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专家号||智造者说第三季: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

2022-07-10 07:36:03

专家号

为了更好为大家对接服务,分享专家智慧,我们本月继续推出“智造者说”大咖秀,希望大家积极参与互动。

本期智能制造与幸福生活第三季嘉宾“蝈大师”如何畅谈“智能制造”,详看下文微信群语音实录。

秘书处

2017年12月6日


蝈蝈介绍

郭朝晖,浙江大学工业自动化博士、牛津大学访问学者、教授级高工,宝钢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并曾获宝钢首次颁发企业最高荣誉“金牛奖章”。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上海财大、宝钢人才开发院等多所院校任兼职教授并主持或参与科研。

⊙央企第二届青联委员、、宝钢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

⊙曾担任中国工业与应用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现场统计学会、上海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上海市人工智能学会理事。

⊙曾先后受邀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宝钢、鞍钢、首钢、太钢、航天八局、中国电子工业集团、中化集团等几十所高校、企业及政府部门讲授创新方法及相关讲座。

⊙长期从事自动控制、数据建模、智能制造、大数据等研究;在钢铁自动化领域有很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并著有《管中窥道:技术创新的观念与方法》一书。


刘明雷:各位专家,会员代表:宝钢研究院的原首席研究员郭朝晖—大蝈蝈今晚开聊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哈,欢迎聆听,互动撒!

郭朝晖

我这次准备和大家交流8个问题。

首先谈立足点:就是把推进智能制造看成是个经济问题、能不能赚钱的问题,而不是采用什么新技术的问题。

接着谈智能制造是用什么模式赚钱的,也就是我常说的协同共享重用、跨时空优化。


第三点结合国情和ICT的特点谈价值在哪里、为什么不容易看到、过去为什么不重视。


第四、五点分别谈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的变化,也就是分析为什么过去不可以、现在可以了。


第五、第六点谈(ICT)技术的重点和难点,或者说ICT人员应该关注什么技术。


第六、第七点谈智能制造的前提条件,即两化深度融合的含义。


最后第八点谈智能制造的切入点和归宿。当然,这些观点都是原则性的、难免会遗漏。

郑岩:首先感谢郭老师百忙之中来与大家分享“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往期群分享回顾:海天塑机 CIO张明文  智能制造与幸福生活,石化盈科 咨询总监 孙惠民 企业变革之道,再次感谢各位专家会员一直以来对百人会工作支持与关心



一.技术经济论:智能制造本质上是经济问题

智能制造最近很热,很多人把它当成了一个新技术的应用。我搞了这么多年技术,知道事情真正的难点在于这个技术是不是能赚钱,这一点是非常难的。

 

安司长说过一句话:“工业4.0也好,智能制造业也好,它是转形式、创新。”这两句话,大家不要把他小看了,意味着现在做法跟过去是不太一样的,不太像过去那么小改小革,也不是像过去那样的看看别人怎么做,我们就跟着怎么做,这样路子是行不通的,是真正的创新,要玩大的。

 

对于真正的创新,我提过一个观点叫做“人择难题”。意思就是创新一定不容易,因为容易做的话,别人老早就做了。这个道理同样适合于这个智能制造。很多人觉得机器换人、用机器人为什么不合算?这个问题肯定是不太容易合算。如果合算别人老早都做了。不用领导去鼓励、去推动,他自己都想明白了。而要想做到合算,那一定要系统的考虑问题,如何你能做到一加一大于二,同样的投入有更多的产出。这样创新才能够取得经济效益。

 

当然搞创新,也不要被吓倒。一般来说创新很难,别人做不了的,我们也很难做。但是我们现在有新的条件,有新的需求,我们只要把握住这些东西,在把握住自己的具体的特点、自己的特长,通过努力的工作,创新其实是并不是很难的。



二、经济模式论:技术创造经济价值的方式

接着我们谈第二个问题,智能制造是怎样具有经济性的?智能制造的经济性,跟过去采用一个普通的技术是不太一样的,它是通过协同、共享、重用这几个方面来体现这个经济价值的。协同包括人跟人之间的协同、人和机器之间的协同、机器和机器的协同;共享包括人的共享、资源的共享、知识信息的共享;重用的主要是知识的重用,而且能够跨越人机和跨越时空,所以这个跟过去不太一样,其实也就在这个问题上。

