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每天,患者多如潮水般涌进她诊室!这次她把心脏病的防治绝活都写这里了~还免费送书哦(内附音频)

2021-07-26 07:57:39


温馨提示:文章较长,想得到赠书的你

可以听音频

也可以直接把文章拉到最后,查看活动规则~


“心脏是一栋小房子,心脏疾病好比是房屋的水电、木工和泥瓦工的活儿出了问题。”要说最会讲故事的心脏医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程蕾蕾主任医师应该算一个。

程蕾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医师

擅长:疑难心血管病变的超声诊断及心内科疾病的诊治

出诊时间:周三上午(心脏超声)、周四下午(心内科)


“左右心房和心室是四间房间;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依次是四扇房门;控制心脏有规律跳动的心脏传导系统仿佛是电线;冠状动脉系统则是水管子。如果水管子堵了,就会发生心肌缺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电线短路,心脏瓣膜病则是那几扇门坏了,是木工师傅尥蹶子了。

最近,程蕾蕾把从医20年来的心脏故事写成了一本书,结果她的号更挂不上了。很多病人拿着书跑到她的门诊,“程医生,你一定要给我加号,我和你书里写的那个人一模一样!”

患者说:你是我见过最好的医生

来上海中山医院看病的病人,往往都有一个“共性”——希望“做最好的检查,做最好的手术”。

 

这些已经在其他医院看过很多次、或者是因为疑难杂症无法确诊的患者,总是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诊疗方法。患者的想法无可厚非。但在程蕾蕾看来,没有所谓“最好的检查”,只有最适合每个人的检查方法 

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因为胸闷、胸痛来就诊,医生通常会针对病人的不同状态建议不同的检查方法。


比如先做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有些建议做进一步的冠状动脉CTA或者冠状造影检查。


冠脉CTA虽然无创,但是准确程度不如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但是有创伤,而且对肾功能不好的患者却需要斟酌。


病例:

有一个60多岁的知识分子病人,给程蕾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想知道哪种检查最适合自己,事先查阅了很多资料,来到诊室后以后直接说,“我不想做造影手术。”

 

“可以啊,你可以先做冠脉CTA检查,看看有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蕾蕾说。

 

但他又纠结了,“我做了CTA,也受了射线辐射,如果结果不准怎么办?”

 

“如果你这样考虑的话,直接做造影手术也可以,不过根据你的症状,我建议还是先做冠脉CTA。”

 

听到医生这样说,病人还是摇摆不定、犹豫不决,最后负气地说,“为什么有这么多检查,就没有最好的呢?”

 

当时程蕾蕾就打了一个比方,解释给他听:“比如你怀疑家里的水管有问题,检查的方法无外乎两种:一种是敲掉周边的瓷砖,直接检查水管有没有漏水,这种办法很准确,但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另外一种方法,你把水管打开,看它能不能正常出水,连续观察几天瓷砖和地板,看有没有渗漏的水迹。这种方法不会有100%的准确性,但还是有95%的把握的。后一种方法就像CTA,虽然它没有冠脉造影手术准确,但是基本上也能解决问题。”之后病人就被说服了,去做了CTA的检查。

 

后来这个病人跑来说:“程医生,你是我看过最好的医生。虽然我也去很多医生那里看过病,但是他们都没有给我解释清楚。”

 

其实我心里很明白,他看过的医生应该比我医术更高明,只是我的解释更加形象一些,让他一下子听懂了。”程蕾蕾感悟道。

 作为心脏超声诊断科的主任医师,程蕾蕾经常点评学生或者年轻医生写的诊断报告,很多地方都让她不满意。

比如,一位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病人,学生在报告结论中写道:主动脉瓣局部钙化。程医生指着这个结论说,这样写对吗?学生也很茫然,怎么不对呢?

 

结论是没错的,但是只能打60分。

 

程医生谆谆教导,“冠心病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以及他的主诊医生最关心的,是室壁活动情况以及心功能指数,可以反映出冠脉供血状态。这样就可以向病人和他的主诊医生明确传递这样的信息:患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室壁活动能力和心功能是正常的,这意味着手术很成功、临床用药是有效的,暂时无需调整。而瓣膜钙化不是关键性问题。

 

其实只需要稍微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我们是病人自己呢?我们是开具检查单的临床主诊医生呢?我们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诊断报告?”只要换位思考,同样的检查单,给病人的反馈是完全不同的。

被“吓唬”住的高血压病人

长相温柔婉约的程蕾蕾医生,说起话来却非常快。身处全国心血管专业领头羊的上海中山医院,每天打开门,病人就像钱塘江大潮般涌来,只能要求自己“快些、再快些”。

 

语速快,在和病人交流的时候,程蕾蕾就能够尽量讲得多一些。特别是对于一些不听话的病人,她会搬出独家秘籍,“我给你讲个故事啊,这是真的……”

