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正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实施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对促进我国用水效率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应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为契机,通过强化用水定额的应用管理,进一步促进节水科技进步、用水效率提高、区域产品和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
新疆克拉玛依市小拐乡实施春麦滴灌
保障用水公平,提高用水效率,一靠法律制度约束,二靠技术标准的规范。以强化用水定额使用为目标导向,科学、规范编制用水定额依然是强化用水定额管理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一是体系完整性要求。省级行政区应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规定的行业划分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以满足水资源管理工作需要为目标全面编制各行业用水定额。其中农业用水定额应包括灌溉用水、渔业用水和牲畜用水等方面,灌溉用水定额应覆盖当地主要农作物种类;工业用水定额应涵盖当地主要工业行业和产品,高用水工业行业和产品应全部制定用水定额;生活用水定额应包括城镇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服务业用水定额应涵盖当地主要行业和服务类别,主要高用水服务业应全部制定用水定额。目前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用水定额体系不完整,如宁夏、重庆未制订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渔业及牲畜用水定额等。
二是规范性要求。用水定额所涉及的行业分类及名称应符合《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所规定的行业划分标准。用水定额的名称和单位应参照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执行;国家和行业标准对名称和单位没有规定的,应当使用不会引起用户、消费者误解和混淆的常用名称及单位。涉及不同原料、工艺的用水产品,在制定其用水定额时应标注生产原料、生产工艺等信息。
各省级行政区应按各省划定的农业灌溉分区,区别不同保证率、灌溉方式等编制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应根据使用目的不同,分级制定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定额,目前至少应包括通用和先进两级用水定额,通用用水定额一般以行业内80%以上企业达到为标准,先进用水定额一般以行业内10%~20%企业达到为标准。分级制定用水定额应该是确定值,目前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用水定额采用了区间值或调节系数的方法,未明确适用条件,不利于用水定额的使用。
节水型校园建设已在各地开展
三是先进性要求。推行先进的用水定额是促进用水效率与效益提高的重要措施。省级用水定额标准应严于国家和行业相关定额标准。鼓励各地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用水需求和节水水平,制定更严格、先进的工业和服务业用水定额值,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工艺。目前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存在用水定额值比国家标准宽松的情况。
四是及时性要求。用水定额原则上每5年应至少修订1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变化、产品技术进步等情况,结合相关流域机构提出的修订意见对用水定额及时组织修订。目前依然有个别省、自治区未及时修订用水定额,其行业用水定额已超过5年未进行修订。
五是程序性要求。各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水法,规范用水定额发布工作。以地方标准或部门文件形式发布的用水定额,应经省级人民政府授权。
尽管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节水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仍然存在总体用水效率不高的问题。加强用水定额管理,促进用水效率提高,实现到2030年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目标,还需要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为契机,全社会做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用水定额管理方面,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覆盖主要生产、生活用水的国家及地方定额标准体系。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过程中,要把用水定额标准的应用管理作为重点,进一步发挥定额标准的作用。通过强化用水定额的应用管理,促进节水科技进步、用水效益提高、区域产品和经济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
来源:中国水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