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每日学习】斜视与弱视练习题

2022-08-02 06:32:25

X型题:

1.双眼视觉功能一般分为:(AC)

A.同时知觉和立体知觉

B.调节

C.融合

D.辐辏

2.注视性质一般分为(ABCD)

A. 中心注视

B.旁中心凹注视

C.黄斑旁注视

D.周边注视

3.儿童斜视散瞳检查的目的(ABCD)

A.麻痹睫状肌确定屈光状态

B.检查屈光间质及眼底

C.检查注视性质

D.观察散瞳后的眼位变化

4.完全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D)

A.上睑下垂

B.调节麻痹和瞳孔散大

C.眼球外转不受限

D.眼球外转下方突出

5.弱视的治疗方法(ABCD)

A.配戴屈光矫正眼镜

B.遮盖疗法

C.后像疗法

D.压抑疗法


二、名词解释:

1.调节:一个正视眼如欲看清近距离物体,就必须增加眼的屈光力,缩短焦距,使落在视网膜之后的 焦点前移到视网膜上。这种为了适应看近距离,而增加眼的屈光力的现象,叫做调节。 2.屈光参差:两眼屈光度相差大于2.00D(二百度)以上称屈光参差。屈光参差,如不及时矫正, 度数高的眼会发生弱视,

3.视轴:光从进入瞳孔到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所经过的轴线。

4.V型外斜:双眼向上注视时的外斜度比向下注视时大,相差≥15°

5.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部分是由于眼外肌的不平衡,部分是由于调节/集合的不平衡,是一种混和机 制诱发的内斜视。

6.A型外斜:双眼向下看时外斜度比向上看时大,相差≥10°

7.双眼单视:双眼共问注视的目标同时成像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通过大脑融像作用成为单一清晰 像。当双眼共同注视某一物体时,由于空间点与每—眼的位置并个是一一对应,存在微小的差异,是感觉融像和立体视觉形成的基础,

8.感觉融像: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能力,称为感觉融像。在融像过程中,一眼视网膜上 的每一点能将另—眼视网膜对应点(即两眼在视网膜上具有共同视觉力向的点)附近的刺激融合。融合忽略了两个图像的微细差异。

9.立体视觉:将双眼信息融合成单一像的过程中,一眼视网膜上的每一点与另一眼视网膜上对应点 (即两眼在视网膜上具合共同视觉方向的点)附近的刺激所产生的的图像有微细差异,这种差异被大脑融合就产生了立体现觉或双眼深度觉。

10.异常视网膜对应:异常视网膜对应是一种感受器的适应。斜视者在双眼视的情况下,通过一眼的 中心凹与另一眼中心凹以外的点建立点点对应关系,以消除复视现象。该种点点对应关系即称为异常视网膜对应。


三、填空题:

1.双眼向正前方平直注视时的眼位称为 原眼位(或第一眼位) ,此时眼肌的主要动作称为 主要作用 ,其次要动作称为次要作用。

2.棱镜度是测量眼球偏斜量的单位,其一个单位代表光线在 1m 距离偏斜 1cm 。

3.A型表现为上方注视较下方相差 10° 为有临床意义,V型相差 15° 有临床意义。该类型通常伴有斜肌的功能过强,A型一般为 上斜肌 过强,V型一般为 下斜肌 过强。 4.5~9岁年龄段,弱视治疗效果取决于年龄 、弱视程度 和对治疗的依从性 。年龄越 小治疗效果越好。


四、简答题:

1.试述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的鉴别诊断。

答案:共同性斜视:(1)是视中枢在形成双眼视觉反射过程中发生障碍,其下神经单元正常,眼外肌检查无异常;(2)仟何方向注视时,眼位偏斜度不变;(3)任何一眼注视时,眼位偏斜度不变;(4)无代偿头位;(5)无复视。麻痹性斜视:(1)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神经或眼肌本身器质性病变引起此病.故可以出现单条或多条眼外肌完全或部分麻痹(2)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受限;(3)对侧对抗肌的抑制麻痹;〔4〕向不同方向注视时眼位偏斜度不等(5)麻痹眼注视时的第二偏斜角大于健眼注视时的第一偏斜角;(6)有代偿头位;〔7〕有复视。


