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特点
建国以来,过去15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在波折中高速增长,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几经波折,目前已经进入新医改深水区,未来趋势逐渐明朗。主要有以下特征:
1.中国医疗健康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人均卫生费用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2014年美国医疗健康产业支出总额占GDP比例为16.9%,居于全球首位。而中国医疗健康支出总额占GDP比例仅为5.4%,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中国人均卫生费用也远低于发达国家。
资源投入不足、医护人员严重短缺是导致当前医疗服务供需矛盾以及医患矛盾的重要原因。
2.政策管制是行业最大特征
中国医药市场的决策权力分散,体系复杂,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决策主体和利益相关主体的协调性;特殊的背景使得行业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无法复制全球其他市场的发展轨迹。
独有的政策环境形成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最为突出的特征,同时也是影响行业整体发展的根本因素。进行医疗健康产业投资,需要充分考虑医疗政策及变动对行业造成的影响。
3.公立医院严重阻碍整个医疗产业链健康发展
a) 医院拥有药品销售环节的“双向垄断”地位。
b) 以药养医体制:药费收入占比50%左右。
c) 医院存在的问题,导致整个产业链无法持续健康发展,公立医院改革势在必行。
4.医药生产企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重复生产严重
行业集中度低,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创新能力低,同质化严重是医药行业的主要特征。
二、中国医疗行业发展四大趋势
趋势一:随着医改的进行,我国医疗体系逐步走向有序,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
趋势二: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最终将打破“以药养医”机制,降低药占比,实现医药分离。
趋势三:医药企业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同时,一些专注于某领域的企业也将由专业性而获得更强话语权。
趋势四:随着国内创新药物的意识和技术迅速提高,创新产品的研发势必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支柱。
三、典型细分领域及投资机会
1. 民营医疗机构业务蓬勃发展,市场份额迅速增加
医疗服务价格处在上升通道中。新的医改政策有望改变“以药养医”的现状,打开传统计划体制下医疗价格体系,提升整体医疗服务价格。我国高端医疗服务供应严重短缺,其市场需求远远未被满足。医生多点执业将逐步放开,将促使医疗服务总量上升,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重点关注专科连锁医院:相较于综合医院,专科连锁医院具有构成相对简洁、管理难度低、发展快、投资回报率高等特点,值得特别关注。
2. 社会办医的资本追逐更多元的机遇
![]()
3. 国产医疗器械产业将进入发展快车道
产业空间广阔目前全球医药和医疗器械的消费比例约为1:0.7,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达到1:1.02,我国2014年这一比例为1:0.19,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随着国内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及居民消费升级,医疗器械行业成长空间广阔。
重点关注国产高技术医疗器械公司虽然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生产领域集中度较低,多、小、散、低附加值仍为行业特点,但随着技术的积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Ⅲ类国产医疗器械公司逐渐出现,并在市场扩容及政策支持的双重红利下高速发展,有望成为新的细分行业龙头。
4. 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或将迎来爆发
技术推动:随着基因组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生物药物与生物制剂正在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单抗药物对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产生突破性疗效,“重磅炸弹”级新药频出,国内单抗研发类公司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出现单品销售额过百亿的制药公司。
医疗趋势:结合基因测序/治疗、细胞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靶向药物等技术手段的精准医疗已逐渐被公认为未来医疗发展趋势,相关细分行业市场空间巨大
重点关注:单抗类生物药品研发公司、基因测序/治疗公司、新型疫苗类生物制品研发公司、细胞免疫治疗类公司。
5. 医疗美容行业持续高速增长,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2014年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总产值增长至5530亿元,年增长率接近20%,预计到2019年将破万亿元。中国已经成为医疗美容大国医疗,美容市场总量占全球近15%的份额。
2010年全国医疗美容人数高达340万次,2013年增至537万次,预计2015年超过700万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
6. 健康管理占据行业入口,具有持续生命力
国家医疗改革战略从重治疗转向重预防,医疗卫生工作的“战略前移”,即抓预防、治未病,以健康体检投入1元钱,便可节省9元钱的医疗费用。
慢病推动健康管理市场专项检查兴起,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癌症等慢性病可通过体检发现、排查并及早预防。
专业健康管理是更具吸引力的细分市场,专业体检凭借优质高效服务将继续抢占医院体检份额,同时健康管理机构将进行横向及纵向延伸,发挥平台及数据价值。
7. 互联网医疗是医疗健康行业的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