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诗在古代似乎是一件很大众化的娱乐方式,从普通百姓到达官显贵甚至真命天子都喜欢有事没事写一首,且不说皇上写诗有大臣在旁边负责记录,小编只是很好奇,那些没有权利的无名小辈们要如何随时随地的记录下自己写的事呢?
如果你在古诗词的标题里读到“题……”之类的,那么极有可能是作者或者是旁人刻在石头上以便保存的。
好比说:苏轼的《题西林壁》
这首诗就是刻在石头上的,这个“壁”指的是江西庐山西林寺的墙壁。虽然这个快墙壁有点大,毕竟古人也是用石头建房子的。
在笔和纸都不发达的古代,这种做法虽有些不文明,但是小编想说古人还是很注重美观的,很多刻在石头上的古诗都可以当做是装饰品,其影响力不亚于“名人题字”“明星坐镇”的威力,一不小心就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毕竟,相比于“XXX到此一游”这样的句子,还是优美的诗句更赏心悦目一点。不得不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如今也能算得上庐山的“镇山之宝”了。苏轼这么博大的胸襟为庐山的旅游业也是做了很大的贡献的,这也算是“将功补过”了。
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诗人的身份放在今天来说就是作词人。
诗人的名声越大,诗人的诗词影响力就越大,甚至还会有人专门请有名气的诗人为自己作词作曲。然后这些诗词就会被世人传唱,保存下来。这种现象在北宋时期尤为明显,“仁宗洞晓音律,每禁中度曲,以赐教坊。”因为北宋的皇帝喜好音乐,所以这种为教坊填词的做法就大行其道,比如当时著名的词人柳永、晏殊、范仲淹等等。柳永的《雨霖铃》、《望海潮》、《蝶恋花》还被编进了语文课本。
另外除了平民阶层能够通过听小曲儿的方式了解到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在文人骚客之间也会互相推荐互相鉴赏内部消化,久而久之,也被世人津津乐道。其中以李白杜甫为例,诗人赵翼在《论诗》中就有提到“李杜诗篇百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李白杜甫的诗篇都百口传了,可见他们的名气有多大。
虽然我们从课本上了解到的很多诗人都是穷困潦倒、命运多舛的,现实中还是有很多“财大气粗”的诗人存在的。像这些不愁吃不愁穿的诗人,闲时就喜欢写写诗出本诗集什么的。
诗人晏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辈子顺风顺水的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还是著名的政治家,仕途也是左右逢源,节节高升。十四岁就人称“神童”,一边入朝为官一边还不完出版诗集。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共收录三百八十一首。尽管他一辈子都在顺风顺水中度过的,并没有经历什么大的波折,但他的诗词大多是多愁善感的诗词,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好词,如《浣溪沙》、《蝶恋花》等作品,整理出版的诗集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等。
像晏殊这样的诗人还不在少数,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纳兰容若的《纳兰词》等等。
从魏晋南北朝文言笔记的小说的雏形到明清时期的古代小说的成熟,都方便了诗词的保存和传承。
举个栗子,《红楼梦》里就存在大量的优秀词作,有些还被后人制作成了歌曲。“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为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写小说野史也不是想写就能写的,一部红楼梦写了二十几年都没有写完,所以一般的诗人都不会考虑这样保存自己的诗稿,那既没钱出诗集又没找不到石头刻字的诗人,该如何让自己的诗作经久不衰呢?用道家的方法就是不作为,因为你不作为总有看不下去的旁人为你作为。
旁人帮忙记录的情况分为四种,第一种就是史官记载。每个朝代都设有史官一职来负责记录当朝者做的丰功伟绩,其中就包括帝王将相即兴创作的诗词歌赋。比如南唐后主李煜,虽然没有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但人家文化水平过硬,流传下来的诗词都唯美动听: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还被写进了高考卷呢……
第二种情况就是科举考试。从隋唐开始设立了科举制度,而且还不是随随便便考一次笔试就可以过关的那种,古代的科举考试需要经历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而每个阶段还设有不同的要求,比如乡、会试用五言八韵,童试用五言六韵。限用官韵,用的全是仄起格。
第三种情况就是皇上组织大臣们编书。书里就会将民间优秀的诗词、书画、小说等文化作品收录进去。清朝乾隆皇帝就主持三百多位高管学者编撰过一次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不过这种方式也可以看做是胜利者在对失败者的掠夺,因为在这本书编撰期间收录了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也毁坏了大量的对清朝不利的书籍文献,许多少数民族的文字多多少少都受到了摧毁、篡改的危害。
第四种情况就是最普遍的一种收录方式了——书信往来。在通讯交通不发达的时期,写信是人与人之间获取信息准确性最高的事情了。因为“口口相传”总避免不了存在误差,所以很多诗人在求官、保平安、表达思乡情的时候都会写信。时代在变迁,这些在纸上用文字记录下来的古诗词也被或多或少的流传下来,让现代人可以从诗词中描写的画面里窥探诗人的内心写照。
文化的发展就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精华,精彩的诗词会被后人拿来鉴赏和点评。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王国维的代表作《人间词话》,和其它传统的古诗鉴赏书籍不同,王国维将自己从西方学习到的西洋美学思想融入到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赏析中,算是一部中西结合的作品,在诗词鉴赏方面的影响深远。
简介 深圳市翰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以活动策划、文体活动、影视创作、音乐制作为核心的专业制作及投资公司。
投稿•合作•勾搭
0755-84864199
公司网址:www.hanbowh.com
QQ邮箱:33504763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