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的分而治之、到互相学习,再到互相协同,跨文化办学理念下的中外教育者之间的务实合作,成为了一种必然。中外协同管理仅仅停留在概念层面是不够的,因为在课程教学管理上的差异很大,且不易调和,甚至有人说就像水和油一样不可调和。晃动水油混合物,它能暂时看起来象一个溶液了,但只要放置一段时间,就会故态复萌、原形毕露。
我们针对中外课程教学管理上的差异做过一些梳理。从根本原因上来看,方块和拉丁文字本身就有很大的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造成的文化差异几乎是先天的。而近百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也很不一样。,所以中西方差异很大。
即使是在操作层面上,不易调和的矛盾也有好几个方面:
第一是课程实施上的“空”和“满”
西方教育倾向于随着孩子的成长,课程选择性越来越大,必修课减少,把时间留白,给孩子做不一样的选择,而国内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课程越来越满、必修课越来越多,应试教育缺乏留白,会造成对孩子学习能力和兴趣点的限制。其实,小学阶段通识性的知识储备更多一点,初高中则可以设置多种选择,满足不同孩子的兴趣点,完成他们多元智能的发展。孩子们从自身兴趣点出发,通过努力获取成绩获得赞赏,“越喜欢越擅长,越擅长越喜欢”,形成良性循环,是较为理想的状态。
第二是教学管理上的“松”和“紧”
外国教师习惯在拿到教师资质被学校聘请后,独立使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授课,不受行政干涉。专业发展虽然也很受重视,但更多是自发性的、通识性的,不具有行政性。而在中国学校中,教研活动和课堂质量管控非常重要,学校的专业发展管理同时具备专业的力量和行政的力量,这是中国学校管理的特色,很多西方教师感到很不适应。
第三是学生评价和学校评价上的“纵”和“横”
在国际教育中,学生评价和学校评价更多的是纵向对比。例如明确学生每完成一次考试,都要对现有定位和终极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并据此做出改进方案。对学校而言,则是自我评价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协和有一个学校开办第一年就获得了美国AdvancEd学校鉴证组织的认证,原因在于准确的自我评价,鉴证组织相信一所学校精准的自我判断能力预示着学校未来会有健康有力的发展。而在中国,则较多地对学生和学校进行横向的比对,或者是排名,通过和同伴或者同行的比对分析来激发你追我赶的竞争气氛,同时也帮助教师和管理层作出诊断分析。从管理角度看,横和纵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没有好坏之分。纵向评价更鼓励内驱动力和发展的自主性,但如果教学出现较大的参差和波动时,采用横向诊断性的评价,采取一些果断的措施,甚至需要动用行政力量介入来进行快速的整改和提升。
第四是教师发展上的“分”和“统”
很多中方老师希望有个明确的体系,知道自己从哪里起步、专业成长的方向和路径,也接受工作表现和绩效挂钩。但外方老师则认为体系带来的更多是束缚,个人有能力判断未来想要如何发展,并希望采取更个性化的发展方式,对把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绩效挂钩尤为反感。
说了那么多“水油不相容”的道理,但是纳闷跨文化学校管理可以有些什么有效的策略呢?
有人说,“一所学校技术手段比拼是有限的,最终分出胜负的是文化比拼。”这句话,我深以为然。一所学校开办后要尽快建立自己统一的文化,在跨文化的团队中,更需要文化的统一,哪怕这个统一的文化里头一条就是“尊重多元和差异。” 中外团队都要有机会充分表述课程教学管理中的客观差异,才能再从中可以探索并寻找到一些可能实施的协同管理策略。既然分而治之成为了过去,那么“重塑跨文化办学”则需要找到方法。
1.对于新学校而言,要从价值观出发,对学校愿景和学生培养目标达成一致。
如果是中外方管理人员共同筹办一所学校,就要一起讨论学生的培养目标、学校愿景等。就个人经验而言,中外在这个层面上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因此在该意识层面上,中外方要比在具体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少。没有统一的愿景和目标,不要说人文课融合不起来,理科融合不起来,连体育课也达不成共识。例如不断地练习三步上篮,但不喜欢运动,不热爱篮球,不懂球赛规则也不会享受竞技体育带来的激情,而只是会通过完美的三步上篮来拿中考分数,是不符合学校里体育课的课程目标的。
2. 从组织架构上保证中外协同的发生,明确管理架构,工作职责和决策流程。
针对跨文化团队而言,从组织架构上保证中外协同的发生是很大的挑战。中方校长必须是法人,对学校承担整体的法定责任。但是“以夷制夷”的老话是很实用的,管理架构中相应地设置外方人员,是文化多元和平衡的重要保障。具体工作上,则可以根据每个校长擅长的方面界定管理。例如学段分工:高中阶段有海外升学的通道,以外方校长为主,中方校长承担更多行政职责;而在小学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则以中方校长为主,外方校长承担学术顾问职责。
3. “殊途同归”的分工与协作。跨文化的学校里更应该呈现包容性,允许不同方法的共存。
同归,是价值观和目标的坚守和一致。
殊途,是方法和策略上的创新和包容。
学校允许并鼓励大家在目标上和底线上统一的前提下,做方法和策略上不同的探索。
(转自协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