 

互联网的好处之一是调动资源的能力加强。可以深化协同共享重用。但这样使得问题也变得复杂了,复杂之后人处理就困难了,只有让计算机去做才能跟好地解决问题。这样一来,智能化就容易体现经济价值了。

 

创造效益大概有几个方面,比如说提高效率。效率有很多方面,其中一个就是是从需求开始,到设计到生产服务这段时间缩短。智能制造被称为smart Manufacture 就指这个方面。第二个能提高人工效率,也就说人少了,与自动化有点相似.第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降低成本为全局优化,因为互联网带来的就是全局化,人工成本降低,全局优化还可以把精益做更好。因为如果把自己的知识放在计算机里,计算机就有可能做的比人更好。

 

智能制造还能提高质量,但质量含义跟过去有点不太一样,这里的质量重点之一是适用性。第二方面,就是质量稳定性,在这两个方面,智能制造的有更多的优势的。不管一个企业怎样的,关心的也就是质量成本,交货期,这些方面的东西,这是目的。而智能工厂、智能设备、数字化设计等等这些其实都是手段。我们用这个手段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你到底为什么要用,是要达到前面目标才去用的。



三、价值存在论:价值到底在哪里?规律与国情论

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大家说的这个模式很好,但你到哪个点去找价值呢?最近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价值往往是隐藏的,为什么隐藏呢?因为企业里面有很多是部门利益、个人利益。其实都不想让别人知道。所以我们推智能制造说协同共享重用,我们找不到什么地方可以做。其实很多都是由于各种各样的方式藏起来了,而且我们中国的管理特别差,这个跑冒滴漏也特别多。我发现很多企业的跑冒滴漏比利润还要高。但是这个事被人的原因隐藏住了,这是个中国很有特色的事情。

 

 

智能制造的还能提高质量

第二就是大家说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中国其实已经过了刘易斯拐点。大家都知道这次十九大把这个“计划生育”四个字取消了,这个问题未来五到二十年这段时间,中国的蓝领,我估摸了一下,大概要减少两亿左右蓝领工人。这个问题会引起劳动力极大的匮乏,所以我们必须要推动智能化和自动化,这是不得不想的。

 

再一它可以提高效率。首先是互联网到来之后,协同共享重用基于互联网技术手段,从设计到制造这个环节必须要快,个性化、小批量生产。因为你大批量赚不到钱,这是一个本质性的变化。这个事情可以用经济学上一个原理来讲,我不展开讲。

 

另外中国现在面临转型、供给侧改革,质量要走到高端上。而且我们要求的质量是要和用户适用就是个性化的需求、个性化服务。这些东西的背后都是我说的两件事,一个是人口劳动力的减少,一个是中国由农业社会变成工业社会的转型完成。中国进入新常态,这件事情真的是跟过去三十多年以前是完全不一样的。智能制造能通过精益创造效益,这个精益跟过去不太一样,他是更全局、更复杂、更加隐藏。但我们如果是让机器去做很多事情可以做的比人更好。



四、技术可行论:为什么技术导致可行数字化、互联网

为什么智能制造现在热起来了?为什么过去不能做?

 

首先一点,就是从技术方面有了互联网之后,协同共享重用有了数字化之后,这些事情变得非常容易了,特别是我们进一步推动数字化的时候,能够实现人机更好的协同,人和机器工作的界面发生移动,因此可以处理更加复杂的问题。这些事情都过去做不到的。我刚到宝钢的时候连一个热传导方程的计算,计算机都没办法支持,二十年之后,计算量和计算速度基本都不是问题,这是一个很大的一个变化。过去不能做,现在能做了。



五、经济可行论:与过去的本质差别其实是ICT技术的经济性更好

智能制造的经济可行性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比方说ICT技术的成本大大降低。可以实现透明化、数字化、智能化,进一步促进管理成本大降低了。这个领导不用看,他有了数据之后一看就知道,基层部门就不敢乱来了,就像摄像头一样,他就起了这么一个作用,所以感知化透明化数字化。这个条件过去也可以实现但成本太高,也就没办法去实现。

 

另外大数据为什么重要?在我看起来大数据是生产知识的原料,生产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了,而知识的价值现在变得越来越大了,有了互联网数字化了之后,我们可以把人的知识告诉计算机,可以把一个人的知识传达给别人。这样一来,它的知识能够创造的价值,被很大的放大了。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现在有八百万大学生,每年毕业八百万大学生,这是属于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知识生产者,这是中国的优势。

