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片中可以开出,输液结束留置针未做到U型固定,而更为严重的是一侧端帽已脱落,留置针处于开放状态。
![]()
处理:拔除该留置针,如需要重新留置。
提醒:导管留置期间,需对整个输液系统定期检查,从输液容器到血管通路装置穿刺部位,以确保系统的完整性、输液的准确性以及输注液、敷料和给药装置的有效期。
这种现象较为常见。由于针头固定不牢,有可能导致针头滑脱,除了患者,。
![]()
处理: 重新固定。在固定时需要保证连接牢固以防止针头滑脱。
提醒: 目前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常用的静脉输液方式还是一次性头皮针穿刺肝素帽连接静脉输液装置。INS指南推荐利用螺口连接可以保证血管通路装置导管座或穿刺部位上无针输液接头的安全连接。
颈内静脉留置后局部加用纱布敷料固定,可见敷料有陈旧性渗液渗血未及时更换,容易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
![]()
处理: 重新更换敷料。
提醒: 应定期进行穿刺部位护理,包括皮肤消毒和更换敷料。有研究显示,敷料因污染、松动或潮湿而更换次数超过2次,感染风险增加至少3倍。因此,需保护敷料以降低敷料污染、松动和潮湿风险,从而减少因频繁敷料更换而引起感染风险增加。
敷料更换频率:
从下图左可以看出,该患者采用了逆行穿刺的方法进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而其中用了多道胶布固定留置针延长管。下图右未用透明薄膜敷料固定,直接在穿刺点上方使用无纺布敷贴固定。这两个案例都会影响穿刺点的评估。
![]()
处理:外周静脉留置针应使用透明贴膜固定。注意询问患者是否有不适主诉,包括疼痛、感觉异常、麻木或麻刺感等,以评估穿刺点局部情况。
提醒: 透明薄膜下的纱布敷料应视为纱布敷料,每2天更换一次。透明薄膜下的无纺布敷料也应每2天更换一次。
沿静脉走向有红肿;局部敷料已出现松动。该患者所输注的是脂肪乳剂,所使用的是普通输液器(含DEHP)。
![]()
处理: 拔除外周静脉导管,局部按静脉炎处理方法进行处理。建议通过CVC/PICC进行输液,选择不含DEHP的输液装置。
提醒:
1、 连续输注肠外营养液时,不可使用外周静脉导管。护士应根据治疗方案、预期治疗时间、血管特性,患者年龄、合并症、输液治疗史、患者对血管通路装置的偏好,等等,为患者制定血管通路装置计划。
2、 根据穿刺部位和/或全身并发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临床上有指征时,都需拔除儿童或成人患者输液中或未输液的外周静脉短导管。并发症的症状和体征包括但不限于:
3、 如静脉输注脂肪乳剂溶液,应该使用不含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的给药装置。DEHP有亲脂性,可析出到脂质溶液中,常用于聚氯乙烯给药装置和容器。DEHP有一定毒性,有研究表明脂质溶液中DEHP含量过高会产生危害,尤其是对新生儿、儿童和长期需要家庭营养的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静脉治疗专业委员会.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39.
【2】《2016版输液治疗实践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