2.甲亢型Graves眼病与眼型Graves病的鉴别诊断

答案:临床上将具有眼部症状,同时件有甲状腺机能亢进者,称为甲亢型Graves眼病,而仅具有眼 部症状,无甲亢及病史者称为眼型Graves病。


3.六条眼外肌的起止点

答案:四条直肌均起始于眶尖部视神经孔周围的总腱环。各肌的肌纤维自成一束,包围视神经分别向前展开,附着在眼球赤道前方,距角膜缘不同距离的巩膜上。内、下、外、上直肌分别附着于角膜缘后5.5mm、6.5mm、6.9mm、7.7mm处。上斜肌也起始于总腱环,沿眶上壁与眶内壁交角处前行,在接近眶内上缘处变为肌腱,穿过滑车的纤维环,然后转向后外方经过上直肌的下面,到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后外上部。下斜肌起源于眶壁的内下侧,然后经下直肌与眶下壁之间,向外伸展至眼球赤道部后方,附着于眼球的后外侧。


4.弱视的分类:斜视性、屈光性、形觉剥夺性和遮盖性。


5.试述弱视的治疗方法

答案:(1)遮盖疗法:是治疗儿童弱视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①单眼严格遮盖法:适用于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患儿。 ②双眼交替遮盖法:适用于屈光不正性弱视和单眼斜视性弱视。 ③半遮盖法:适用于弱视眼视力上升到0.7以上的患儿。 ④短小遮盖法:适用于弱视眼视力已恢复正常但仍低于健眼者,为巩固疗效,可在做作业或看书时遮盖健眼,平时不遮盖。 (2)精细目力训练:这是一种对于弱视眼的特别应用锻炼,有利于视觉发育和提高视力。精细目力训练方法很多,应根据弱视患儿的年龄、智力和视力等情况选用,也可经常变更训练方法,例如:用红丝线穿缝针,缝针大小可根据视力情况决定。也可练习刺绣、描图、绘画、书法等。 (3)弱视治疗仪:如脉冲红光疗法,适用于各种弱视患儿。后像灯适用于非中心注视的弱视,。 (4)综合疗法:由于各种治疗方法机理不尽相同,所以综合疗法比单一疗法优越。一眼弱视患儿,首先常规遮盖健眼,给弱视眼更多的注视锻炼,配合精细目力训练、脉冲红光刺激、穴位治疗等。有偏心注视的弱视可选择后像法等,经数月治疗后如果弱视眼视力提高,可作进一步治疗(如视力上升至0.6时可用固视机进行融合训练)。 1.12


6.上斜肌的作用:上斜肌的主要作用为内旋,次要作用为下转、外转。


7.调节性内斜视的病理机制如何?

答案:调节性内斜的病理机制主要有两方面:①高度远视状态需要很高的调节,因而出现内斜;② 高AC/A同时伴有低度或中度远视(约1.5D远视),而调节的生理机制是正常的。 4.22

8.视觉感知检测的方法有哪些?其意义分别如何?

答案:视觉感知的检测可了解双眼功能受损的严重程度、潜在的融像功能恢复的预后。 ①抑制试验:worth 4点法,检测是否存在单眼抑制现象②潜在融像功能检测:红滤片加棱镜法,加 镜后若能出现单像,说明有潜在的融像功能,治疗后的双眼功能恢复的预后较好 ③立体视功能测试:随机点立体图


9.六条眼外肌的运动功能是什么?

答案:内直肌的主要作用为内转,无次要作用。外直肌的主要作用为外转,无次要作用。上直肌的主 要作用为上转,次要作用为内旋、内转。下直肌的主要作用为下转,次要作用为外旋、内转。上斜肌的主要作用为内旋,次要作用为下转、外转。下斜肌的主要作用为外族,次要作用 为上转、外转。


10.简述歪头试验的意义及结果判断。

答案:歪头试验用于鉴别上斜肌或对侧上直肌的麻痹。如左上斜视时,病人的头向左侧倾斜而左眼向上移位、向右侧倾斜左眼不移位,则提示左上斜肌麻痹;若向左或右侧偏头,麻痹眼均不上移.则为右侧上直肌麻痹。


五、论述题:

1.试述先天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其与获得性内斜视的鉴别。

答案: 临床特点:先天性内斜视占所有内斜视的50%,出生6个月出现显斜,各注视方向的斜角基本相等,不受调节的影响。偏斜角通常较大(>40°),外展功能受限,由于过多使用斜肌,在18个月左右可能出现垂直位偏斜。大部分先天性内斜视的屈光不正为低度或中度远视。若存在屈光参差,可能会发生单眼弱视;若经常双眼交替注视,则双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比较均等。 治疗:首先应治疗弱视。3D以上的远视者,必须配戴眼镜,以确认调节的下降能缓解部分偏斜。待弱视治疗完成后,可考虑手术,通常有两种方法:①减弱双眼的内直肌;②在同一眼上施行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 获得性内斜视:一般在2岁以后的儿童期发生,与调节无关,斜视角比先天性的小,但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加,这是与先天性内斜区别的要点。其治疗同先天性内斜视。

