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每周一书】《选择的悖论》读书心得

2022-07-09 13:16:1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在《选择的悖论》这本书里,心理学家巴里茨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观点: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究其原因,作者认为,首先,当人们面对更多的选择时,反而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因为我们的选择总是受到框架效应、禀赋效应、可获得性启发式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其次,即使人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不一定会感到满足,因为适应效应、比较、机会成本等因素会降低我们的主观感受。

 

针对这种困境,施瓦茨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破解这一悖论的方法,指引我们避开“选择越多,越不开心”的陷阱,远离“选择困难症”,帮助我们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书的核心观点是:人们通常认为幸福意味着拥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相反,当选择的数量超过了一个临界点,人们反而会过得不幸福。

 

一、选择太多,导致我们从“选择者”变成“捡拾者” 。

 

当选择很多的时候,你就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挑选,担心做错选择,于是做选择的这个过程充满怀疑、焦虑和害怕。在这里,更多的选择、不再是一种自由,而成为了一种自虐。在这本书里,。

 

我们逛商场的时候,总是自己跟自己说:“再多看一家吧、再多逛一家吧”,最后我们不逛完所有商店,就没法做出决定,徒增心理负担。

 

选择太多,最终导致我们都从“选择者”变成了“捡拾者”,做决定的时候,就像在抓阄一样,在一堆选项里,放弃了选择,反而抓到什么算什么,但却又希望自己抓到的是最正确的那个。

 


二、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大脑又是如何活动的呢?有哪些陷阱会欺瞒我们的大脑?

 

首先是获得性启发式效应。可获得性启发式,即一般只相信身边人的意见。我们经常听信这些“道听途说”。因为这些故事是身边活生生的案例,不但细节丰富,而且可信度高,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很重视这类信息。这就是可获得性启发式,意思是我们判断推理的过程常常受到可获得的记忆的影响,信息获取得越容易、越直接,我们就越容易把它当成真的。

 

比如我的朋友小权想找一家靠谱的绣眉店,自己在网上大量调研分析,看了很多店的评价后,终于好不容易选出了一家,决定周日去做,谁知当她周六遇到一个朋友时,一切计划都改变了。因为她朋友告诉她自己做过的一家很好,于是推荐给她。我朋友小权立即如获至宝,放弃了之前的选择,周日去了朋友说的那家店做了绣眉。可是结果并不理想。


小权向我抱怨说她朋友坑了她。我帮她分析,“并不是朋友坑你,而是朋友在那家做成功了,只能说明她仅代表其中一个客户的评价,而你却无法得知其他客户对这家店的评价。可你之前调研过的店却是在网上看了许多客户评价得出的选择。欺骗你的只是“获得性启发式效应”而并非你的朋友。”

 

其次是框架效应。超市卖的脱脂奶标着各种成分:一瓶写着含5%的脂肪。而另一瓶写着,95%脱脂。你想这么大比例脱脂肯定很健康,就选择了95%脱脂。仔细想想:这两个说法其实根本就是一回事——这就是框架效应。

 

最后是禀赋效应。禀赋效应的意思是,一旦东西给了你,你就认为它是你的了,一旦拥有过一个东西,即使只有几分钟,放弃它,就意味着损失。

 

比如我在美国健身的时候买了一台点子称,教练告诉我用一个月之内可以退,一个月她搬家后会送给我一台称。后来当我不需要的时候,我也不想去退了,宁愿作为一个闲置物品搁在那里。

 

那我们在做决定的时候到底该怎么选,才能不反悔呢? 其实我们不开心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自己。

 

第一个原因:我们很贪心。选择越多,机会成本越大。作出选择带来的满足感就越低,因为我们总是不停地想自己失去了什么。  

 

比如,前几天我女儿竞选学习委员,以所有竞选者中最高票25票当选,这个最高票甚至是所有竞选职位中的最高票。6、7个岗位,貌似每个岗位有3-5人竞选,这样来说,她就已经超越了全部所有竞选者的票数,可是她回来却不开心,说全班37人,还有11人没有支持她。


我问她,如果没一个人选你,你也是不开心;如果35个人选你,除了你自己外,只有一个不选你,你也会觉得,为什么最后那一个人为什么不支持你,你也会不开心,所以,你不开心,因为你贪心。

 

第二个原因:后悔。为了不后悔,大多数人常常会逃避做出决定,于是错过了做决定的最好时机。

 

第三个原因:适应性。当我们已经习惯了选择带来的东西就会认为它是理所当然的。

 

当你刚刚恋爱的时候,你们彼此异常相爱,异常珍惜对方,觉得对方是自己眼中最完美的女神、男神,可是结婚时间久了之后,就不会再认为对方那么了不起了。就是因为彼此已经适应了,俗称“视觉疲劳”,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了。

 

第四个原因:社会比较。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我们用来比较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当我们用过价格很高的东西,就不能再满足于过去的低价商品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三、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明智的选择,应该如何克服“选择困难症”?

 

明智选择的第一个方法:次级决定。

 

次级决定(Second order decisions)是指“选择在什么时候做选择”。因为选择太多了,我们与其对什么事情都要响应,不如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只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做选择。

 

每天都在想吃什么,那么干脆吃素,也不再去想在荤素之间如何选择了。这样节约了大量犹豫思考的时间。扎克伯格从来就是只穿一个款式,一个颜色的T恤,一买就是几百件一模一样的,为什么,就是因为为了节约选择所花费的时间。

  

记住这句话,不在小事上瞎操心,你才能专心做大事。把这些琐碎的选择当中节省出来的精力,放在真正重大的人生选择上。你会更加聪明地做选择。

 

明智选择的第二个方法:追求“足够好”,而不是“最好”。

 

在大多数事情上,没有一个选项会在各方面都优于其他选项。我们能做的就是有意识限制选项的数量,以避免机会成本不断增加。

 

同时:即便是再好的选择,未来也都会变成日常。适应性——“视觉疲劳”会把所有的惊喜都带走。想想未来:你还会做眼前这个鲁莽的决定吗?

 

明智选择的第三个方法:避免比较,尽管这很难。

 

如果一直和别人比较的话,我们肯定会生活得很沮丧,这种比较看不到尽头,因为永远会有别人比自己好。

 

所以,我们要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的正面思维上,降低负面部分对自己的影响。不完美的生活才是生活的本质,永远有别人的生活比我们的生活更优越,我们谁也没办法拥有一切,但生活依然值得好好经营,知足者才能长乐。

 

俗话说,“天上下着蒙蒙雨,人家坐车我骑驴。回头一看那推车的汉,比上不足比下还有余。”

 

我从这本书获得以下一些启发,分享给大家。

 

更多的选择,不再是一种自由,而成为了一种自虐。过多选择侵犯了自由,让我们迷失在物质的海洋里,虚掷时间和精力。

 

迅速增多的选择,可能正在剥夺我们做决策的能力,因为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思熟虑,对每一个选项做全面的评估。

 

选择对什么事情作出选择,可能才是我们最重要的选择。只有学会对真正重要的事情作出恰当的选择,不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浪费精力,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自由。

 

选择本身是有悲剧性的。在人生的每一个路口,只要做出了选择,一定同时做出了放弃。所有的选择都是对的、也都是错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昂首阔步往下走,努力别后悔。


向左滑动

关注“公众号”

听见我们的心声


作者简介:

非凡的希瑞,佛学素食倡导者,博士,英语零基础百天学会法发明人,曾服务于世界500强美资企业多年,现任国内某教育集团副总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