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尹后庆 | 走向世界前列的上海基础教育

2022-08-15 11:11:46



文/ 尹后庆(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

 

2017 年9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当前我国教育处于怎样的历史地位作出了重要的判断:“我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我国共有2亿6千万学生,其中基础教育阶段人数达1亿6千万,各地区教育水平差异非常大,而上海的教育水平是处于国内前列的。据此,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上海的教育已经走向世界前列,上海的基础教育, 包括学前教育当然也不例外。

 

那么,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构思应该是什么?应该选择哪些新的策略去实现时代赋予、未来需要、社会期盼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



一、期望达成的教育目标

“如何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上海乃至中国提升教育质量的经验和创举向世界传播……”


让我国的教育思想走向世界


让我国的教育思想走向世界,就要以中华优秀的教育文化为基础,以中国现代教育思想为主体,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化,,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不少地区在进行教育规划时,对于学前教育往往只有两句话,第一句是“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模式”,第二句是“引进某某品牌”。以往在审阅这类规划材料时,我会将这两句话划掉——这并非是要否定对外来教育模式的引入,而是因为我们上海有很多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教育质量都是一流的,为什么不尝试拓展和借鉴市内幼儿园的办学模式?


例如,静安区南西幼儿园的游戏教育、静安区芷江中路幼儿园的低结构活动,以及徐汇区科技幼儿园、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杨浦区延吉幼儿园、浦东新区东方幼儿园、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等等。


静安区芷江中路幼儿园的低结构活动“瓶盖拼图”

 

以为唯有国外品牌或上海某一个品牌才是“优质”。这说明要让我国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成果走向世界,这项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

 

目前,我们正以各种方式,包括出版教育丛书,记录和展示上海学前教育最具专业性、前瞻性的教改成果、最优秀园长的独特思想和实践。


黄浦区思南路幼儿园的个别化学习活动“造汽车”

 

当然,以中华优秀教育文化为基础的中国特色教育思想需要梳理和提炼。我相信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新时代的伟大实践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系, 学前教育亦然。

 

让我国的教育改革辐射世界

我国成功的改革实践正在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为世界提供了经验和样板。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把上海幼儿园的丰富实践在世界舞台上进行展示,一定不会逊色。

 

。这两个部都承担着分管学前教育的任务。来上海交流时,劳动青年部十分赞赏上海学前教育的专业性,。当时,上海学前教育的经费占上海教育经费总支出的8.0%,全国这一比例的平均值是2.6%。

 

对于学前教育的公办教师编制,上海并不设限,完全是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来安排。2005 年上海学前教育教师为16000 名,2015 年则增至32000 名。

 

可以说,上海学前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不仅在全国名列前茅,在世界上也同样如此。教育改革30 年来,我国在教育体制、机制、内容、方法等多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其经验以及样板,值得世界各国学习与借鉴。

 

让我国的教育质量影响世界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来上海考察访问,上海的教育无疑已经影响了世界。未来,如何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上海乃至中国提升教育质量的经验和创举向世界传播,同时更好地汲取世界各国的优秀教育成果,在扎根中国的基础上实现中外融合,值得我们深思。


二、将落实核心素养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

。就基础教育阶段而言,未来要以落实核心素养作为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


核心素养是“一个人面对未来社会和今后自我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能力,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性品质。

 

这里的“特定学习方式”,指的是不同学科运用不一样的学习方式,隐喻的是“学科观念”,观念统领整个学科的具体知识,不能只学“知识”而不学“观念”。知识和技能是结构化的而非碎片化的,而且知识的结构化程度越高,其应用价值就越高,因此要通过教育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

 

需要强调的是,核心素养不是一种简单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性品质,应该从幼儿园到大学分段、分层去落实,这是发展素质教育的主攻方向。具体来说,核心素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跨领域、跨学科素养,包括个人成长(自我认识、自主调控、终身学习等)、高阶认知(批判性思维、创造能力、学会学习)、社会性发展(沟通和交流、合作能力、社会参与、跨文化理解);二是特定领域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建模能力、科学探究能力。这些能力对人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要从幼儿园开始培养。