 

我过去讲中国为什么发展了三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因为中国劳动力成本低,什么劳动力成本低?蓝领工人的劳动力成本低。那个时候花一个工人只有几百块钱就可以雇他。但是这个大概在2008~2012年的时候就结束了,劳动力就变得很紧张了,农民工的工资升了好多倍,所以中国进入新常态,进入新常态之后蓝领工人的成本再也不低了,但是下面一步就靠白领的成本低了,华为为什么发展这么好,说白了,我觉得他就是利用廉价的白领劳动力。他的人可以2+5、白+黑,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优势。再就是中国的人口优势,互联网或者知识经济有个很重要的特点。



六.技术重点论:智能制造不同于过去的难点和要求

知识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特点是成本和用户多少基本没有关系。中国有十三亿人口,这一点非常了不起,微信为什么能在中国发展那么好,就是因为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别的地方的话它同样做出一个微信来,在台湾就一两千万人来用,那么它的成本怎么能收的回来。所以在互联网的时代,中国人口多是一个极大的优势,而且这个时候平台和工具的发展让知识的生产和知识的传播。它的成本大大降低了,我觉得这些事情,使得过去的经济性和现在发生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做一件事不合算,现在做一件事合算了,就这个道理。

 

我们搞ICT技术的人,他的重点和难点在什么地方?我觉得我们看问题要看本质,我们为什么强调数字化,其实数字化有几个作用,一个数字化是计算机能处理、能传播。其实更重要的本质是数字化代表真实,有了数据,有了历史之后,他的管理能力就大大提升。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数字化的本质,让我们展现最真实的东西,这是一个重点要关注的问题。

 

第二个其实从过去的自动化、信息化到智能化,关键问题在于知识。知识包括感知的知识、决策的知识。最基本的智能其实就是感知执行、决策、执行的统一;高级的智能还要加上实时分析和学习提升,这是我们在《三体智能革命》这本书中提到的观点。有了知识之后,把它赋给计算机。然后就能改变人和机器的分工,所以这个知识其实是走向智能的一个关键的环节,数据是基础,但关键的桥梁是知识。

 

但知识是什么?这一点真的要说清楚,因为我发现很多企业的知识管理他搞歪了,那么智能化需要什么知识?他需要的是做事的知识、执行的知识,如何运作的知识,是计算机能用的知识。计算机能用的知识要可靠的知识、数字化的知识甚至要结构化的知识等等。这个知识和过去是不一样的,要直接用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的知识,而不是一篇论文那样的可看可不看的。

 

那么我觉得到了未来的话,智能制造的发展其实完成一个分工,就是人做知识的生产者。物质生产很多事情就由机器制作了。而这个事情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知识生产的生产效率有极大的提升,过去生产知识投入产出比是不合算的,现在有些知识投入产出是合算的,这是一个本质性的东西。那么这个事情我们为什么需要平台、需要工具,需要评价制度的改变、需要生产关系的改变,其实都是要适应这种变化的。

 

安司长前段的讲过一段时间讲过一件事情。他说互联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到了一个阶段,就要交换能力的阶段。交换能力为什么难?因为能力难以度量,交易的风险就比较大,这是一个很本质性的问题。而本质性的背后就是工业界对知识的可靠性准确性要求是很高的,想做IT技术的人员一定要深刻体会这里面的不同。



七.深度融合论:创造条件,让技术发挥作用

 有人说智能制造就是两化深度融合,我觉得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我觉得智能制造的更多是ICT技术的问题,但ICT技术用起来要有条件的,需要有物理侧的条件,要有企业内部改变,又要企业外部的模式的改变等大量的条件。这些条件具备了之后你的ICT技术才能发挥作用。否则的话没有物理支撑,你的ICT技术转不起来。所以我对两化深度融合的理解就是其他的这些改变。

 

我搞这么多年创新,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一个问题为什么难?往往是因为做这件事情的条件不具备,所以一个聪明人不是把一件很难很难的事怎么把它做好,有的时候往往是反回来看看应该奠定什么样的条件能够让这件事做起来更加简单,这是一个工程上的思路,我想搞智能制造搞创新,这个思路是不变的。



