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为诺贝尔奖光环的笼罩,核酸干扰技术在一夜之间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星,正是那一场热潮夹带着行业的乐观情绪,带动了2006年开始的并购与投资热潮,在各大媒体煽风点火式的协助下,默克、罗氏、诺华、辉瑞等巨头都大展拳脚,似乎所有人都想在这一新兴行业中拔得头筹。然而,整个行业很快就认识到,未经修饰的小核酸不稳定,在血液中很快被酶解,无法穿过机体内的各种屏障,必须对小核酸进行修饰,或者采用特定的材料来保护这些“脆弱”的分子。而修饰技术经过多年研究,似乎并不能彻底克服小核酸不稳定和免疫刺激的问题,因而,安全有效的小核酸导入系统(Delivery System)的开发,迅速成为工业界和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也称为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在这一技术被突破以前,正是2010-2011年期间一些大型制药巨头缩减小核酸研究开支甚至退出小核酸领域的阶段。
然而,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步,行业的发展瞬息万变。近年来,诸多企业选择表皮、眼部和肺部疾病这类可以通过局部给药方式治疗的适应症率先推动小核酸药物产业化;同时,纳米医药技术,特别是各种新型纳米导入系统的成功开发和临床应用,成为近期推动小核酸药物行业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Zhao J 2013)。按照行业公认的观点,一个用于系统给药的良好的导入系统,必须具备多项条件:(1)有效对抗血清中核酸酶降解的稳定作用、(2)避免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3)避免与血清中蛋白或非特异性靶细胞的相互作用、(4)在发挥有效前应防止被肾脏清除出体外、(5)能够透过血管壁进入靶标组织、(6)有效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和(7)在细胞质中将小核酸释放出来发挥核酸干扰机制。总而言之,好的导入系统既要能高效携带并保护siRNA,又要安全无毒副作用,最好还要生产工艺简单。说出这些要求很容易,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却是科学家和产品经理们长期奋斗才有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选择导入系统时,有部分研究者和新药开发单位选择病毒性载体,但是这类载体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插入致突变型的风险和潜在的令人担忧的生物危害,在临床用于治疗疾病时面临诸多问题。因而,经过良好设计的、具备主动靶向或被动靶向性的费病毒类多功能纳米导入系统,逐步成为小核酸药物产业化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目前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都在脂质体、胶束、合成有机聚合物(如多肽、聚乙二胺、Dendrimer和环糊精等)、无机物(如碳纳米管、量子点和金纳米颗粒等)开始发力,出现了众多高效安全的导入系统,从而极大促进了小核酸行业的发展,更带动了科学界、工业界和投资界对这一领域的未来重新充满巨大的信心。
麻省理工学院教授Paula Hammond认为:“设计一种导入系统以掌控siRNA的命运,这的确是一项有着巨大挑战的工作,特别是你想靶向身体的特定部位时更是如此。”Hammond及其同事长期致力于药物导入系统的开发,2012年该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导入系统,siRNA被紧密装载在微球内,在到达靶标组织前可以有效避免小核酸被降解,而且在更小剂量情况下获得与现有的导入系统相同的基因沉默效果(Lee JB 2012)。
而同样是来自麻省理工学院癌症研究所的另一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针对肝脏细胞的高效特异性强的脂质多肽cKK-E12,在小鼠(约0.002mg/kg)、大鼠(<0.01mg/kg)和非人类灵长类(0.3mg/kg的沉默效果超过95%)均取得良好的基因抑制效果。其对肝脏的特异性比对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高几个数量级,且1mg/kg(的100倍以上)无显著毒性(Dong Y1 2014)。
而在另一项研究中(Dahlman JE 2014),低分子量多胺和脂质聚合纳米颗粒7C1可以将siRNA高效导入到内皮细胞,为同时抑制多个内皮基因的表达提供了便利条件。不同于脂类或脂质纳米颗粒,这一系统在发挥内皮细胞基因沉默的剂量下不会降低干细胞或免疫细胞的基因表达。这是目前作用最持久的非肝脏靶向siRNA导入系统,可以调节包括血管渗透性、气肿、原发癌症生长和扩散在内的多种内皮细胞功能。0.1mg/kg抑制效率超过90%,0.02mg/kg抑制效率达50%。
与学术界有所不同的是,工业界开发的导入系统则更为实用,直接与药物的临床研究紧密连接,不但考虑创新性,更多的是将围绕高效低毒和工艺制备过程作为核心要素,且更加重视整体导入系统开发技术平台的完善和标准化。
Alnylam公司治疗淀粉样变性的药物ALN-TTRsc,将糖分子GalNac(N-乙酰半乳糖胺)偶联在小核酸上形成GalNAc-siRNA,是Alnylam公司独有的肝靶向特异性投递系统。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ALN-TTRsc以2.5mg/kg/天的剂量,皮下注射给药一周,有效抑制循环系统中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达70%以上,300mg/kg的剂量并不诱导细胞因子表达、激活补体或产生其他副作用。这是一项证明核酸干扰药物皮下给药治疗可行性的重要验证工作,Alnylam采用这一导入系统开发的其他候选新药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Tekmira与Alnylam合作,采用稳定的核酸-脂质纳米颗粒(SNALP)开发多项小核酸药物,这一导入系统将聚乙二醇(PEG)偶联到脂质体上,将siRNA包裹在由阳离子脂质和中性脂质构成的双层脂质膜内。与传统的脂质体相比,SNALP在血浆和肝脏中有更长的半衰期,这一导入系统是迄今为止脂质体在siRNA导入方面最成功的应用(JJ. 2006)。
Sirnaomics公司采用组氨酸-赖氨酸(HK)多肽作为体内导入小核酸药物的载体,通过质子海绵效应促使内涵体破裂后将纳米颗粒内的siRNA释放出来,在多个候选新药中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无任何显著毒副作用(Leng Q 2009)。
Calando制药公司(现已成为Arrowhead公司的一部分)设计了一种表面连接了转铁蛋白(transferrin)的纳米颗粒,可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转帖蛋白受体特异性结合,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导入系统可以提高小核酸药物治疗的效率,通过靶向运输降低非特异性的导入,当然更重要的是可以保护运输过程中药物被降解掉。通过将靶向配体结合到纳米颗粒上,增加了小核酸药物到达疾病部位(实际应用中最多的是肿瘤)的几率。未来,只要科学界和工业界继续保持对安全高效、生物兼容性好、生物可降解的纳米导入系统的投入和开发,攻克了瓶颈技术难题的小核酸药物必将为世人展示其在药物发展史上具有的革命性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