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天使谭:醉评】 去库存还是大开发?中*国房地产幻想再撑一年?你是否明白楼市调控的本质?

2021-07-15 16:56:06

2017年*国经济进行预测,GPD增长6.5%,称*国经济将触底反弹。而我则认为,*国房地产不跌到底,*国经济就不会见底,何来触底反弹?

 

*国房地产会跌到什么程度?

对比美国房价,我提出*国房价要下跌70%,而*国的房子已经不用盖,就可满足*国人的居住了。

*国经济必须从没有房地产的底部回升。

2017年*国房地产成交量和成交额增幅较2016年将会大幅下滑,但价格方面仍将维持上涨态势,预计全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同比增长3.4%。

如果按照他们的路数,这个数据还是保守的。

2015年*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房地产去库存,大家看看遍地开工的建筑,这是去库存还大开发?新建的房子一定比卖出去的房子多。

2016年房地产高速增长的数据就不用再讲了,史无前列,历史新高。

这就是2016年*国的房地产去库存。

 

你会发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跟*央精神拧着来,扭曲*国房地产,扭曲*国经济,扭曲*国社会。

这股力量是谁?

大家都知道。

但是在2016年*央经济工作会议*央提出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之后,这股力量仍然要推动房地产增长,就是不可原谅的。

最近公布的到去年11份的数据,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下跌,上涨势头已经遏制。这是10月份开始调控的作用。那么,12月底*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不准炸房之后的房价是一个什么状态?

有关方面是不敢说的。

你想,不准炒房了,即使银行给你钱,你还敢再炒?

没了炒房的,房子还卖得出去?

那么真正的刚需,是不是也要等一等,看一看?

说房地产销售断崖式下跌,并不过分。

从深圳的数据看,总体房价已经下跌20%多。最惨的例子,据说南山一个楼盘,原计划盘价10万,开盘实际是4万,跌了一半多。

但这是万万不能讲的,讲出来就更没人买了。

 

以前有句话,坚持什么原则,坚持就是硬撑。

现在房地产就是在坚持硬撑!

能硬撑多久呢?

我认为最多一年。

之后,习  平为核心的中 央把握稳定了*国大局,就不怕一些势力兴风作浪了。

房地产的末日也就到了。

 

报告指出,2016年在经济运行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发展成为*府促消费、保投资所关注的重点。通过信贷政策与住房公积金政策的调整,房地产市场呈现逐步回暖的趋势,2017年宏观经济运行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下行周期,诸多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趋势。

长期来看,人口总量、人口增速、人口结构以及人口迁移等因素对房地产市场现阶段状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或潜在风险具有重要影响,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市场供需关联紧密,影响房地产市场需求结构、总体空间布局与供需平衡,房地产价格在长期上处于上升区间,不动产登记制度与户籍制度改革是加快推进*府房地产调控工作长效机制建设的重点,“一带一路”战略与京津冀一体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全面发展。

从短期来看,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大,固定资产投资处于低速增长;货币政策有收紧趋势,有利于抑制房价快速上涨;房地产市场供给方面,预计房地产投资将持续增长,房地产新开工面积保持低速增长,商品房待售面积有所下滑,土地供给增加,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充足;房地产市场需求方面,受到限购限贷政策的影响,预计2017年房地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增幅较2016年将会大幅下滑;房地产市场政策采取“分类调控、因城施策”的策略,抑制投机需求,促进稳定增长;最后,在维持现有政策的不变情况下,受预期、美元加息等影响,房地产市场仍然会形成看涨预期。

在各项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预计2017年的商品房价格将延续2016年平稳增长的态势。在房地产投资方面,预计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约为106320亿元,同比增长5.4%,涨幅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在房地产需求方面,预计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约为1473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0.5%,增幅下降约13.6个百分点;全国住宅销售面积约为1308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增幅下降约14.0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约为113304亿元,同比增长3.9%;全国住宅销售额约为97277亿元,同比增长5.3 %。在房地产供给方面,预计2017年房地产新开工面积1779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在房地产价格方面,预计2017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预测结果为7687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4%,增幅较2016降低约6个百分点。住宅平均销售价格约为7435元/平方米,较2016年同比增长4.1%,增幅较2016年下降约8.6个百分点。

 

附文:楼市调控潮背后,是地方与*央看不见的博弈!

