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牙的演化
牙的演化具有下列特点:
(1)牙形由单一同形牙向异形牙演化。
(2)牙数由多变少。
(3)牙替换次数由多牙列向双牙列演化。
(4)牙根从无到有。
(5)牙的分布由广泛至集中于上、下颌骨。
(6)牙附着于颌骨的方式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二、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
(一)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1.组成 外部:牙冠、牙根、牙颈。剖面:牙釉质、牙骨质、牙本质、牙髓。
2.分类
(1)第一副牙齿:乳牙,20颗,分乳切牙、乳尖牙、乳磨牙。
(2)第二副牙齿:恒牙,32颗,分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3.功能
(1)咀嚼: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切牙的切割、尖牙的撕裂、前磨牙的捣碎和磨牙的磨细等一系列机械加工过程,同时与唾液混合,唾液中的酶对食物起部分消化作用。咀嚼时,咀嚼力通过牙根传至颌骨,能刺激颌骨的正常发育,咀嚼的生理性刺激,还可增进牙周组织的健康。
(2)发音和言语:牙、唇和舌与发音和言语的关系密切。牙的位置以及舌与唇、牙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发音的准确性与言语的清晰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前牙缺失,则对发齿音、唇齿音和舌齿音影响很大。
(3)保持面部的协调美观:牙、牙弓、咬合关系及牙槽骨的正常位置关系能支持面部软组织,使唇颊部丰满,面部表情自然,形态正常;若缺牙较多,则唇颊部因失去支持而塌陷,致使面形衰老。牙弓及咬合关系异常者,颜面美也受影响。
牙的萌出及乳恒牙更替
1.牙的萌出
(1)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
(2)萌出:从牙冠出龈到达到咬合的全过程。牙萌出的生理特点:时间性、对称性、顺序性、下早上晚。牙齿萌出的顺序:乳牙Ⅰ-Ⅱ-Ⅳ-Ⅲ-Ⅴ;恒牙6-1-2-4-3-5-7。
2.乳恒牙更替 婴儿生后约半岁乳牙开始萌出,约2岁半萌出20个乳牙。6-7岁至12-13岁,乳牙逐渐脱落,为恒牙所代替。恒牙自6岁左右开始萌出和替换。此段时期称为替牙 期。12-13岁以后,称为恒牙 期。恒牙首先萌出者为第一恒磨牙,前磨牙更换乳磨牙的位置,磨牙则在乳磨牙的远中部位萌出。恒牙萌出亦有其顺序,上颌多为6→ 1→2→4→3→5→7 或6→1→2→4→5→3→7;下颌多为6→1→2→3→4→5→7 或6→1→2→4→3→5→7 。
(四)牙体解剖的应用名词及解剖标志
1.一般应用名词
(1)应用术语:
①中线:为将颅面部平分为左右两等份的一条假想垂直线,该直线位于面部正中矢状面上,中线通过左右两眼之间、鼻尖和左右两中切牙的接触区。中线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②牙体长轴:为经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直线。
③接触区:相邻两牙邻面的接触部位称接触区或邻接区。
④外形高点:为牙体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
⑤线角与点角:牙冠上两面相交处所成的角,如前牙的近中面与唇面的交角称为近唇线角。后牙的近中面与颊面的交角称近颊线角。三面相交处所成的角称点角。前牙的近中面、唇面与切嵴所成的角称近唇切点角。磨牙的近中面、颊面与 面相交处称为近颊 点角。
⑥牙体三等份:为了便于描述,常将牙体的轴面,在一个方向分为三等份,其中之一份称为1 / 3 。如在垂直方向牙冠可分为切( ) 1 / 3 、中1 / 3 和颈1 / 3;牙根可分为颈1 / 3 、中1 / 3 和根尖1 / 3;在近远中方向牙冠可分为近中1 / 3 、中1/ 3 和远中1 / 3;在唇(颊)舌方向牙冠邻面则分为唇(颊)1 / 3 、中1 / 3 和舌1 / 3。
