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技术白皮书(2016年版)》提出了与美国不同的人工智能发展模式,主要是建立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并集成有关资源,打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应用环境、市场基础和新兴协作商业模式等。
日本积极谋划建设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日本超智能社会,并在《第5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中明确提出,要实现“超智能社会”。今年初,日本编制出台“人工智能研究开发目标和产业化路线图”。
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平台成为日本政府近两年的主要任务,通过平台吸纳、协调和发挥日本已有的优势资源,日本政府将理化学研究所(简称“理研所”) 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简称“产综研”)确定为日本的人工智能研究基地。政府在理研所设立前端集成智能平台项目,吸引日本来自机电领域的三大企业大约100名技术人员参加;产综研采用“产学官”合作方式,将在其人工智能研究中心(AIRC)装备世界顶级的人工智能计算机,以期追赶美国。
在具体分工上,理研所承担基础研究,产综研负责应用。理研所与东芝、NEC、富士通公司共同设置合作中心,投入了各公司精锐研究人员,投资总额超过30亿日元,三家公司合计投资与理研所的投资都超过15亿日元。产综研人工智能研究中心集结了“产学”领域392名研究者。
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用化需要数据加以支撑。日本的研究机构基于不同的目的需求开展数据收集,并进行累积和储备。例如,日本汽车研究所制作的自动驾驶图像识别数据等,到事业运行阶段,再将数据移交给企业。
日本政府认为人工智能在应用之际,必须在短期内进行技术开发和转化,研究与应用要密切结合,明确各自分工。因此,研究人员开发的算法转化为大规模应用系统时,工程化部门必不可缺,而日本的研究机构没有这样的部门。因此,产综研指出,“研究机构必须有工程化部门,否则迟早会遇到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