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基础设施可获得性与农户金融借贷 行为关系研究 ——以新疆南疆三地州为例

2022-06-07 07:00:13

引言及文献回顾


信贷市场发展滞后和农村家庭金融抑制问题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地区(Akoten et al.,2006 ;Barslund &Tarp,2008 ;Tsai,2004),严重影响到农村家庭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以及收入水平和福利水平的提高。中国作为以劳动力为主的农业大国,金融抑制问题成为制约农村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一些研究学者(韩俊等,2007 ;金烨、李宏彬,2009 ;Li et al.,2011)开始关注中国农村家庭的借贷活动,并研究其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在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研究中,考虑到基础设施因素的很少,刘莉亚(2009)、童馨乐(2012)等部分学者的研究涉及了农户家庭所在地与金融机构距离对农户借贷行为所产生的影响,得出交通基础设施等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农户出行便捷性,降低交通成本,对满足农户借贷需求、提高借贷行为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大部分学者认为,在当前社会生产条件下,农户借贷需求仍然很难得到满足(何广文,1999 ;谢平、徐忠,2006),并且大部分学者仅是从农户的户主特征和家庭特征角度去研究影响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我们认为,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农户借贷行为之间同样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具有阶段性特征。具体来说:当农户所处地区处于农业发展初级阶段时,农户发生的借贷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满足农业发展需求;当经济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以及政府对贫困落后地区大力支持、农业发展由初级阶段过渡到中后期发展阶段后,农户的借贷主要用于增资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新疆南疆三地州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缺乏支柱产业,使得南疆地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北疆及其他地区,该地区在2011 年被国家认定为14 个连片特困区之一。对于处于农业发展初级阶段的南疆三地州地区来说,农户发生借贷主要用于建设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当农户所在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政府的完善,即基础设施作为一项准公共物品投资可以直接达到减少农户借贷行为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南疆三地州处于农业发展初级阶段时期,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如何降低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农业发展由初级阶段过渡到中后期阶段后,二者之间的关系又会如何,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基于以上几个方面,基础设施可获得性与农户金融借贷关系如何?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收入水平其农户借贷又会有怎样的差异?这些问题的研究会对政府完善南疆乃至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良好的参考指导,从而更好地认识和解决新疆以及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问题,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估计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3 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该调查针对新疆南疆三地州(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1470 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覆盖了14 个县,120 个自然村。其内容包含居民个人基本情况、家庭收入支出情况、受教育程度和基础设施状况等丰富信息。通过剔除缺失值,该数据集已满足大样本数据所需研究条件。


(二)变量描述

1.被解释变量

农户金融借贷行为(Loan)通过“农户家庭是否发生金融借贷”来衡量,金融借贷包括:民间借贷、住房贷款、汽车贷款、教育贷款以及其他借贷等,其中回答“有”赋值为1。


2.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采取与基础设施相关的数据主要包括三种:交通基础设施可获得性、通信基础设施可获得性和生态基础设施可获得性。本文用“进入社区路面情况”来衡量交通基础设施(Pavement)可获得性,其中回答 “水泥或柏油路面”赋值为1。生态基础设施(Environment)可获得性主要通过“是否拥有绿化园林景观设计”来衡量,其中回答“有”赋值为1。通讯基础设施(Communication)可获得性主要通过“是否拥有有线电视信号”来衡量,其中回答 “有”赋值为1。


3.控制变量

为了克服农村住户个体异质性,引入一些控制变量:户主文化程度(Education),常住劳动力健康状况(Health),距离乡镇的距离(Distance1)以及距离火车站的距离(Distance2)。


基于以上相关理论,为了探讨基础设施可获得性与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关系,本文构建如下Logit计量经济模型:

其中,Loan代表农户金融借贷,Pavementi、Environmenti和Communicationi分别代表交通、生态和通信基础设施,Xi表示控制变量,包括户主文化程度、常住劳动力健康状况、农户距离乡镇的距离以及距离火车站的距离,下标i表示第i个被调查样本, i代表随机误差项。


基础设施可获得性对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影响实证分析


本部分具体探究基础设施可获得性对农户金融借贷行为产生的影响。并对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金融借贷行为以及其差异性做进一步分析。最后,对回归分析进行稳健性检验。


