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大一新生注意了 这些防盗、防骗知识要记牢

2021-09-06 07:36:41


  大一新生注意了

  这些防盗、防骗知识要记牢

  9月,下沙高教园区内的各大高校陆续开学,大学生们也开始为开学做最后的准备,与他们同样兴奋激动的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就是盯上学生钱包和财物的骗子和小偷。

  记者从白杨派出所了解到,每年的开学季都是大学新生被骗、被盗的高发期,为此白杨派出所的民警梳理了一些被盗、被骗的真实案例,并总结了细致的防范提醒,来为新生们支招。

  寝室、操场、食堂、图书馆

  这些地方

  要警惕“第三只手”

  去年9月25日中午,白杨派出所接到大学生小刘报警,称放在寝室内的手机被盗。小刘说,他的手机是刚买的iPhone6 Plus手机,花了他6000多元钱。上午,他把手机放在寝室充电,等上完课回来,就发现手机不见了。“我走时,寝室还有人,就没关门,回来时门还开着。”

  同样被盗手机的还有杜同学,去年9月22日,他回到寝室发现放在桌上的白色三星S6被偷了。“5分钟前手机还在的,我去上了个厕所,回来手机就找不到了。”

  除了寝室,食堂、操场、图书馆也是盗窃发生率较高的地方。

  中国计量学院的小田和同学一起到学校餐厅吃饭,因为当时排队就餐的人比较多,她随手把手机放在上衣口袋里。“当时人挤人的,有人靠过来也没怎么注意。”等小田买完饭,一摸口袋才发现手机不见了。

  中国计量学院张同学到学校东门操场跑步,顺手把书包放在足球场边上,约20分钟跑完步回来,发现书包内的一部手机被盗。

  杭州师范大学小丁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放在书包内,将书包锁在学校图书馆六楼教室的一张凳子上,然后就去食堂吃饭了,等回到图书馆发现电脑被偷,损失价值8300元。

  警方提醒:

  1、将带来的现金及时存入银行,保管好银行卡(存折)、密码和身份证,三者建议分开存放,切记不要将密码泄露给他人,不要用出生日期作密码,要及时缴纳学费,不要在身边及宿舍内存放过多现金,以免丢失、被盗,造成财产损失。

  2、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相机等,一定要妥善保管,不要随便在床上、桌上一放,以免被他人“顺手牵羊”,箱子、抽屉要及时上锁,留个心眼。

  3、关好门窗,尤其是最后一个离开房间的人,以防小偷趁无人之机入室盗窃或从窗口“钓”走物品。

  4、在食堂、图书馆、教室、运动场等公共场所时务必将书包和贵重物品保管好,做到物不离身。

  5、提高警惕,防止各类诈骗,如发现冒充同学、老师的可疑人员或推销商品的外来人员要及时跟老师沟通。

  “公检法”来电要辨清

  涉及到汇款、转账的

  都不要相信

  再来看看大学生被骗的几个案例:

  1、网购“客服”联系退款

  去年5月26日,浙江理工大学李同学接到自称是网店“客服”的电话,称其之前购买的货物存在质量问题要给其退款,小李随后和对方互加了QQ联系,点击了对方发来的一个网址链接,并通过支付宝向对方转账1800元,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醒:网购时应该保持警惕,不要在交易过程中随意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不要按要求输入用户名、密码;自己收到的验证码,是信息、资金的最后一条安全防线,千万不要告诉任何人;接到所谓“订单异常”电话,应挂掉,直接与网店卖家联系,或直接致电网购平台的官方客服电话咨询。

  2、兼职刷单

  去年7月,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生小李,在宿舍上网时看见了网上的兼职刷单广告,添加对方QQ号后,收到了对方发来的一条网址链接,在对方的指示下小李连续刷了十多单,花光了账户里的3000多元钱,等他联系对方,要求返还本金和佣金时,却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

  警方提醒:在上网浏览信息、网购时,遇到“足不出户兼职赚钱”信息时,要多加留心。一是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不要轻易告知他人自己的银行卡、网银和支付宝密码等信息。二是遇到不熟悉的网址、转账电话和短信,不要轻易操作,以免误入骗子设置的“钓鱼陷阱”。三是如果已发现自己或身边有人被骗,应及时报警,全力配合警方调查。

  3、“警官”来电,

  去年,大学生小李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快递员,说小李有一个快递被拦下了。小李告诉对方,自己并没有寄快递,对方称可能是他的身份信息被人冒用。随后,电话转接到“上海警方”。“警官”说小李涉及一起洗黑钱案件,还给他发了一张“通缉令”,并要求他提供银行账户和密码配合调查。最终,小李被骗走1万元。

  警方提醒:此类案件是典型的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诈骗分子会以涉及刑事案件即将被抓捕为由,威胁诱骗事主相信自己的权威身份,从而让事主听从他们的指挥。大学生们一定要提高防范意识,接到自称公检法、以任何理由要求你转账、汇款、索要账号密码的电话,不要慌乱,不要理睬,直接挂断电话就是。

  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

  警惕“校园贷”陷阱

  防范金融风险

  去年11月下旬,白杨派出所接到某高校报警,称一名学生小王离校失联了。经过调查,民警发现小王深陷网贷套路,欠下11万元债务,无力偿还后他选择到武汉轻生。最终,白杨派出所联合当地警方,将其成功找到并带回下沙。

  除了自己借钱,还有学生轻信同学、朋友的介绍,用自己的身份信息帮助他人贷款或为他人担保,从而落入网贷高利息陷阱。

  民警表示,网络借贷风行校园,主要和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特征有关。“大学生对手机、数码产品都比较感兴趣,有些学生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缺乏正确的消费观,自控力又很低,容易冲动消费,即便囊中羞涩也要想办法去买。”而网络贷款过低的放贷门槛,恰好迎合了大学生这种“卯吃寅粮”的消费需求。

  警方提醒:

  1、要树立理性消费心理,杜绝虚荣攀比、盲从的不良现象,避免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如确有消费需要,可向家长说明情况预支生活费用或者向老师同学求助,不要轻信低息免押快捷的借贷平台广告,避免落入高利贷陷阱。

  2、要加强学习金融消费和网络安全知识,掌握单利、复利、违约金、滞纳金等基本金融知识,增强金融理财知识,提高甄别和防范非法网贷诈骗的能力。

  3、对于推销的网贷产品,切勿盲目信任,尤其警惕熟人推销,不随意填写和泄露个人信息。

  4、要全面合理评估自己的经济状况,谨慎使用校园贷,在使用信用消费时,应当优先向正规的银行机构和信誉良好的商家平台申请信贷服务,制定合理的消费和还款计划。



来源:新华网

----------END----------


免责声明

本微信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版权属于原作者。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右上角,查看历史消息。

商家合作电话:87682123

合作QQ:825094976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