终,桂林三金以自治区评审委员会现场评审投票并列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了第三届自治区主席质量奖。此次荣获自治区主席质量奖也是对我们三金近几年企业总体经营质量的全面检阅和肯定。但是,我们不是为获奖而获奖,而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真正素质。

       我认为:诚信是百年企业的立业之本,三金一直树立“先做人,再做事、再做药”的理念,视信誉为企业的第一生命,员工爱企为家,用心制药,用心做事,用优质的工作、优质的服务,生产有三金特色的“新中药”和百姓信赖的“心中药”,创造企业优良的信誉。


       创新——三金核心发展战略

        《今日桂商》:每个企业创始人和他创始的企业,都有自己不同时期的“瓶颈期”。概括起来,三金一路走过,您的“瓶颈期”在哪个阶段?您是如何解决的?您认为企业家应该如何解决自己的“瓶颈期”?

       邹节明:这个“瓶颈期”看怎么理解?三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一个企业每发展3-5年就要进行一次深刻的反省和改造,在观念、机制、管理、科技、营销等方面不断创新,再造一个新企业”,我们认为:没有创新,就没有灵魂。

       从我们讲,从1985年以来,我们真正的“瓶颈期”倒没有。但,在每一个时期都会遇到主要矛盾。我在刚开始接手三金的时候,就面临企业的转型问题,当时,工厂是一个纯生产型的企业,只管生产,生产完把药品交给当地的医药站去卖。医药站(公司)下达多少计划,我们就生产多少,卖不卖得出去我们不管。但随着市场发展,当时医药公司给我们安排的产值越来越少,一个月几十万的产值,根本养不活员工。这样一来,我们就必须要进行转型,从生产型转到生产经营型,不再依靠医药公司下达计划,要自己走向市场,根据市场的导向,以市场的需要来创造、创新、生产产品。

        那个时候,是我们最艰难的时候。但通过转型,经过内部整顿,调整产品结构,企业很快就走上正轨。转型前企业部分员工只能发70%的工资,哪里有奖金发?经过1985年一年的努力,才慢慢有奖金发。

       西瓜霜,我们1985年工艺改革成功。当时企业很穷,选择以西瓜霜为突破口,三金片就没钱做推广。当年西瓜霜的市场推广是怎么做的呢?当时我们在国内中药行业做学术推广是做得比较早的。我们把西瓜霜送到有名的专家手里,让他们做临床,之后再开学术推广会,请专家出来讲。当时北京西苑医院的耿鉴庭先生是出生于扬州中医世家的耳鼻喉科专家,西医耳鼻喉科的权威专家是姜泗长先生。我们在北京,请他们以及一些有名望的医生开学术推广会,他们把药用的情况一一介绍。当时,二十多家媒体报道,。这样,一下子就在全国轰动起来。打完这场仗以后,我们又马上去上海。在上海,我们也是找这方面的权威,按照这个思路做。西瓜霜很快就在全国铺开。整个公司的局面就改变了,度过危难时期。

       发展到1989年的时候,西瓜霜已经有一定的声势,但企业没钱扩大规模和市场推广。我们就积极寻求合作方。中国药材公司是当时中国中药行业的行业管理单位,行业资金的投入、生产、继续改造都是它统管。当时,他们也在改革,也在寻求一些有实力、有潜质的好企业合作,我们公司就去和他们谈判。当然,我们合作是为了双赢。第一,对它来讲要考虑利益。我们不仅有西瓜霜,随后还有三金片要上来,西瓜霜一赚钱,我们就有资金支持三金片去做市场。但我们当时差点钱用,你要是肯投钱过来,我保证有很好的效益回报给你。第二,你是一个行业管理的单位,是希望和支持下属能做好。对我们来说有利的地方是什么呢?首先我获得资金,解决我当时的资金问题。第二个,它是行业管理单位,这样我的信息就来得快。第三,我要报一些改造项目,他是股东肯定要支持我。所以,我们的合作是双赢的。当时投资的钱不多,只有200万。但却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解决了我们当时资金不足,尤其是技术改造资金不足的问题,从而使我们突破瓶颈,生产经营得到顺利发展。

      发展到1994年的时候,当时国外知名医药企业大量涌入国内,跟我们搞竞争。为抗风险,我们就成立了三金集团。这时候,我们就以药业为主,相关产业为辅,来增加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1998年的时候,三金已经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达到百分之四十。高速增长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就感到很吃力。一个人长到十七八岁,不可能像年轻人那样长得那么快了。但一个企业要长得快,还是可以的,但难度也是有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分析。差钱吗?当时我们不差钱。我们在银行的信誉很好,要贷一个亿,银行也会支持。差技术吗?差市场吗?当时国内市场主要是我们自己控制的,技术也是我们的。我们差国外市场,我们也希望有新的技术,新的药品,能够走向国际市场。当时也有外商找我们谈合资。我的观点:谈合资,一定要双赢。如果对方能帮我们打开国际市场,或者能提供一个新药或新技术给我们,那我们也愿意合作。但如果两者都不能做到,产品是我们的,市场由我们开拓,对方只投一点资金进来,我们又不差钱,不能实现双赢,就没必要合资。

       经过反复分析,我们认为当时三金最缺的还是员工的动力机制。当时尽管三金的职工和其他国有企业相比,是比较优秀的。但企业内大锅饭铁饭碗、平均主义等国有企业的弊端仍然存在。这成为当时阻碍企业往前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我们因企制宜,选择了股份合作制的改制,让每个职工都有股份,成为企业的投资人。