(2)牙冠各面名称:每个牙均有与牙体长轴大致平行的四个轴面,分别称为唇(颊)面、舌(腭)面、近中面和远中面;并有与牙体长轴基本垂直的 面或切嵴。
①唇面或颊面:前牙牙冠靠近唇黏膜的一面称唇面,后牙牙冠靠近颊黏膜的一面称颊面。
②舌面或腭面:前牙或后牙牙冠靠近舌侧的一面均称舌面,上颁牙牙冠的舌面接近腭,故亦称腭面。
③近中面与远中面:凡牙冠面向中线的牙面称近中面,牙冠背向中线的称远中面,每个牙的牙冠均有一个近中面和一个远中面。近、远中面合称为邻面。
④ 面和切嵴:上下颌后牙相对而发生咀嚼作用的一面称为 面。前牙无 面,切端有切咬功能的嵴,称为切嵴。
2.牙冠表面解剖标志
(1)牙冠突起部分
牙尖:牙冠上近似锥体形、突出成尖的部分称牙尖。位于尖牙的切端,前磨牙和磨牙的 面上。
切缘结节: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称切缘结节,随着牙的切磨逐渐消失。
舌面隆突:前牙舌面近颈缘部的半月形隆突起,称舌面隆突,系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
嵴:牙冠上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均称为嵴。根据嵴的位置、形状和方向,可分为切嵴、边缘嵴、轴嵴、颈嵴、三角嵴、牙尖嵴、横嵴和斜嵴。
切嵴:为切牙切缘舌侧长条形的牙釉质隆起。
边缘嵴:为前牙舌面近远中边缘及后牙 面边缘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轴嵴:为轴面上从牙尖顶伸向牙颈的纵形隆起。位于尖牙唇面者,称为唇轴嵴;位于后牙颊面者,称为颊轴嵴;位于尖牙及后牙舌面者,称为舌轴嵴。
颈嵴:牙冠唇、颊面沿颈缘部位、微显突起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称为颈嵴。在唇面者称为唇颈嵴;在颊面者称为颊颈嵴。
三角嵴: 为 面牙尖两斜面汇合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每条三角嵴均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牙尖嵴:从牙尖顶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嵴,称为牙尖嵴。尖牙的近、远中牙尖嵴组成切嵴;后牙颊尖和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分别组成颊 边缘嵴和舌 边缘嵴。
横嵴:为 面相对牙尖两三角嵴相连、横过 面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为下颌第一前磨牙 面的重要解剖特征。
斜嵴: 面斜形相对的两牙尖三角嵴相连,称为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重要的解剖标志。
(2)牙冠的凹陷部分
沟:位于牙冠的轴面及 面,介于牙尖和嵴之间,或窝的底部的细长凹陷部分,略似山间的溪流。
①发育沟:为牙生长发育时,两生长叶相连所形成的明显而有规则的浅沟。
②副沟:除发育沟以外的任何沟都称副沟,其形态不规则。
③裂:钙化不全的沟称为裂,常为龋病的好发部位。
点隙:为3 条或3 条以上发育沟的汇合处所成的点状凹陷。该处牙釉质若钙化不全,则成为点隙裂。裂沟和点隙裂均是龋的好发部位。
窝:牙冠舌面及 面上不规则的凹陷,称为窝。如前牙舌面的舌窝,后牙 面的中央窝等。
(3)斜面:组成牙尖的各面,称为斜面。两斜面相交成嵴,四斜面相交则组成牙尖的顶,各斜面依其在牙尖的位置而命名,如尖牙牙尖的斜面有近唇斜面、远唇斜面、近舌斜面和远舌斜面。
(4)生长叶:牙发育的钙化中心称为生长叶,其交界处为发育沟,多数牙是由4 个生长叶发育而成,部分牙是由5 个生长叶发育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