八、起点终点论

各个企业的情况真的是千差万别,一件事情值得做还是不值得做关键是你的具体场景要求你这样做还是不要求这么做,你这件事是创造价值还是不创造价值,我们知道提高质量也好,加快效率也好都是好事情。但是几乎所有的好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每个人都要根据你的情况来算,我付出这个代价和得到的回报值得还是不值得。

 

有位老领导的话非常有意思:“价值决定用户或者说价值决定于应用的场景。半杯水,放在桌子上,那就有可能是垃圾,放在沙漠里面,那就可能救人一命。”所以你做一个技术,到底是有没有价值,是你的场景决定的,你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别人是帮不了你的,你必须要自己想清楚。别人能帮的事来确定你这个方法是对还是不对,我觉得只能起到这样一个作用,每个企业搞必须自己要明白才行。

 

我觉得在搞智能制造关键问题不是技术人员,其实是企业家,企业家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一个方面,我觉得智能制造要想赚钱,你的产品必须占领高端,而占领高端这件事情是一定会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短期内可能得不偿失,只有企业家有魄力才能做这种事情。第二个,企业家要组织体内企业内部的这个改革,没有改革是不行的,为什么?因为互联网协同共享重用,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摆不清楚的话技术没法做的。


第三个问题,我觉得这个政策保障很重要,为什么?因为一个国家要形成一个正向淘汰的机制,而不是逆向淘汰的机制。我觉得智能制造搞得好质量一定要高,要有信誉、有品牌。但是大家想想过去这些年份,国家对假冒伪劣,其实很纵容的。起码在我看来,本质上是纵容的,当然那个时候与当时的国情是有关系的。现在政策要让他形成一个正向的机制,鼓励大家去真正的创新,而不是去模仿,中国走到现在靠模仿已经不行了,那是真的不行了,这点我觉得国家的政策过去喊了太多时间的狼来了,狼没来,但现在的狼是真来了,一定要注意国家的政策,我觉得供给侧改革提的是很有必要的。


交流花絮

郭朝晖:


最后说一说,我觉得智能制造这个事情真是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因为它使得人类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慢慢的从现在开始,为了工作更加幸福而创造一种职业,而创造一种工作。这件事情现在开始了,,其实劳动有两种,一种是人愿意做的,一种是人不愿意做的。智能制造就是给我们带来这个契机就是人不愿意做的工作,慢慢的让机器去做了,人做知识生产者,做有创造性的东西,这跟过去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年代。所以我也常觉得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一个机会,这个机会真的是不能失掉。


今天,我就讲的比较碎,没有展开论证,如果有兴趣可以私下聊聊,就可以聊的更透一点,大体就是智能制造如何创造经济利益,感谢大家聆听。

谢谢大家!


郑岩:九点为界,如无提问,就安排郭大师休息


张明文(宁波海天塑机集团IT总监):来晚了一点,一口气听完郭老师的分享。非常过瘾。感谢郭朝晖 老师非常赞同郭老师的观点,智能制造目标是为企业赚钱的

       

谢新亮(欧博):刚刚回来,也听了,郭老师很有见解,谢谢郭老师的分享,有机会与郭老师学习下。谢谢百人会的组织,谢谢郑岩同志

 

郑岩:明天整理成文字材料,方便大家查阅

审阅/刘明雷

排版发布/武琦琦

图片来源/智能制造秘书处

稿件来源/智能制造百人会秘书处

阅读延伸

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

?
服务宗旨
Service Tenet

彻《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聚集“政、产、学、研、用”各界专家力量,聚焦企业CEO、CTO、CIO等群体,传播智造理念 ,推进行业实践 ,分享示范成果,打造国际一流联合智库,服务制造业智能化转型,为实业兴邦贡献力量。

2017秘书处工作计划

一、研究出版计划

二、培训考察计划

三、基地转移计划

四、遴选发布计划

五、对接帮扶计划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

cim2026

邮箱:cim100@126.com


制造者说2017第三季:蝈蝈大师讲叙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

欢迎大家关注留言,精选留言有超大礼包哦!快来留言加入留言小团队中。

小编能力所限,加之时间仓促,疏忽纰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大咖多提宝贵意见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年会,参加2018中国智能制造百人会年会暨智造百强榜大会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