 

不久前,BBC 发布了基于剑桥大学数据体系分析的365 种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率”,其中,最容易淘汰的职业排序是:电话销售、速记员、会计、保险业务员、银行职员。BBC 预测,教师、酒店管理员和心理医生是“未来难以替代的职业”,其原因为:1. 从事这三种职业的人必须具备社交能力、协商能力、人情练达的艺术;2. 富有同情心,有对他人真情实意的扶助和关切; 3. 具有创意和审美能力。

 

有专家指出,未来培养的人才要具备六大品质——跨学科能力、创新和分析能力、社会情感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全球视野,其中,社会情感能力与学前教育紧密相关,因为人际交往、同情心、怜悯心、助人为乐等社会性情绪从小就要培养。

 

据一些研究脑科学的专家分析,人的社会性情绪同大脑某一部分的神经元有着联系,如果一个人在幼儿期社会性情绪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其大脑的相应部位也就不会发展,而且“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就很难弥补。由此,学前教育对人的社会性情绪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创造更加美好、更加理想的教育

“更加美好、更加理想的教育,可能需要教育者更多地面向社会的需求、面向当下的问题、面向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


什么是更加美好、更加理想的教育?

 

● 第一,在学习内容上,一定要加强学科整合、加强跨学科课程建设,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科基础要扎实,二是在此基础上要跨学科。

 

● 第二,在学习方式上,要增加主题学习和项目学习。今后的学习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是什么”,而是“这个知识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学习围绕问题展开,问题转化成为主题,这种围绕着问题解决展开的主题学习非常重要。此外,还需要关注项目学习,比如可以将学习内容设计成项目,重视项目实施过程中用什么方法去做、怎么合作、如何评价等要素的设计。

 

● 第三,学习环境应该是互助的、团队的、泛在的,学习可能发生在教室里,也可能发生在教室外。通过互联网可以完成许多内容的学习,例如互助学习、网上组合虚拟群体学习等。这一时代的孩子生活在信息化的环境里,他们是信息化社会的“原住民”,今后的环境创设应考虑到这一点,将信息化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

 

● 第四,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支持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孩子是主动的学习者,教师要相信孩子的学习能力,并给予充分的尊重、支持和自主权。

 

● 第五,理想的教育要凸显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文精神、审美能力的培育。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后,一位研究高等教育的美国专家提出,未来的大学最重要的任务一定是“关注人类的最核心技术”,因为技术的不断发展会带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引发不同的需求,继而需要教育来承担不同的任务。

 

● 第六,理想的教育要生态协调、环境友好,要有便捷灵巧的环境建设。在理想的教育中,学习资源应该能信手拈来,各种各样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要伴随着人的生活轨迹。我们的教育就应为孩子创设这样的环境。

 

● 第七,让理想的课程成为学生获得的课程。每当我走进一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都会向我介绍许多课程。问题在于:怎样才能有效实施所设计的丰富课程?通过课程的实施想要带给孩子的是什么?孩子是否真正“获得” 了课程?我们需要寻求证据,来表明学生获得的“度”。

 

● 第八,注重学校的现代治理。2017 年发生在幼儿园的一些突发事件,对于大规模的中国学前教育来讲,仅仅是小概率事件,但也折射出儿童教育体系的不完整性,折射出进入儿童教育工作者队伍的素养要求,反映了社会方方面面对儿童的态度,以及社会机制建设的不完善。

 

● 第九,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教学关系。在这种新型教学关系中,应鼓励教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问题导向式、小组合作式、主题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变革教学组织形式,灵活采用集中探讨、小组讨论、个别辅导、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更加美好、更加理想的教育,可能需要教育者更多地面向社会的需求、面向当下的问题、面向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并以此调整教育行为,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有更明确的目标,更符合社会与人类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与家长的需求,更关注人的发展,真正回归教育的本源,努力实现我们的教育理想。


(本文有删减,原文刊登于《上海托幼》2018.1~2期,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