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别读了,多数人的智商止于畅销书

2022-01-17 11:13:16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哒哒(ID:dadatime)

作者:哒哒


真正的科学因为坚守“严谨而准确”无法发展,伪科学畅销书大行其道误导群众。如何走出怪圈,达到科学性和传播性的完美结合,成为当下科普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畅销书横行市场


一杯咖啡一本书,再选个美美的角度咔嚓拍张照发到朋友圈,附上简单酷炫的文案,大概就是现代人宣告自己的精致生活最简单的方式。

 

至于选什么书,理化生公式一窍不通,文史哲让人昏昏欲睡,知音故事会好看但格调不高,那么科普类畅销书就是最好的选择,殊不知自己掉进了伪科学的陷阱而不自知。

 

,2016年我国新版图书数量为26.24万种,图书市场每年涌现大量新书,绝大部分销量惨淡,其中一些则脱颖而出成为畅销书赚得满盆金。


但是畅销书的品质良莠不齐,有些甚至对读者的身心健康产生了较大的误导。而伪科学畅销书就是其中危害最大的一类裹着科学的外衣,打着传授知识的名号,凭借有趣幽默的行文或是花样百出的手段快速传播,向读者兜售毫无根据的结论。


2.伪科学风靡全球


伪科学畅销书并不是个新鲜玩意儿。


早在1999年,《中华读书报》、《科学与无神论》等杂志社就邀请有关专家,评选出了当代中国流行的十大伪科学代表作。列举其中当选的两本:

 

。此书为“佛子”张小平神化自己的著作,作者曾两次被公安部门拘捕。


,,尤其在湖北莲花山已经建成基地,并办有学术期刊《人天科学研究》,以“科学”开路,更是盛极一方。

 

这些著作大多与神鬼之说、气功和养生保健有关,鼓吹“中华神功”、“人体科技”和“大自然魂魄”等神神叨叨的伪科学概念。

 

在这些伪科学著作中,名列榜首的是柯云路的《发现黄帝内经》。作者原本凭小说《新星》一炮而红,后来转而研究“科学”和“神秘现象”,就此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此人自封为“中国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以书写“特异功能”为己任。有人粗略统计,十年的时间里,他写了至少五百多万字。

柯云路的新书《心灵太极》在北京首发 | 视觉中国


1998出版的《发现黄帝内经》就是他“生命科学系列”之一,这本书鼓吹“神医”胡万林,盛赞胡为“当代华佗”,包治百病,药到病除。一时之间感动无数读者,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从全国各地如同朝圣一般赶到河南,请求“胡神医”救他们于苦难之中。然而现实是在医死数百人之后,1999年1月,胡万林以涉嫌非法行医罪被逮捕。神医梦破灭,伪科学的狰狞面目显露无遗。

1998年2月:等待就医的患者。墙上挂着一面巨大的旌旗上书“大师出山 万民之福”。


实际上,类似这样的伪科学和骗局在中国屡见不鲜。一面是相关部门和正义人士摇旗打假,一面是不断涌现的伪科学畅销书广为流传。

 

2005年,“中国十大科技骗局”评选出炉,“八卦专家预测第十行星”、“2亿年前化石有鞋印”、“外星人驾UFO来新疆”、“地球人买卖月亮土地”等凭胡编乱造的脑洞实力入选。

月球土地买卖是否合法化 | 漫画/孙云峰


2006年,中国科学界爆发了一场夺“根”之战。民间学科旗手宋正海一派力证中医周易的科学性,并联合签名表明立场,。

反伪斗士声称“中医害死了陈晓旭” | 视觉中国


3.在国外,伪科学畅销书同样十分火爆,

拥有一大票粉丝。


1981年,瑞士的厄里希·丰·丹尼肯出版《众神之车》,一战成名。这个聪明的中年人找到了最早人类的高贵血统——高科技外星人,也光荣地成为UFO学说的集大成者。

《众神之车》中文版封面|豆瓣读书


在远古神话和宗教都被现代科学击碎的情况下,这本书以看似科学的论证给出了人类起源的另类可能,并且远比猴子进化论有趣。上帝是个宇航员,赢过满身是毛的猴子一万倍。所以直至今日,即便科学已经验证了它的毫不靠谱,此书仍然经久不衰。而诸如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和复活节岛上的石雕巨人象是外星宇航员的作品之类的传言,更是人尽皆知。


2004年,日本的医学博士江本胜出版了《水知道答案》一书,并在之后长达七年的时间里连发三本,全球畅销百万册。

《水知道答案》中的水的结晶图像,左为喜欢、讨厌,右为力量、无力。


作者用数百张照片告诉了我们一个奇特的观点:“水像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仿佛知晓生命的答案”,遇善则美,遇恶则丑。在温暖治愈的文字下,以水为引,导人向善,是不是皆大欢喜?

 

但真相是,这本书的实验毫不严谨,结论毫无依据,甚至作者江本胜的博士学历也涉嫌造假。整本书不过是为了以科学的口吻来宣传自己公司的产品——一款宣称“几近完美”的“高能水”。

 

更夸张的一本书是美国戴维·珀尔玛特的《谷物大脑》。自2015年出版始,它长期霸占“亚马逊健康类畅销榜”榜首,红遍好莱坞、颠覆营养学界,统统不在话下。

旧石器饮食法/生酮饮食法 |《谷物大脑》


此书的作者推崇一种「旧石器饮食法」。简单来说就是要我们南方人不吃米饭,北方人不吃面条,每天只吃肉就好了。他认为吃麸质(谷物)会伤害人的大脑,脂肪就足以替代谷物带来能量。但是作者的一切结论都是建立在“麸质过敏人群”之上的。而麸质过敏人群的比例是多少呢?不到2%。也就是说,这本书所写的内容与大多数人都无关。