近期不少文章痛批房地产市场的过分火热和各地调控政策的姗姗来迟,直指地方政*府从主观上其实是不情愿调控的。这一指责绝对是成立的。

但是仅仅指责地方政*府“态度不对”,而看不到中*央在这轮轰轰烈烈的地产大潮中的角色,其实多少也有点“反不反皇帝”的意思。本文试着剖析一二。

1、土地财政的制度性必然

大家一直在炮轰地方*府热衷于卖地赚钱的土地财政,推高房价、衍生腐败,诸多弊端,不一而足。

但是很少有人认认真真的思考,为什么地方*府这么“痴迷”土地财政,这么不愿意对房地产,尤其是高企的房价,进行调控打压。

将地方*府对土地财政的“痴迷”,简单归咎于“房地产政策是向上服务的,而不是向下服务的”,就好比把污吏的产生归咎于道德品质败坏、觉悟作风涣散一样,骂起来固然痛快,其实是没有抓住本质。

土地财政的制度性根源在于*央和地方*府的分税制。这种分税制,导致了地方*府的财权和事权的严重分离,通俗一点说就是一大堆事情都要地方*府干,但是地方*府自己却没钱干。

咋办?卖地就是一个法子。

换言之,土地财政有着制度上的必然性。

2、朱老板的分税制

在这里,要明确一件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府本身并不从事直接的生产,*府开展大量公共事务所需要的经费,很大程度上要靠税收。

而分税制这事儿,不是从一开始就有。

现在税务系统分成国税部门和地税部门,早先只有一个税务部门,统一征税。

20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央财政给地方规定一个财税基数。而地方*府缴完了这个基数给*央之后,剩下的就属于地方财政收入,通通归地方*府自己支配。大有农业联产承包“交够*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的意味。农民们联产承包积极性空前,地方的领导们也是一样。既然财税收入不必完全上缴*央,结余都能归本级,那就一定要积极创收,卷起袖子上项目。

*央财政实际上依靠的是地方的上缴的定数,被钉死在了地方上缴基数的水平线上。所以在这种税制下,地方的财政收入立即飙升、盆满钵满,而*央财政开支常常会左支右绌、入不敷出。

所以,八十年代的*央财政常常会紧张。但当时的财政部是可以向*国,其实就是印钞票。最要命的是,这印出来的钞票还由央行进行包销。但也只有这种方式才能维持住*央政*府在财政上不至于“破产”。

很多人吓一跳,说*府还有财政破产的时候?有。近的有美国*府差点关门,远的有大明朝崇祯皇帝最后横竖找不到银子来充军费。

1:美帝*府的关门危机都列入百度词条了↓↓↓

 


问题是,20世纪八十年代,贷款、信用扩张、楼市、股市等等的资产项目都没有发展起来——年纪稍微大一点的人,可能会记得,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末的时候,老百姓个人的闲余资金,除了捣鼓点邮票,养点鸽子等等小规模的投资行为之外,你就是想玩点融资投资、想弄资产泡沫、想搞投机倒把、想使用杠杆,都是没有途径、没有来源、没有机会的。

结果,央行印钞票的行为就好比一根大水管突突放水,地上却根本就没有一个池子可以蓄水,最终所有的货币都直接进入了日用消费品领域。于是生活消费品的价格全面失控,最终引起了恶性的通货膨胀,并引发了最终的社会动荡。

2:1988年9月,武汉青山友谊商店,人们隔着铁栅栏抢购黄金首饰(图片来源:网易)↓↓↓


为了控制当时的通货膨胀,央行曾经把一年期定存利率破天荒地提升到10%。到93年,一年期定存利率到了10.98%!在这样的高利率和系列政策的釜底抽薪打压之下,到海南的投机客们,一时间倾家荡产,跳楼无数。

真正的解决办法,来自于有着。他后来做了三件事:*国、分税制改革、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