      通过改制,积极性空前高涨,公司内“管闲事”、负责任的员工越来越多,企业的改革创新越来越多,铺张浪费越来越少,企业的销售收入、利润都大幅上升。

       股份合作制是三金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一个过渡阶段,通过股份合作制促进了三金又一次腾飞,随后,三金为了在此基础上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必须要走上市这条路。

       

      因为上市以后就可以按公司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管理自己的企业,受到社会很好的监督,按照规范去做事。另外,上市后,建立了新的融资平台,可以募集发展资金,对企业长远发展更为有利。

       现在,我们在临桂新区投资的中药城一期项目已建成,我们企业生产线也实现了搬迁,又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所以,就我们企业发展来看,我们好像没有大的“瓶颈”,就是一步一步解决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确保企业稳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目前,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三金的核心竞争力。并形成了一系列有三金特色的技术理念,如:作为中药企业,我们在崛起之初,就很好地摆正了“传承”和“创新”的关系,确立了“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的研发宗旨,坚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现代科技为手段,广西本地资源为依托,质量为中心,管理为基础,自主创新,创建独家特色产品和品牌。

       我们提出“四维”梯队技术开发战略,即:以市场、用户需要为导向,技术创新为主线,新产品开发形成“生产一批,贮备一批,研制一批,构思一批”的良性循环;老产品开发形成“产一代,拿一代,研一代,想一代”格局;生产开发形成传统技术、一般技术、高新技术相结合的多层次结构;市场开发呈现“播一批种,选一批苗,育一批材”的态势。

       我们推行“精品工程”,围绕传统优势咽喉口腔类用药、泌尿系统类用药作纵向和深层次研究开发,不断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三金片,我们从1973年投产到现在先后搞了七次改进创新。从而始终在市场上处于竞争优势。如果说,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改进,中间没有这么多的改进创新的话,那么我们这个产品的寿命就没有这么长。西瓜霜也经过了7到8次的改进和创新,所以现在仍然在喉科用药里边,口腔喉科用药里处于第一品牌的位置。


             企业的生命可以永续

     《今日桂商》:邹董,打造百年三金或许是您以及所有三金人的奋斗目标,您认为在未来的五十年让三金愈做愈强的关键是什么?换句话说,三金人将用什么来实现奋斗目标?

        邹节明:还是那句话:“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眼睛盯着昨天是懦夫,盯着今天是平庸,立足今天、着眼明天,才是现代企业、现代企业家的胸襟”。

       三金已经走过了风雨五十年,对一个普通人来说,五十年基本等于大半生的岁月,但对一个立志百年的企业来说,五十年只是一个小阶段,古人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相当于开始的一半而已。通常事情越接近成功越困难,因此对事业就更需要坚守、坚持和自信。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企业的生命可以永续。       

        孔子说:五十知天命,我觉得这不是消极地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理性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看淡个人荣辱。知天命和积极进取并不矛盾。人届五十,随着年龄、知识、阅历的增加,对客观、自然规律的认知会发生飞跃,会更成熟、更理性,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能积极作为,也会顺势而为。企业走过50年,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也需“知天命”,这里的“知”是知晓、了解,更多的是反省、思考企业成功经营的规律,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懂得扬弃,以调整、确定下一步发展的方向、思路和战略。

        三金人要实现“百亿三金、百年三金”的奋斗目标,必须继续发扬“坚守、传承、创新”的基因,保持“崇信、创新、争先、勤实”的优良传统,发扬“敢为先”的企业精神,秉承“创新推动医药进步”的企业使命,打造中国领先的医药制造集团,推动中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今日桂商》:您对桂林市目前的“重振工业雄风”如何看?

       邹节明: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说清的,因为时间关系,如果很系统、谈很深的话很难。你在一篇报道中也只能提个大概的宏观的东西。我觉得振兴工业非常有必要,桂林市提出“重振工业雄风”,作为企业界的一员,很受鼓舞。我现在看到一些讲话规划等,这些都很好。关键是接下来怎么实践?怎么去努力?现在,提出重振工业雄风,我觉得很好。我想,这个大家都会举手同意。关键是我们怎么实实在在、用心去做的问题。说实在话,做工业是很难的,它不像其它的来得快,它需要有较长的时间去打基础、实实在在去做。

      ,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实业的地位。回过头,我们要认识到:制造业是以国家经济的主体。制造业不起来,强国也会变成空话。国家要强大,要把工业、制造业搞起来,那是一个基础。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主要来自工业企业的税收,过去的情况是这样。前几年,不少地方靠房地产。但国家政策一调控,房地产经济泡沫破裂,财政收入就会失去很大一块。如果地方财政没钱的话,要做很多的投入就会捉襟见肘,非常困难。所以抓重整桂林工业雄风,做的是对的。企业是社会的一个个细胞,把企业做好,就是对政府的支持。

       企业不是一下就能做强做大的。要做好坚韧不拔的准备,要长期投入、坚持不懈、注重技术创新,要认认真真地去做,用心去做,要坚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把工业做好。


本文来源于:《桂林日报》2017年7月4日4、5版  

 记者:张迪,实习生:张雯雯

公众号ID:sanjinzk

长按二维码关注专刊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