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肿瘤标志物的准确性与假阳性

2021-01-21 10:38:33



如何解释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准确性与假阳性问题?阳性值的临床意义与决定性?


吴健民教授指出,目前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既存在于肿瘤患者,也存在于一些正常人群和非肿瘤病人的血液和体液中,其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不够高,本身就存在着假阳性的问题。2011年乐志安等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11期发表的“检测健康体检者中糖抗原19-9的意义”文章中报道说,2008年~2010年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924人,用罗氏公司COBAS E601进行CA19-9测定,参考值上限为37kU/L,其中升高者668人,阳性率为1.81%。其后在1~6个月内对596人进行了复查,发现548人CA19-9仍然升高,因而对他们进行了彻底的肿瘤检查,结果只发现12例恶性肿瘤,仅占阳性总人数的2.2%(其中胰腺癌2例,肝癌2例,结肠癌3例,甲状腺癌2例,胆管癌1例,乳腺癌1例,卵巢癌1例),312例为良性疾病,224例为正常人,可见在健康体检者中其假阳性率之高。


另外,肿瘤标志物检测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吸烟者,肝、肾功能异常者,用单克隆抗体和动物免疫血清治疗过的患者等,肿瘤标志物可能会出现假性升高。还有待测标本是否溶血,是否被污染,是否保存不当等都可以影响检测结果。


肿瘤标志物阳性不等于恶性肿瘤,在《常用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指南》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肿瘤标志物检测后报告的注意事项是,实验室应告知临床医生,单一肿瘤标志物升高(阳性),不能作为肿瘤是否存在的证据,而应与其它检查一起来综合分析。肿瘤标志物单次检测结果升高不能用于肿瘤复发的诊断,应在一个月内再检测一次。


当肿瘤标志物测定结果超出参考范围时即称为阳性,应提请临床医生注意,是否要做进一步检查,但没有一个决定值。有些肿瘤患者肿瘤标志物仅有轻度升高,而肿瘤标志物有明显升高者却不一定有肿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恰当、耐心地向患者进行解释,避免解释不当带来的麻烦和纠纷。


所谓的准确性,李金明教授认为提问者的意思应该是肿瘤标志物测的准不准,再通俗一点,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量值准不准;二是阴性或阳性准不准确。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属于定量测定,其有“参考区间”,可有量值在“参考区间”内及超出“参考区间”的区别,应没有定性测定的“阴性”和“阳性”之分。但在国内的长期临床实践中,不管是临床医生,还是实验室检验人员,有相当一部分有意无意在心里对肿瘤标志物有“阴性”和“阳性”的概念。


对于肿瘤标志物来说,因为没有参考测量方法,除了AFP、CEA和PSA等极少几种外,其它也没有用于量值溯源的国际或国内标准物质,加上不同厂家试剂使用的抗体各有不同,不同试剂或检测系统的量值可能很难有可比性,因此,重要的不是量值准不准,而是检测试剂或系统的精密度,精密度很好,使用特定检测试剂或系统的实验室可以针对其所应用的人群建立其各自的参考区间,并定期验证,其应用就不会有问题。不同试剂或系统间结果的可比性,不在“量值”上,而在“正常”(在参考区间内)和“异常”(超出参考区间),即如果一种试剂检测“正常”,另一种也“正常”,反之,一种“异常”,另一种也“异常”,并且异常程度呈正相关。至于“假阳性”的概念,也就是特定肿瘤标志物测定结果“异常”与特定肿瘤存在的不相关性。如前所述,肿瘤标志物的器官特异性通常不高,在良性疾病如炎症、良性肿瘤等情况下,其也可能会出现“异常”结果。因此,单纯从特定肿瘤标志物的“异常”结果(即阳性)看,对肿瘤无指向性意义,但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


本文由定向点金《临床实验室》杂志授权检验视界网首发,欢迎广大粉丝转发!但未经许可,禁止任何公众号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通过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