这里只说前两点。

*国,就是*国财政部从此不能让*国。这一刀下去,从制度上彻底斩断了*央财政滥发货币的根源,彻底解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恶性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

分税制改革则解决了*央财政不能再印钞票填补开支的问题。

朱老板把税务部门分为国税和地税。

大宗的税源,换句话说,凡是来钱快、稳定的,通通归*央财政所有,而小额的不稳定的税基,则归地方财政所用。

这一招一箭双雕。

一方面,在财政上做大*央、削弱地方,使得地方*府没有在经济上跟*央叫板的实力;另一方面,也确保了*央财政不必靠印钞票、搞通胀的方式,来解决开支上的困难。

3、分税制的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分税制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

1地方*府在财权和事权上陷入困境

分税制一开,*央的钱袋子立刻一天天丰满起来,各种大项目集中建设,一副不差钱的样子。地方*府则彻底丧失了最主要的财税资金来源。通过下表可见一斑。

分税制概况↓↓↓


*央所做的,往往是宏观的全局层面的战略决策,发展一个地区也好、振兴一个行业也罢,都是立足长远,徐徐展开。但是人民群众对身边的公共服务有更直接而迫切的需求。孩子要上学、老人要看病、出门要环境、乡村要通路…更不用说还有大把吃财政饭的人要领工资,这些钱,不好意思,*央是不会直接包办的,都扔给了地方*府

于是,地方*府一方面要直接承担医疗、教育、养老、市政基础建设等诸多具体事务,另一方面,地税那几个钱儿实在是撑不起这个场面。

要钱,没有,而且你不干活还不行——你这个领导同志还想不想发展进步、到更高的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啊?干活缺钱,就自己想办法啊!

2区域发展全面不平衡

财税资源全面向*央聚集。

随之而来的各种资源也向*央聚集。

反观地方*府,财源上被截留,而事权(责)上没有丝毫的减少,换句话说事儿还是要做,钱又不归我,就只能向上面要、向上面求。所以驻京办搞各种花样“跑部钱进”,通过要钱、要项目来促进地方建设的套路就不可避免。甚至对于其中的腐败,地方*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类似的情况在每一个省内部,其实也在上演——财政权在*家的层面高度集中于*央,那在省内就是集中在权力中心城市,经过多级“截留”,到基层县、乡镇的经费简直就屈指可数了。这样也就导致非省会、非直辖市以外的城市,极易陷入财政上的困境,非上级财政拨款支持而不能维系。

3各级地方*府过于依赖土地财政

想要做好各种各样的民生工作,想要做好城市乃至于区域的发展规划,都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争取来自*央政*府的支持、甚至是重点扶持固然重要,但是如果自己手里就有钱、自己签字就能决定,那是一种怎么样的痛快。

换了谁不会这样选择呢!?

什么最来钱,房地产啊。

所以,要“保”,甚至要“促进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啊!

4:落脚点在于“促进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这就是为什么出现了这样奇特的场景,一方面*央政*府声色俱厉,一方面地方*府虚与委蛇,,落到实处打折扣。

4淡化了地方*府服务纳税人的意识

我国的福利保障水平目前和美帝等发达*家比,还是有相当差距的。

但是在税负水平上,这个差距就已经小了很多。

然而,普通纳税人个人交的那点所得税,被*央政*府咔擦拿走60%,剩下也就那么那一点,跟土地财政所产生的收入相比,不值一提了。这种时候*府怎又会对你那几个税钱太在意呢!就是这种“就算不收纳税人的税款,老子一样能过下去,而且还过得挺不错”的思想,会让*府对普通纳税人、普通公民的诉求更加漠视。经济学大咖提出来的“资源型*家魔咒”,就是说那些靠卖资源就足以维持运转的*家,大都不太鸟纳税人的各种诉求,也是这个意思。

趋利避害是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个阶层天然的选择。对于地方*府而言,严格地执行房地产政策,严格地对房地产进行调控,等于自断水源。那么大个摊子还铺着、那么多事情等着做,没有钱,这日子怕是一天都混不下去。

