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 》
作者:冀卫军
寒风如剑,树叶应声落地
薄凉的江水,载不动
人间的凄凉和悲悯
思念,在纸上燃烧
映照出亲人的和蔼与慈祥
却无法,让一块陈年的伤口愈合
中间隔着太阳到月亮的距离
火苗,贴着地面起舞
心却如临断崖,一落再落
灰烬,试图填平人间的坎坷
眺望和倾诉,不过是一次次的重复
你们没来得及传授的人生
生活正在一一为我补课
黄药师:度娘实在是好娘,让我这个浅薄人士也有装下去的本钱。且看我对寒衣节的解释(以下为百度所得):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
本诗开始就为诗歌的感情色彩营造了气氛烘托,这本无可厚非,可是紧跟着“人间的凄凉”,“人家的坎坷”等高蹈的表达,让我感觉到了你的霸气侧漏,跟我一样,心虚,不敢把感情落到具体的具象上,好像在回避什么。整体上,诗句只放进了一种情感,说出一些道理,而不把这些情感、道理落到实处,让人觉得诗意主观任性,难以获得读者的认可。个觉诗写,还是放低点姿态为好,更加容易取得与读者沟通的可能。
:“火苗,贴着地面起舞∕心却如临断崖,一落再落∕灰烬,试图填平人间的坎坷”,此段,写出了感觉,让人看到了伤痛与内心的悲凉,痛感的落差已显现。但总的说来,凄凉、悲悯、人生、生活……这些大词起不到助长“诗意”的作用,作者还没有找到这首诗统一浑然的表达。形式是重要的!后面似乎想“升华”,没有达到预期。
雪 铓 :寒衣节是祭拜亲人的时日,诗人以祭亲思亲为引,述写对现实的诸多真切体验,可贵的是诗人并没有只停留于对悲情生活的肤浅悲叹,而是升华为对现实和苦难的认知与思考,智性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适时地提升了诗意,见生命的韧性。诗的语言平实,却更见感受之深切。
鸣砂火:此诗主要表达亲人早走的悲痛和个人的后知后觉。“你们没来得及传授的人生/生活正在一一为我补课”。生活能补回遗失的人生经验一课,却补不回遗失的血缘亲情。
开笔造势逼人,情感强烈,只是“载不动/人间的凄凉和悲悯”表现有点落套。“思念,在纸上燃烧”,这个想象贴切,“灰烬,试图填平人间的坎坷”,可感深远。“中间隔着太阳到月亮的距离”,这个想象跨度大,只是有点牵强,感染力减弱。
曹忠胜:毕竟评论对选手而言渴求进取,固此忽略优点,提出建议:感觉用力过猛,诗人情感与思想需要由具像自然生发。此外,整首诗造势凌空,有突兀之感。
包锡刚:本诗以祭奠为题材,写出思念、艰辛,富于跳跃性的意象,试图述说哲理与人生,却因刻意求异的表达与隐晦,影响本诗的耐读性,但是,有些诗句,如最后两句等比较出彩。
王永:总感觉过于直白刻意了,词语强烈,但不入心。
sala:喜欢思念在纸上燃烧,一下子把我带入,想起逝去的父亲。不过从跳望和倾诉开始,我冇断裂感,没有形成情的一致性,思想一下子跳出来了。写思念亲人的诗,一下子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到结尾中,让我觉得有点硬,连接不到情绪的着力点上。
木闲闲:写出来的作品,空乏的修辞。
王寻欢:寒衣节诗歌很容易勾起读者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从选题上来说这类诗歌应该引起读者共鸣的。作者从落叶,江水,燃烧的纸衣以及灰烬入手,可以说很好的运用了场景,如果能就此展开,完全可以写的更加深入人心。遗憾的是作者对这些充满意向色彩的场景却蜻蜓点水,反而引入一些不太融洽的哲思,使得本诗失色不少。不过这首诗歌如果用心雕琢的话还是可以逐步完美的。
诗之梦人:这首诗用了几个贴近寒衣的意象,概述作者内心的伤痛以及隐喻,指向世间的不公。只是让人感觉在断裂的语境中,存在一些语言呈现的混乱性,几乎有点刻意而求其达到烘托诗题的目的。由此,造成诗结构的散骨架,并导致内外张力的平衡。结尾也收得太快或毕露了。
泠子:有寒衣意象,有悲凉沉静诗境,但是读起来气息断续,停顿感太强,严重影响诗歌的整体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