4.为什么伪科学屡禁不止?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伪科学书籍都赚足了眼球和钞票。

 

究其原因,这首先是个心理学问题。

 

这些书籍的作者利用了读者的猎奇心理,花式宣传自己的理论。气功巫术和外星人,会随外界变化的水结晶,还有颠覆认知的食谱,这么有趣的“假说”,这样神秘的现象,已经能够充分将吸引读者。至于有没有科学依据,多数读者根本不在乎。

 

按照美国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Leonard Mlodinow)的说法,这种现象恰好体现了“律师思维”和“科学家思维”两种思维方式。所谓的“律师思维”就是先下结论后找证据,而“科学家思维”则是有了证据后再推导出结论。


伪科学书的大多数普通读者,都不可能经受严苛的科学训练,天生的本能让我们拥有的都差不多是律师思维模式。人们只愿接受自己能够理解和掌握的,拒绝和我们内心意愿背道而驰的科学事实。

 

心理学家Beyerstein认为,伪科学思想的流行源于“确证偏见”,也就是那些相信伪科学的人只相信自己相信的证据。在相反的证据面前,他们选择了装瞎。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找到一两个能够自己支持自己观点的个例现象并不是个难事。

 

另一位心理学家Lindeman这样认为,伪科学经常使用的那些断言总是比科学知识更加令人满意。好比前阵子流行于朋友圈的左右脑测试,人们乐此不疲地转发这个测试,欣赏着它给出的评语,是因为它严谨而准确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它给出的评语都太“善良”了。在这里,每个人都是美好的个体,这样心灵鸡汤式的温馨感动,总是让人嘴上说不要,身体却很诚实。

宁夏石嘴山市:看相算命风行北武党庙景区,算命和对人心理的把握紧密相关 | 视觉中国


5.伪科学畅销书盛行,

或许还是个营销学问题。


伪科学书目大多擅长宣传和包装自己,有意识地迎合群众的口味和需要。比如《谷物大脑》一书的封面就很好地利用了名人效应来宣传无麸质食品,“美国名模辛迪•克劳馥、好莱坞女星格温妮斯•帕特洛、美国前第一千金切尔西•克林顿、NBA明星球员史蒂夫•纳什……等诸多名人都在使用无麸质饮食法,革命性的饮食法,颠覆了欧美人的饮食习惯!”

戴维·珀尔玛特和他著述的《谷物大脑》。


看到这样的宣传语,很难保持理智不心动。伪科学书敢于如此明目张胆,就在于它从未在乎科学的严谨性,一切不过是为了更加哗众取宠。所以目标明确,手段锋利。


6.伪科学畅销书盛行,

更是国民科学素质问题。


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仅6.20%,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上海、北京和天津居于全国之最,但也只达到欧美上世纪末的水平。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 |


国民科学素质偏低,没有辨别能力,无疑是伪科学书目传播的温床。只有国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才能真正让伪科学无路可走。


7.让科学走下神坛,

让科普真正走向大众。


中国的伪科学书籍频频出现,动辄销量百万,被摆上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板块,一片红红火火。与此同时,中国科普书籍市场却冷冷清清,尤其是针对成人的科普市场很小,甚至完全不足以养活一个专业的科学作者。

 

科技部发布的2015年度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科普图书种类16600种,1.34亿册,仅占全国图书出版总量的1.54%。在中国,科普甚至科幻、科学文化,仍然属于小众兴趣。

2017年11月4日,武汉“世飞会”圆满落幕,该活动旨在进行航空科普教育活动。 | 视觉中国


虽然科普类图书所占的份额仍旧不高,但是种类和总册数均相较于2014年度翻番,科普市场逐渐发展起来。如何更广泛而健康地做好科普、传播科学,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国外最著名的科普电视台诸如Discovery、NGC,制片人已经明确表示,科普节目的根本目的决不是教育观众,而是娱乐观众。

 

就中国目前的现状而言,对于科普的定位不准确,成为科普发展的最大障碍。,科普从业者普遍持以“说明书思维”,导致科普市场狭隘。

2017年11月9日,上海无线电博物馆开馆,旨在宣传各类无线电知识,成为沪上青少年的又一处科普教育基地。 | 视觉中国


实际上,“越是严谨准确的信息,在大众中就一定能传播得更广”的想法根本不对,科普并不是科学研究,它本质上属于一种大众传播和营销,只是对象是科学知识而已。

 

真正的科学因为坚守“严谨而准确”无法发展,伪科学畅销书大行其道误导群众如何走出怪圈,达到科学性和传播性的完美结合,成为当下科普需要研究的问题。

 

高冷的科学家们不妨放下身段,在不违背知识准确性的前提下,花一点心思在宣传和花样上。既无伤大雅,又可更好地传播知识。

 

期待真正全民科普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Leonard Mlodinow. Subliminal: How Your Unconscious Mind Rules Your Behavior. Pantheon, 2012

[2] Beyerstein. The Neurology of the Weird: Brain States and Anomalous Experience. In Sergio Della Sala. Tall Tales about the Mind and Brain: Separating Fact from Fic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314–335.

[3] 方舟子.神秘现象不神秘[M].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 中新社:《中华读书报》等评出当代中国十大伪科学作品.1999.

[5] 澎湃新闻:曹天元谈中国科普的理想与现实.2017.8.

[6] China.com: 中国人科学素质调查:京津沪达到欧美上世纪末水平.2015.9.

[7]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2012,9.



本文转自公众号哒哒(dadatime)。《哒哒》,传说中聚焦青年文化、科普话题研究的神秘组织,关注哒哒公众号(dadatime),每天用最短的时间,看最酷的世界。


排版人:没有名字的人

青芒推送于每周二,四,六晚22:00左右发送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