要断了土地财政的瘾,就得给地方*府找新的财税来源。其法有二:要么加税,但是群众受不了;要么就调整分税制,但是*央部委不开心。

分税制据说要改革,而且说了蛮久了。

想想也是,你要*央部委自己制定政策,把自己碗里的肉给扒拉出去,来建立*央、地方*府“财权-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系,其难度可想而知。

分税制的改革迟迟不推动。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府想要谋发展、搞建设,就只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使劲,通过土地出让等法子筹钱。

对于阻挠我筹钱的*央意图,,但是用悄悄的软功夫、绵里藏针的手段,来消解*央的重拳,与此同时,尽可能的继续稳定、保持和扩大自己的财政来源。

4、*央也在打算盘

对于*央政*府而言,他们其实也有自己的观望和考量。

一是要打赢汇率保卫战,不让外国投机客进场唱空*国、兴风作浪。

从去年开始,央行已经和境外的投机势力进行了多次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斗争,每一次人民币的空头大喊人民币要贬值了,央行就会调动力量出去打脸。

这打脸是需要实力的。

一旦全国人民,对的预期不可阻挡,那么但凡中产以上的都会想千方设百计的将手中的人民币兑换成外币、黄金或者是其它海外资产。看起来*国的外汇储备有多达几万亿美金,但是,即便按照汇管局每人每年兑换5万美金的指标,只要有一小部分*国人按照顶额进行外汇兑换,就足以把它的储备消耗得所剩无几。

二是要控制日常生活领域的价格波动。笔者之前已经连续发了多篇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国信贷和货币发行量的变化。稍微有一点年纪的人也可以记得,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一根冰棍(零售,下同)才五分钱,一瓶汽水才一毛钱。而现在,即便是最便宜的老冰棒,也已经是一块钱左右。九十年代的时候,一个万元户是何其尊贵的称呼,而现在,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随便一个小白领月入过万,是很正常的事情。大量的信贷和货币发行,终究要有一个去向。显然和*府不希望再出现2009到2012年之间连续的通货膨胀的趋势,弄到日用生活品价格明显上涨,人民群众怨声载道。

这不符合维护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

所以,楼市也就继股市之后成为了新的装钱的池子。

三是不让人民群众手里有太多的闲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钱多了,就会想着保住它,就会想要体面和尊严,。当年能有力资助孙文闹革命的,大都是被官老爷骑在头上、终于觉得窝火的有钱人。把可流动支配的钱固化为人民币的固定资产,把它留在国内,不让它乱跑乱动、滋生是非,让群众背个房贷,老老实实赚钱还贷不要唧唧歪歪,。

站在这个角度,就可以明白为什么*央政*府到现在才出手进行调控。不是他们意识不够敏锐,也不是他们反应不够迅速,更不是他们不能实施相应的政策调整。从本质上讲,是他们希望有大量的货币,以房贷等多种形式固定在楼市当中,不要进入生活流通领域,避免出现大规模的生活用品价格调整和变化。对于我们普通人民群众而言,虽然房子买不起,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这种状态比起“房子虽然买得起,但是明天的饭都快吃不起了”的焦虑,是要轻得多的。

两害相权取其轻,这也是*央政*府的考虑。

结语:

在新一轮的房价大波动中,地方政*府固然表情凝重、心中暗喜,中*央政*府也一直在等待观望、选择切入点。

从这种意义上讲,不关注制度性的局限,单纯批评地方政*府不顾大局、阳奉阴违,实在是有点勉强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格局,每一次体制上大刀阔斧的改革,都需要有人扛着棺材,迎着地雷阵往上走。这一轮会不会推出真正伤筋动骨的结构性改革,才是破除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关键之处。

不讲背后的机制问题,单纯强调态度和觉悟,那是电视台《感动中*国》、《感动北京》之流的水平。

 

 

 

喜欢这篇文章,帮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

请点击右上角 ->分享到朋友圈

免责声明:

《天使谭》原创或转载的内容,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请加微信号:jp670830492 赐稿交流!期待宝贵建议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