(一)基础设施可获得性对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基准回归分析

表1报告了Logit回归结果。结果均表明,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减少农户金融借贷行为。基础设施等相关公共物品提供越完备,实际上减少了农户在相关领域中投资借贷的机会。表中第(1)列对基础设施水平进行了单变量回归分析;(2)列对可能影响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一些核心解释变量进行控制。从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基础设施对农户金融借贷需求的影响显著性很高,交通基础设施与生态基础设施对其借贷需求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通信基础设施对其借贷需求的影响在5%的水平上显著。基础设施相关系数都显著为负,表明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可以降低农户金融借贷行为。当加入控制变量后,基础设施相关系数绝对值均不同程度变大,其中生态基础设施系数绝对值上升幅度最大(达到27.90%),交通基础设施系数绝对值上升幅度最小(达到12.34%),而通信基础设施的系数绝对值上升幅度次之(达到12.96%)。


从回归结果中可以发现,居住地通公路、路面材质较好等交通基础设施对降低农户借贷行为贡献率最大。当农户居住地道路畅通程度越好以及路面质量越高,交通设施得到完善,降低了农户在交通相关领域的资金投入,减少了交通成本,从而农户借贷需求减小。生态基础设施对降低农户金融借贷行为贡献率次之,可能因为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周期长,回报率低。生态基础设施的改善,能够改善个人及整体的卫生状况,为农户提供一个更为舒适、休闲的活动空间,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从而挤出了农户发生在相关领域的借贷。通信基础设施对降低农户金融借贷行为贡献率最小,原因可能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多山多丘陵的地理特征,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于平原地区。


控制变量中,学历越高,对贷款需求越小。本文考虑到工作职务一定程度上受到个人教育程度影响,数据分析显示,职务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当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时,其工作领域相对越好,收入较高,从而缓解了个人资金所需压力,资金借贷行为相应减少。


(二)不同类型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差异分析

1.不同年龄段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差异分析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发现,基础设施的完善具有降低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作用。这一作用对不同年龄段农户金融借贷行为产生的影响是否一致,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该问题,笔者把居民年龄分解为16~19岁、20~30岁、31~40岁、41~60岁以及60岁以上五段。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分别考察了基础设施对以上五种年龄段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影响。


表2回归结果表明:在每个年龄阶段,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对降低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发生总体上均有正向作用,同样符合实证预期,印证了本文模型的稳定。


交通基础设施在五个年龄段中均显著,对16~60岁年龄段农户为1%显著水平,我们仍然可以从回归系数中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降低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贡献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生态基础设施对前四个年龄段均在1%水平上显著,16~30岁农户从出生开始所居住环境就普遍比父辈好,该年龄段农户对生态环境要求相对较高,所以改善16~30岁年龄组人居环境对于降低低收入组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贡献率最大。通信基础设施对16~19岁以及40~60岁年龄段人群在1%水平上显著。在当今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电子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初始接触电子设备的人群年龄越来越提前,因此16~19岁年龄段农户对通信设施要求相对较高。而40-60岁年龄段农户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在工作中对通信设施也有很高要求。


此外,常住劳动力健康状况对于提高整体农户金融借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而控制变量中的到乡镇以及火车站的距离只在某个年龄段显著,说明年龄对该两个变量的影响不是很明显。


2.不同收入水平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差异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基础设施对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影响,笔者把农户可支配收入按调查对象群体20%、40%、60%、80%的比例划分为低收入(21521元以下)、中低收入(21521~29534元)、中等收入(29534~40519元)、中高收入(40519~56063元)以及高收入(56063元以上)五组。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前提下,考察了基础设施分别对不同收入组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影响(见表3)。


农户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农户自有资金规模大小和其消费支出、生产投入的支付能力,也能较好地反映出农户的金融借贷能力水平。表3回归结果表明,不同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对降低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发生同样有正向作用,符合实证预期。在农业生产发展初级阶段,由于农户贷款主要是用于农业生产条件的基本完善,当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对每个收入层次的农户均会产生同等程度的利益,因此,对各个收入层次的借贷行为减弱程度相差较小。相较而言对于低收入农户来说,其减少的资金所占家庭资金比例相对较大,所以,其发生金融借贷行为的减弱效应相对较大。


