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4 06:07:07
点击蓝字关注 在这里品总包
今天,《改革发展进行时》将推出关于薪酬改革的第二期微信,解读过程兑现方面的改革背景、改革方向、遵循原则,一起来看!
一、项目目标责任管理总则
目的
树立品牌
创造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积累经验
锻炼团队
培养人才
提升管理
适用范围
施工总承包的房建类项目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PPP项目参照本细则执行
安装、装饰、基础设施类项目按照本细则的原则执行,具体指标另行设定
海外项目参照本细则执行
原则
管理目标明确
责任分解到岗
严格风险抵押
公平考核兑现
小包
那么,项目管理目标怎么确定呢?
职业健康安全目标
工期管
理目标
人才培
养目标
质量管
环境管
经济管
科技工作竣工资料归档目标
市场营
销目标
资金管
资源消耗
管理目标
人均年自行产值目标
项目管理目标
经济管理目标具体指什么?
二、责任控制目标考核
项目兑现总额=成本控制奖+风险化解奖+超额上缴奖。
公司对所有签订了责任书的项目按规定进行考核兑现,实行季度综合管理考核奖励、过程考核兑现和最终考核兑现相结合的方式。
★基本奖 为按照项目规模大小,按照项目责任成本为基数设置的基本奖励。
★超降奖 是指项目通过责任成本下沉等手段加强自身管理,严格控制成本,在责任成本范围内实现工程的全面履约,则按照超成本降低额的一定比例关系成本控制奖。
★项目必须在加强现场管理,有效控制项目建造成本的同时,努力通过商务策划开展经营工作,确保化解项目责任风险。
★项目经过努力,能够超额完成责任上缴目标,则按照超上缴额度对项目给予奖励。
三、经济管理目标解读
关注人力资本,加强岗位融合
实现团队价值创造
将项目人均产值作为项目过程兑现发放金额的决定性因素,倡导员工实现“一人多岗”、“一专多能”,实现员工“由数量型向质量”转变,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创效能力,发挥“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绩效理念和积极的导向作用,同时有效降低项目管理成本。
在新修订的目标管理细则中,新增加了“人均产值”目标,人均产值目标根据项目预计自行产值和管理人员编制及调配情况测算后下达,人员统计口径为管理岗位,包含从事管理工作的工人岗,根据不同项目类型,设定人均产值必须达到的下限,实现“人均产值”指标与人员配置总量挂钩的调控机制。
强化内部成本管控
加强精益管理,深化降本增效
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建筑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合理低价中标”被越来越多的客户所接受。
低成本运营是建设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倒逼”企业提升运营质量,创新运营模式的重要机遇,只有使企业产品总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处于成本地位的战略经营单位才能够防御竞争对手的进攻,从而在市场竞争中站住脚跟。
我们要坚持强化内部成本管控,制订成本底线目标,加强精益管理,深化降本增效。
◆对弹性较大的成本,由原来的“实报实销”制调整为“指标下达”制
示例:某项目自行施工合同为30000万元(按照项目规模划为大型项目),项目自行部分责任成本为28000万元,临时设施成本按照0.8%计算,临时设施费用应控制在28000万元×0.8%=224万元。
项目做好临建方案策划管理按照“限额”指标,对临建进行限额、限价设计,寻找新技术或者新工艺代替传统的临建实施工艺,以达到节省成本的目的。
◆收紧责任成本调整原则,由原来的“责任界定”原则调整为“以收定支”原则 ,激发项目成本控制的动力
以前责任成本调整是以“责任界定”原则作为成本调整的依据,如公司(分公司)确定的劳、材、机和分包单位报价,依据合同单价据实调整。采用这种方式的弊端是项目主动参与劳务、材料、机械和专业分包招标中的热情不高、力度不足,不重视招标前商务策划工作,不去努力寻找化解项目风险途径。现将责任成本修改为“以收定支”原则后,则能有效激发项目主动管控成本的动力。
提高策划创收能力
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当前市场经济形势下,客户对服务标准、质量、经济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讨价还价”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低价竞标成为新常态。这对我们的商务策划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本次新修订的目标管理细则中,增加风险化解扭亏奖, 通过鼓励项目通过技术和商务等手段,以保障质量、安全为前提,实现化解风险,激发项目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效的能动性
随着国家“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的持续推行,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环保限产停产压力增加,给商务工作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无形中增加了项目成本压力,项目一方面需要积极对接定额站寻找支撑依据,同时也要与业主进行充分沟通,赢得业主的理解,突破合同条款,调整合同收入,来化解外部环境变化以及国家政策调整给项目带来的履约和成本风险。
四、实现企业更大发展
我们要摒弃单纯以“上缴论英雄”的观念,要通过项目目标责任管理,通过一个个项目,实现树立品牌、创造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积累经验、锻炼团队、培养人才和提升管理的综合目标,切实响应“两高一低”的战略布局,为企业的更高、更大、更强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本期供稿:商务管理部
本期编辑:魏清衡
本期审核:范宗臣 邓玮婧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