 

很多心血管病是一个慢性的过程,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控制,最典型的譬如高血压 

我国每10名居民中就有3名患高血压。对于高血压病患者,服用降压药只是手段,血压达标才是目的。


但服用降压药的个体差异很大,得在不断观察血压情况的基础上对药物进行调整。这就要求患者定时测量血压。

 

对每个高血压病人,程蕾蕾都会嘱咐,“你要天天吃药,在家里备个血压计,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找个小本子记下来,下次来看我的时候把本子带过来。”


 大部分病人都会乖乖听话,但总有些病人不把测量血压当回事。

病例:

一次,一个年轻的病人又把量血压这回事儿丢到了后脑勺,“我量过一次已经正常了”。

 

实际上人的血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有时测量血压处于正常范围,实际上血压仍然偷偷升高,十分隐蔽。

 

程蕾蕾想了想,“我给你讲个故事吧,这是个真事……”

 

“一个很帅的小伙子,人高马大的,却反复出现疲乏无力。辗转了好几家医院,检查下来说他肾功能不全。男人肾坏了还了得,结果女朋友也跑了,原本计划好的婚礼也泡汤了。”一听到这,病人来了精神,这又和高血压有什么关系呢?

 

程医生接着讲,“最后帅小伙来到了我们医院。分诊台的老护士很厉害,让他来看心内科。来了以后,我们经过系统排查,果然就是个高血压!他也很疑惑,说我自己量过的,都是正常的呀。我和他说,哪怕是已经引起肾功能损伤的高血压,有时测量都可以是正常的。不要以为现在血压正常就不量了。”

 

这个故事十分有效,下次这个病人再来,乖乖地把记满了每天血压值的小本本递上来,怯怯地问,“程医生,你那个帅小伙病人后来怎么样了?”

 “你告诉病人,一定要定时量血压,否则会引起全身各个脏器损伤,他记不住的,但是讲个故事‘吓唬’他,他马上就记住了,”对此程蕾蕾非常有心得。

 

对于年老的病人,你又会听到她讲,“我给你讲个故事啊,有个患者血压没控制好,最后得了脑卒中……

 

做医生不是开完药做完手术就结束了,还要进行健康宣教,让病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病例:

比如程蕾蕾的一位患者,是个30多岁的IT男,久坐不动,生活不规律,熬夜还乱吃外卖,年纪轻轻就得了高血压。排除了其他因素后,程医生并没有建议他马上服药。

 

“这时无为胜有为,我先告诉他能够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来改善病情,要早睡早起,每天下楼去跑半个小时。如果能够自愈,我们就尽量不要用药物或者手术干预。”

 

程蕾蕾还经常跟病人开玩笑说,“人是动物! 动物就得动嘛!上班坐着打电脑,下班躺着玩手机,当然身体就不好了。”


“花半根人参的钱做次体检,就不至于无药可救了”

“心肝宝贝”是上海中山医院的强项,心内科也经常接到肝肿瘤科的邀请,给肝癌患者做会诊。

病例:

一个有钱的大姐带着老父亲来上海求医,住特需病房,买最好的药,表示一切关于钱的问题都不用考虑。然而一检查,老父亲的肝癌已经超过10厘米,堵塞了下腔静脉,而且转移到了右心房!

 

程蕾蕾痛心疾首地说,肿瘤一旦在心脏里扎下根,基本就没救了!

 

我们鲜少听见心癌,那是因为心脏的特殊环境不适宜肿瘤的生长和停留。心脏日夜收缩舒张,且心腔内血流速度极快,身体其他部位的肿瘤想要在心脏这座宫殿内站住脚跟,其实困难重重。可只要转移性肿瘤在心脏中安营扎寨下来,肿瘤就会在血液的滋养下极速生长,导致血管和心腔阻塞,一般不超过几个月,患者就会迎来生命的结束。

 

老父亲吃着大姐买的人参鹿茸,穿着她从国外带来的高价羽绒服,可是这有什么用?其实她只要用半根人参的钱,安排老父亲每年做一次体检,就能够在肝癌早期发现肿瘤,病情不至于发展到无药可救。


病例解读:

心脏肿瘤除了转移性肿瘤,原发性的大部分都是良性的。

 

如果检查出了心脏原发性良性肿瘤,也不要掉以轻心,绝大部分一经发现就要立刻切除。比如心脏良性肿瘤之一的心脏粘液瘤,虽然本身不会像其他恶性肿瘤那样侵润器官、远处转移,但其会不停的生长,阻塞心房,引起血流不畅,造成血液循环异常,甚至猝死。

 

除此之外,瘤体会随着心脏的搏动不断甩动,有些组织疏松的肿块可能会随着跳动掉下来,当其随主动脉血流进入动脉循环,可能就会造成肾栓塞、下肢动脉栓塞等问题。

 