回归结果中显示,交通基础设施在五个收入组中均显著,对低收入组降低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贡献率最大,这也不难理解,收入较低的农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且规模相对较小,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其农业收入所得基本可以满足其对资金的需求。生态基础设施对前四个收入组均显著,对降低中高收入组农户的借贷行为贡献率最大,可能因为高收入组农户比低收入组农户的居住环境好,所以通过改善中高收入组农户的人居环境带来的效果更明显。通信基础设施对降低中等收入组人群的借贷行为在5%的水平上显著。通信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则会不利于农户与外界的接触以及信息的收集,从而会影响劳动力有效投入和土地的有效使用,农户的收入降低,金融借贷发生频率因此就会降低。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进一步证实本文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部分对基础设施可获得性与农户金融借贷行为关系的估计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通过改变核心解释变量,采用Logit回归分析方法对基础设施对农户借贷的影响进行重新估计,考察评价结果是否仍然保持一个合理、一致和稳定的解释。基于此,本文核心变量分别通过进入社区路面情况、是否有绿化园林景观以及是否有有线电视信号来衡量,在稳健性检验中,将以上三个核心变量指标替换为社区垃圾是否集中处理(Garbage)、社区内有无健身器材(Exercise)以及社区是否有集中供暖(Heat)三个变量(见表4)。


表4报告了Logit的回归结果。结果均表明,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减少农户金融借贷行为,印证了本文的论证结果。第(1)列对基础设施水平进行了单变量回归分析;第(2)列对可能影响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一些核心解释变量进行控制。表中基础设施水平的系数都显著为负,表明基础设施水平可以降低农户的金融借贷行为,符合本文的研究结果。


结论与进一步讨论


农户金融借贷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农户金融借贷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的因素之一。本文运用2013年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重点对基础设施对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回归分析,探析基础设施对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完善基础设施具有降低农户金融借贷行为的作用。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提供越完善,挤出了农户在相关领域投资中借贷的机会,从而农户金融借贷行为发生的越少。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对降低农户的金融借贷行为贡献率最大,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对降低农户的金融借贷行为贡献率最小,生态基础设施的完善对降低农户金融借贷行为贡献率次之。交通基础设施在五个年龄段中均显著,并且其贡献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而在收入分组中对降低低收入组农户的贡献率最大。生态基础设施对16~19岁农户以及中高收入组农户贡献率最大。通信基础设施对16~19岁以及40-60岁年龄段人群以及中等收入组人群在统计上显著。


本文观点是农户借贷需求是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它和农业经济发展阶段有关,以上研究结果只是研究了当农户所处地区处于农业初级阶段时期,基础设施对农户金融借贷的影响。对于贷款主要用于改善基本生产条件的南疆农户来说,基础设施越完善,农户金融借贷行为则会发生的越少。当然,在南疆地区基础设施完备后,带动经济迅速发展,农业发展由初级阶段过渡到中后期发展阶段,逐渐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户的借贷行为可能会发生转变。农村的基础设施已经能够满足农户的基本生产条件,减少农户在相关领域的投入,节省物质成本,提高收入,自身素质也会不断提高。当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农户加大农业生产力度,提高生产经营中所需的资金周转数量,这就会产生金融借贷需求,以缓解内部的资金压力,


主要参考文献:

[1]AKOTENJOHN E,SAWADA,YASUYUKI et al.The Determinants of Credit Access and Its Impacts on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The Case of Garment Producers in Kenya.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e Change,2006,54(4):927-944.

[2]BARSLUND,MIKKEL,TARP,et al.Formal and Informal Rural Credit in Four

Provinces of Vietnam.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8,44(4):485-503.

[3]TSAI,KELLEE S.Imperfect Substitutes:The Local Political Economy of Informal

Finance and Microfinance in Rural China and India.World Development,2004,32

(9):1487-1507.

[4]韩俊,罗丹,程郁.信贷约束下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2):44-52、111.

[5]金烨,李宏彬.非正规金融与农户借贷行为[J].金融研究,2009(4):63-79.

[6]Li,xia,Gan,Christopher,and Hu,Baiding(2011).Accessibility to Microcredit by Chinese Rural Households.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2(3):235-246.

[7]刘莉亚,胡乃红,李基礼,柳永明,骆玉鼎.农户融资现状及其成因分析——基于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千社万户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9(3):2-10、94.

[8]童馨乐.农户借贷行为及其对收入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

[9]何广文.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服务模式探析[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9(3):26-28.

[10]谢平,徐忠.公共财政、金融支农与农村金融改革——基于贵州省及其样本县的调查分析[J].经济研究,2006(4):106-114.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村金融研究》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文核心期刊。

搜寻公众微信账号“农村金融研究”、“abc-ncjryj”或扫描下方二维码可添加关注,并可通过“查看历史消息”阅读往期内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