2.试述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与治疗原则。

答案: 临床表现:在外斜病例中约占一半。通常在1岁左右就发生,但在5岁左右表现较明显。追踪病史,可发现外斜程度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严重。远距注视时外斜明显,在近距一般能融像,不表现眼球偏斜。辐辏功能一般较好,一般与屈光不正无直接关系。由于间歇性外斜的儿童在部分时间能融像,因此较少发生弱视。 治疗:分为非手术和手术治疗。①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屈光不正矫正和弱视训练。若AC/A很高,则可使用负镜来推迟手术时间。抗抑制训练或集合练习,也可暂时缓解外斜程度。②手术治疗:当间歇性外斜患者的融像功能逐步减退时,即发现显性外斜出现的时间增多、外斜角增大、近距注视时也开始出现外斜,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偏斜角的测量结果。当远距偏斜角大时,可选择双侧外直肌后退术;当近距注视也出现较大外斜角时,可考虑内直肌缩短并外直肌后退术。

3.弱视的定义、分类及治疗原则。

答案: 定义:弱视是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视觉细胞的有效刺激不足,从而造成矫正视力低于同龄正常儿童,一般眼科检查未见黄斑中心凹异常。 分类:斜视性、屈光性、形觉剥夺性和遮盖性。 治疗原则:早期发现弱视和斜视是治疗的关键。5岁以下的斜视性弱视,通过对 好眼的遮盖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在5~9岁年龄段,治疗效果取决于年龄、弱视程度和对治疗的依从性。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10岁的患儿,也可能达到相当好的治疗效果。遮盖治疗时,须注意被遮盖眼(好眼)的情况,避免发生遮盖引起的形觉剥夺性弱视。对屈光不正性弱视,首先应配戴眼镜矫正,如4~8周后仍然存在双眼视力差异,应行遮盖治疗。对斜视恢复融像的最有效方法,是治疗弱视并且使双眼视力达到均等。眼镜可以治疗部分因远视引起的内斜,也可以减少近视者的外斜程度。但有时手术方法必不可少,特别是先天性内斜。需要强调的是,手术不能取代眼镜和遮盖治疗。

4.婴幼儿及儿童的视觉检查包括哪些内容?意义何在?

答案: (1)弱视检测:①出生不久的婴儿:可通过角膜对光反射、红光反射、瞳孔检 测、眼底检查(有时可以做)等方法,检测婴儿眼睛的总体健康状况。②婴儿期至2周岁:可以交替遮盖双眼,注意患儿的反应。若无弱视,遮盖一眼,另一眼都能保持中心注视,并且头位基本不动。若一眼弱视,当健眼被遮盖时,会表现出反抗行为,如发出反抗声音,或移动头位等。也可观察眼位运动,通过移动一个有趣的注视目标(钥匙圈),观测眼睛是否随目标移动。还可采用优先观看法、视觉电生理检查,评价视觉功能。③2~4、5岁:图形视力表可用于检测2、3岁孩子的视力。3岁时,大多数儿童能使用E字型视力表。检测时,应完全遮盖一眼。此后应每年检测一次视力。该年龄期儿童的视力可能达不到1.0,但只要达到0.5并且双眼视力均等,说明视力发育正常。④4、5岁以后:可以使用字母型或“E”型视力表。该年龄段发现弱视的方法还有电脑化摄影验光仪,可在小瞳下检测,发现屈光不正、斜视、屈光参差、屈光介质混浊等。 (2)斜视检查:确定斜视类型及综合治疗方案。 (3)红光反射(Bruckner测试):距被测者约1m,用检眼镜观察双眼(散瞳下) 视网膜反光的颜色,若有屈光介质混浊,则红色反光中带有黑影;若反光呈白色,有可能是白内障或视网膜母细胞瘤等。 (4)检眼镜检查:对视力下降或怀疑斜视的患者,应做眼底检查,可能发现眼 底发育不良的改变、潜在的眼内损伤、白内障、肿瘤等。 (5)瞳孔反射:瞳孔反射异常,提示神经性疾病或其他眼内损伤。



| 版 | 权 | 声 |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