因此,只要发现心脏肿瘤,病人就千万不能轻易放走,因为说不定下个电梯的功夫就会阻塞了。


在医院,程蕾蕾医生总能看到这样的情况。病人在看别的病时做个常规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结果发现了严重的心脏疾病,自己却浑然不知。

 

都听医生说过体检有多重要,但认真执行的人并不多。

 

程蕾蕾有些恨铁不成钢,“现在大家经济条件都挺好,很多人吃着很贵的保健品,却唯独不愿意花钱去体检。实际上,体检虽然未必能发现所有的疾病,但多数疾病都能通过体检发现蛛丝马迹”。


医学从来都不是按部就班的科学,需要深切的人文情怀

说起写心脏故事的状态,程蕾蕾只有一个形容词,很high!

 

医生的工作常态就是加班加点。形形色色的病患和家属、辛苦焦灼的工作、繁琐的家庭事务似乎并没有让程蕾蕾失去对文艺的向往,她还在不停地写故事,甚至还出了书。记者问她累不累,她哈哈一笑,“怎么会累呢,这是我的爱好啊”。

 

热爱写作,是程蕾蕾一直坚持写下去的原因。

“我从小就喜欢看小说、码字。现在我女儿总说,老妈你太变态了,别人爱看电影、逛街,你却喜欢写作文!实际上,码字已成为我最大的娱乐放松方式。”

 

她介绍自己是“野生型”的业余作者,拥有爆发式的写作能力,平时没时间写就把灵感简单的记录在本子上,空闲的时候写上一写,这一写,一天就能完成1万字,并且可以连续写上整个周末。

 

早期喜欢写科幻小说的她,在看多了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们后,这些真实存在的人物成为了程蕾蕾笔下的人物,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成为她向更多患者传播知识的有力出口,故事的“战场”也转向了医学科普。


 实际上,医学科普也可以很有趣。像最近大火的《人民的名义》一样,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传达“反腐”的理念,收视率打破记录,颇受老百姓欢迎。

有些科普太专业,普通老百姓完全看不懂,看两三页就很难再看下去,我就在想用小说、故事的形式来做科普,用客观真实的案例作为故事情节,让大家一看就觉得好看,在看的过程中,一部分心血管知识自然而然的‘植入’脑海中,不求都记住,只要能记住几个关键知识点,我就成功了。

这种观点成为程蕾蕾在写作时追求的一个方向。

 

自己写完后,程蕾蕾还会拿给身边人,甚至是邻居的老太太阅读,咨询大家是否好看,医学故事能否看懂。她最初把故事发布在公众号上,反响特别好,有读者留言表示自己以前记不住的,现在就记住了,以前一直没闹明白的,现在就明白了。她当下决定,做科普,这个方法可行!

在与病人接触时,程蕾蕾会经常进行反复性的答疑解惑,比如二尖瓣反流会不会发展?要不要手术?我得高血压,我儿子会高血压吗?我怎么那么倒霉,怎么就冠心病了呢……

 

这些被反复咨询过的问题仍在无休止的进行着,程蕾蕾都会慢慢地记下来,把典型问题用真实的故事去阐述出来,或许就能为有相同问题的患者及时解决困扰。


“医学从来就不是按部就班的科学,尽管当医生的都是理科生,但在真正的望闻问切中,却需要深切的人文情怀。”在程蕾蕾看来,当医学知识面向普罗大众,能够帮助患者切实的了解专业复杂的医学知识,让患者在没有灯火的黑暗里看到希望,也可以算是一个成功的作品。

 

什么才是好医生?程蕾蕾的老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在《医生最懂你的心——心脏故事》这本书的序中写道:

 

“好医生除了品行端正、专业熟练、技艺精湛以外,还应该具备善良和同情心,仁心但不滥觞,冷静但不冷血。一个好医生=神父的爱心+科学家的思维+手表匠的巧手。”

看了文章还不过瘾?不够满足?

不用急!


我们特意为各位读者准备了程蕾蕾医生的新书《医生最懂你的心——心脏故事》,留言评论就有机会领走这本书!回家抱着看个够~~


 

活动规则

您在看病时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医生的哪句话让您感触颇深?下载健康时报客户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直接下载


在客户端活动文章下方留言评论,就有机会获得我们免费送出的《医生最懂你的心——心脏故事》一书!


活动截止时间:6月23日22:00。共10本,快来参与吧~

如有疑问可咨询康康君(个人微信号:jksbapp_2015)


获奖结果将于6月27日(周二)在健康时报客户端中公布,请参与者及时关注~



书名:《医生最懂你的心——心脏故事》

作者:程蕾蕾 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值班主任:胡亚男     本期编辑:毛圆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