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倒计时49天!初级会计实务新增考点解析,至少30分

2022-05-06 09:00:40

高顿初级会计职称
关于初级考试,为您推荐更多优质内容>>


初级考试倒计时还有最后 49天,今天职称君就初级会计实务新增章节做一个系统的解析,对于首次报考初级的小伙伴来说很重要!


第一章 会计概述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为今年教材新增内容,属于会计课程的入门内容,由浅入深的引导会计“零”基础考生从学习会计概念、职能、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账务处理程序、财产清查和财务报表会计对象、会计目标、会计核算方法等内容。本章属于基础知识,内容比较多,提请各位考生需要有耐心和决心进行复习本章内容。


第一节 会计概念、职能和目标


一、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方法和程序,对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核算和监督,以提供经济信息和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为主要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


【会计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二、会计职能


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一)基本职能

1.核算职能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

4)资本、基金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2.监督职能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提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提供信息的质量。


二)拓展职能

1.预测经济前

2.参与经济决策

3.评价经营业绩



三、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提示】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一、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提示】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就是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提示】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提示】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提示】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


二、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指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具体包括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一)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而非实际收支作为确认的标准。

根据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是指以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提示】政府会计由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构成。其中,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依照其规定;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



三、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等。


1.可靠性

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提示】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


2.相关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提示】(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纵向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但是,如果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当在附注中予以说明。(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横向可比),即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5.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提示】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

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一、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

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资产的定义及确认条件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对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其他综合收益、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主要依赖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四)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特征:

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3)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收入的确认条件

当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合同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1)合同各方已批准该合同并承诺将履行各自义务;

2)该合同明确了合同各方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3)该合同有明确的与所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相关的支付条款;

4)该合同具有商业实质,即履行合同将改变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时间分布或金额;

5)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劳务而有权取得的对价很可能收回。



五)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还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2)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六)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人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营业利润)。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利润总额)。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提示】请各位考生注意区分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收入和费用均属于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业务,而利得和损失均属于非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业务。


2.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二、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



三、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是表明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


一)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资产表明企业拥有什么经济资源和拥有多少经济资源,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表明经济资源的来源渠道,即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

【提示】该等式被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或静态会计等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

企业在取得收入的同时,必然要发生相应的费用。通过收入与费用的比较,才能确定一定期间的盈利水平,确定实现的利润总额。

【提示】该等式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成为经营成果等式或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二)交易或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提示】每一项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会引起会计等式的一边或两边有关项目相互联系地发生等量变化,即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一边时,有关项目的金额发生相反方向的等额变动;当涉及会计等式的两边时,有关项目的金额发生相同方向的等额变动,但始终不会影响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