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是盲目性的操作,创伤性损害又难以完全避免。一旦操作失误或管理不当,会造成各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致命,近年来各种并发症虽已明显减少但仍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常见的并发症有:
1、心包填塞 多数由心脏穿孔引起,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据国外文献报道上34例心包填塞统计,其中78%死亡。由于有许多死亡病例未作报道,实际的死亡数目还要高。70%病人穿孔发生在置管后数小时或数日,最长达8日。穿破部位右房44%,右心室36%,表明穿孔与导管插入过深有关。应用较硬的导管,尖端顶住心房或心室壁,随着每次心脏收缩导管损伤心壁,从而引起穿孔。一旦导管端入心包腔,即引起心包腔积液,少数伴有积血。当液体或血液在心包腔或纵隔中积聚达300~500ml时,就足以引起致命的填塞。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病人突然出现紫绀、面颈部静脉怒张、恶心、胸骨后和上腹部痛、不安和呼吸困难,继而低血压、脉压变窄、奇脉、心动过速、心音低远,都提示有心包填塞的可能。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在心搏停止前常难以作出正确的诊断。因此,遇有上述紧急情况应:①立即中断静脉输注;②降低输液容器的高度,使之低于病人的心脏水平,利用重力尽量吸出心包腔或纵隔内积血或液体,然后慢慢地拔出导管;③如经由导管吸出的液体很少,病情未得到改善,应考虑作心包穿刺减压;④严密观察病人,防止心包积血再现。由于心包填塞确诊、抢救难以及时,死亡率又高,因此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其措施是:①选用适当硬度尖端柔软的导管;②导管插入不要过深,管端位于上腔静脉或右心房入口处已足够;③防止导管移动深入,应在皮肤入口处缝固导管;④经常检查中心静脉导管,观察回血情况,以及测压水柱液面是否随呼吸波动和压值是否显著异常;⑤有怀疑时可经导管注2~5mlX线显影剂以判断导管尖端的位置。
2、气胸 是较常见的并发症。早期经锁骨下穿刺锁骨下静脉气胸的发生率可达2%~10%,但亦有经此途径作600次穿刺无一例发生气胸者。自采用锁骨上进路和颈内静脉插管以来,气胸发生的机会已逐渐减少,但还不能完全避免。为了能及时发现气胸,穿刺后除严密观察外,必要时作胸部摄片。当穿刺时难度较大,以及穿刺后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同侧呼吸音减低,就要考虑到有此并发症的可能,应及早作胸腔减压。穿刺时损伤了肺尖,发生局限性气胸,病人可无临床症状,小的肺刺破口也可自行闭合。但若穿刺后病人应用机械通气,则有可能引起张力性气胸,应有所警惕。
3、血胸、水胸穿刺过程中若将静脉甚或锁骨下动脉壁撕裂或穿透,同时又将胸膜刺破,血液经破口流入胸腔,则形成血胸。胸腔存在负压可造成血液大量流入,此时导管可位于中心静脉内。若中心静脉导管误入胸腔或纵隔,液体注入上述部位,就引起水胸或水纵隔。为避免水胸或水纵隔的发生,插管后应常规测试管端是否位于血管腔内。方法是降低输液瓶高度,使之低于心脏水平,放开输液调节器,观察回血是否畅通。胸片有助于诊断。为争取时间,临床一旦出现肺受压症状,应立即拔退导管并作胸腔穿刺引流。
4、空气栓塞 空气经穿刺针或导管进入血管多发生在经针孔或套管内插入导引钢丝或导管时,常在取下注射器而准备插管前1~2秒钟内有大量的空气经针孔进入血管。实验证明若压差为5cmH2O,空气通过14G针孔的量可达每秒钟100ml。静脉系快速误入100~150ml空气,就足以致命,病人取头低位穿刺,多可避免此种意外。若头低位有困难时,操作应特别小心。
5、血肿 早年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采用经针内插管监测中心静脉压,由于针粗,静脉壁破口大,全身肝素化后常会引起局部漏血与血肿。近年来常规采用套管针导引钢丝导入导管,血肿很少发生。由于动静脉紧邻,操作中误伤动脉的机会必然存在。经前路穿刺颈内静脉插管,误伤动脉的机会可高达8.5%~23%,经压迫可不引起明显血肿。但在用抗凝治疗的病人,血肿形成的机会就比较多见,穿刺插管应慎重。
6、感染 导管在体内留置时间过久可引起血栓性静脉炎。至于局部或全身感染发生率各家报道的差别很大,导管尖端细菌培养的阳性率可从0~39.8%,此种阳性率的高低直接与操作者的经验有关。无菌操作技术欠妥,又经多次穿刺,污染的机会就增加;局部组织损伤、血肿亦增加局部感染的机会。导管留置期间无菌护理很重要,每天用2.5%碘酒和酒精涂敷局部、更换敷料,常可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经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静脉营养疗法,发生感染的机会就增加,可能由于这类病人情况差,或早已存在感染,加之营养液适合细菌、霉菌生长,故应随时提防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当临床上出现不能解释的寒战、发热、白细胞数升高、局部压痛和炎症等,应考虑拔除导管并作细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