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拥抱每一天,用心感动每个人,携手你我,让希望代代相传。立足洪濑,服务大泉州,共建和谐社会。”秉持着这样的信念,南安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走过了十个春夏秋冬。
10年来,志愿队伍从最初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人,服务区域遍布泉州各县市及大小社区,累计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30多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间50多万小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社区志愿服务队”“全国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组织”“福建省志愿服务记录单位”“福建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
近日,记者走近南安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了解“心愿”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
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从7人增加到3000多人
时间的书页翻回到2007年。有一次,王雪龙、阮全胜和退伍特种兵黄清火3个热血青年聚首畅谈之时,王雪龙突然提出,洪濑应该建设一个类似青少年宫的场所,为退休人员或爱心人士做公益提供一个平台。闲聊之余,这几个年轻人决定投身公益事业。
怀着回馈社会的朴实心愿,2007年7月26日,王雪龙、阮全胜到泉州青年志愿者协会申请注册了“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志愿从事社会公益、社会服务和社会保障事业的非营利综合性志愿服务团队,当时成员只有7人。从那一刻起,几个年轻人开始经历许多的“想不到”。
7人一有空就到敬老院、孤寡老人家里帮忙做家务,陪他们聊天。由于活动范围太小,关注度不高,志愿者出力又出钱,服务队差点撑不下去。直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志愿者服务队有了第一次跨越发展。
当时,现任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高级顾问的张少毅结识了这个团队,邀请团队参与汶川地震社会募捐活动。随后,在洪濑镇各个角落,都有心愿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组织开展了为汶川人民募捐过冬衣物的“暖冬行动”。从早上8时忙到晚上11时许,募捐到2.4万多件鞋服,里面甚至有很多是未开封的,这让志愿者有些不敢相信。
“爱心的力量是强大的,洪濑人为灾区捐款的热情,让我们见识到他们满满的爱心。经过募捐后,很多洪濑人才意识到,只要愿意,他们也可以成为志愿者,我们的身份一下子获得了认可。”心愿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理事长黄清火回忆道,很多人都知道志愿者在做好事,有些家长还把孩子送到服务队,一起做公益活动。此后,志愿者数量增加到上千人,红马甲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
建立7个团支部服务分工更明确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志愿者服务队的核心团队不断壮大,张少毅改革团队管理,挑选人才成立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成员联络,及时开展活动。
新老志愿者不断加强学习,取得洪濑镇政府部门支持,会员、骨干定期进行培训;办公室制定了定期值班制度;团队从最初的公用QQ、飞信、电话到现在的微信、群组和论坛,公用统一交流联系平台的建立让志愿服务工作尽可能减小对管理层人员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影响,并保证公正性和持续性,加强了会员交流学习和活动通知的准确性、及时性、权威性。
“到现在,会员培训已形成常态化,促进了会员志愿服务理念和技能的提升,也让活动平等的思想深入每个志愿者内心。”心愿青年志愿者理事张红东介绍,对新志愿者的培训尤其重要,通过让老志愿者带领新志愿者,教会他们助人自助,共同进步,锻炼了一大批志愿者。
但是,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志愿者人数也越来越多,如何管理队伍,让志愿服务更加规范,分工更加有序,成了摆在服务队面前的问题,这决定了服务队今后的发展。
2012年11月初,依托乡镇“大团委”建设,:根据不同的服务类别建立7个团支部——医疗救助小组团支部、社区助老小组团支部、抗洪救灾小组团支部、环保小组团支部、关爱农民工子女小组团支部、扶贫助困小组团支部、爱心助学团支部。
“从那以后,服务队成员都有了清楚的定位,开展活动时,大家分工就非常明确,不会再像以前杂乱重复。”环保小组团支部书记黄连水介绍,根据环保服务类型,他们又进行了细致的小组分工,包括家园清洁小组、环保宣传小组、东溪水资源检测小组、废电池回收小组等。
“刚建团支部时,有人曾担心团支部只是搞形式,不靠谱。但后来大家发现,团支部的建立使志愿者服务队的服务更加到位,质疑的声音渐渐消失了。”黄清火说。
志愿者潜移默化家人从不支持到加入
2016年1月24日,是2016年泉州入冬以来最寒冷的一天,为了让贫困家庭过个温暖的冬天,志愿者发动社会各界、爱心商家、社会贤达捐款捐物,为100户弱势群体和30位外来工子女送去了大米、油、方便面、春联、童鞋等年货和新春的祝福。
贫困户老叶出了车祸,儿子弱智,孙子还在上小学,一家三代三口人居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里,每逢雨季,外面大雨、屋里小雨。志愿者了解了老叶的情况后,二话不说,冒雨为老叶的房顶重铺了油毡纸和新型优质防水材料,解决了房子的漏水问题。“我年纪大了,遇到困难能有志愿者帮助解决,真是太感谢了!”看到志愿者在台风来临前修好了屋顶,老叶十分激动。
10年来,这样的温暖每年都在传递延续。青少年教育培训、服务保障中国鞋都元宵系列活动、抗击台风、灾后重建、环保整治、普法宣传……不管是大型志愿服务活动还是常规宣传活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心愿志愿者的身影,服务区域遍布泉州各县市及大小社区,累计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30多万人次,50多万小时,服务队被中央文明办社区志愿服务全国总站授予全国“优秀社区志愿服务队”“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我们能够坚持10年,是因为我们的志愿服务不仅帮助了别人,还能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黄清火介绍。
服务队里,有很多志愿者从事个体生意,有的则是小微企业主。他们做公益,意味着他们的家人要多分担一份工作和生活的责任,所以一开始有些家人并不支持。
服务队成员陈祖回的爱人陈婉琴就曾认为“志愿者都是吃饱没事干”,看到小陈的志愿服务新闻后,她才知道,“你们做的事都蛮有意义的”。如今,陈婉琴只要有时间,都会积极参加志愿活动。志愿队伍经过多年的发展,群众口碑不断提高,很多志愿者如今都是夫妻档。
“10年了,志愿者服务队百花齐放,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志愿者,大家开展的公益活动也差不多,甚至帮扶的对象也会重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服务队要如何定位?今后发展的方向在哪里?怎么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王雪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