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40年,DNA测序技术曾多次更新换代。 到1985年,几乎所有的DNA测序都用Sanger法或双脱氧链终止法进行:反应产物用放射性核苷酸标记,在丙烯酰胺板凝胶上分离,并用放射自显影(使用X射线或照相胶片检测样品中的放射性标记) 进行检测。到了2000年,四色荧光法成为主流:使用终止链式反应的核苷酸类似物标记反应产物, 在填充有果冻样培养基的毛细管中电泳分离,并用能量转移荧光染料检测。到了2010年,测序技术 就更加多元化了。主要的手段是基于大规模平行分析DNA克隆(单个DNA分子的克隆扩增)和边合成 边测序的化学方法(这些方法依赖于可逆链终止子)。
从现在开始,每个DNA测序平台的性能将取决于它的用途。在肿瘤学和医学遗传学中,目标通常是正确识别每个基因,并定义存在于多个拷贝中的每个突变。相比之下,在一些只要求知道是否与特定序列匹配的应用——例如物种识别,便携快速成为了第一要务,此时准确性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此外, DNA测序集中化和分散化的相对需求也可能发生变化。例如,一名流行病学家试图实时评估病毒对塞拉利昂某个特定村庄的影响,那么他可能需要便宜的便携设备。但是对于那些需要生成大量数据集的人来说,将样品运送到集中商业运作的DNA测序中心可能会更高效、更经济,尤其是那些对质量控制和样品追踪要求严格的应用(如临床应用)。
综合以上因素,预计2017年我国基因检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33亿元,未来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6.86%,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2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