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济川中学、实验中学初三语文阶段试题解析

2021-09-16 15:58:54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写在菩最纸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徒步穿行在古镇间,粉墙dài瓦、幽静的巷道、安详地坐在藤椅上晒太阳的老人们、欢快跳跃着嬉戏的顽童,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心徜徉在远离xuānxiāo的古镇上,tián静古朴的情愫在这温暖的春天静静地萌生出翠绿的嫩芽。

【答案】黛  喧嚣  恬

【解析】这四个字都不难。“黛”来自《故乡》一文,《夏》一文中也有,见 《蓝皮书》(微信号:tzywzk)16页;“喧嚣”353页有;“恬”来自《十三岁际遇》,见《蓝皮书》(微信号:tzywzk)第11页。

特别提示,书写要做到:准确,即不要写错别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端正,即要写成方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真是一个粗心的孩子!”他忽然又叹息一声,“唉,谁又不是这样呢?”

B.三月的家乡,美不胜收,油菜花啦,桃花啦,梨花啦,竟相开放,姹紫嫣红。

C.《本命年的回想》选自《夜光杯散文精选》(文汇出版社2000年版),有改动。

D.国家发改委批复了北沿江高铁可行性研究报告后,许多入都非常关心这条高铁什么时间开始修建?设置哪些经停站点?

【答案】D

【解析】D选项“很多人都非常关心……”是 一个陈述语气,因此,这句话虽然有“什么”这样的疑问代词,也不能用问号,相关知识见《蓝皮书(2017版)》(微信号:tzywzk)第20页。标点符号的使用是中考常设考点之一,只要平时多积累,熟记标点符号的用法,日常学习中规范使用,并且学会总结考试命题中常设的错误类型,才能在做题时准确找出错误所在。

3.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B.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耸人听闻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C.一夜过去,看到眼前被暴雨冲垮的桥梁,大家都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

  D.中国电影如今已迈入所谓的大片时代,明星片酬的飞涨、外国翻队的加盟、3D技术的普及,使得影片的制作成本突飞猛进。

【答案】C

【解析】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见《蓝皮书》(微信号:tzywzk)第27页。耸人听闻:故意夸大事实说离奇的话,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与“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不同,见《蓝皮书》(微信号:tzywzk)第34页。面面相觑:来自《月迹》一文,意思是“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这个成语是常用成语。突飞猛进:形容发展进步飞快,变化巨大,这个成语也是常用成语。

解答好此类试题,关键在于要了解初中语文课本内出现的成语意思(《蓝皮书》有相关讲义),另外,要熟悉成语错误类型,还要勤翻词典,掌握常用成语含义。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的全面感知和深刻理解。

 B.再次走进枣林湾,触摸它灵动的躯体和年轻的心跳声,扬子江畔,竟有这样一个融生态与文化休闲于一体的优雅场所!

C.通吐“防火、防水、防空袭”这“三防”演练,使广大学生增强了安全防范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客观止也达到了国防教育的目的。 

D.中考之所以被无数学子和家庭重视的原因,就在于它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分水岭。

【答案】A

【解析】B中“触摸……心跳声”,搭配不当。C中“通过……使……”成份残缺。D中“之所以……的原因”,句式杂糅。相关知识见《蓝皮书》167页,知识清单二十五。

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个空格1分)

  (1)江山代有才人出,————。    (2)桃李不言,———。

  (3)————,江春入旧年。    (4)——,乌蒙磅礴走泥丸。

  (5) ————,思两不学则殆。

  (6)傍晚时候, 上灯了,  一点点黄晕的光,————。

  (5)《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

【解析】(1)—(4)题注意不要错、漏、增字。(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人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蓝皮书》第221页。)

6.名著阅读。(7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B.《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牛魔王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竟能把金箍棒一古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C.英国讽刺作家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D.  《阿长与<山海经>》中,被“我”称作“最为心爱的宝书”的《山海经》,是没有多少文化的阿长给“我”买的。

【答案】B

【解析】牛魔王的武器是混铁棍。

(2)阅读《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

    行者变做蟭蟟虫趁公主喝茶之际钻入公主腹中,现原身于腹中借扇,公主大惊。行者在公主腹中拳打脚踢,公主腹疼难忍,连声说“叔叔饶命”答应将宝扇借与行者。行者看在牛魔王情分上收了手脚,从公主腹中出来。师徒四人行至火焰山下,行者取扇尽力一扇,火势愈烈,险些烧 着身体,才知被公主愚弄。

  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选段中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借芭蕉扇给孙悟空。(2分)

  【答案】因为铁扇公主与牛魔王的儿子红孩儿,被孙悟空降服,使其在观音身边做了善财童王。

【解析】《蓝皮书》61页有“铁扇公主恼恨孙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落伽山做善财童子,不肯借”的话,据此可以写出答案。此类试题要求读原著,要对故事情节有所了解和记忆。

(3)《西游记》是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古典小说,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简要说说《西游记》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原因。(2分)

【答案】①《西游记》成功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艺术形象,塑造的人物既有魔性,又有人性,还有物性,三者结合,显得妙趣横生而又合情合理口③有着无比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有广阔的活动空间。③着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④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来抨击现实,增添了故事情趣。(意思相近,选择两个方面作答即可。)(2分)

【解析】可从四方面去思考或评价一部文学作品:一是艺术形象,二是故事情节,三是主旨或哲理,四是艺术手法,如想象、讽刺手法等。

7.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7分)

    学习了“荷"专题以后,班级开展“荷文化交流会”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妙笔生花】仿照示例,以“荷”为话题写一段话,要求引用古诗文至少两处(2分)

  示例:梅:有人赞其香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人赞其品格,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答案示例】荷:有人赞其美丽,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有人赞其品格,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此题是仿写题与诗句积累题相结合。仿写题:①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②句式要统一,指仿句与例句的结构要一致。③修辞要相同,指仿句与例句所用的修辞方式要完全一样,如例句是比喻句,仿句也要比喻句。④感情基调要一致,如忧伤、喜悦、沉重、明快等仿句要一致。⑤字数与例句的字数应尽量相等,实在无法相等也要大致相等。(见《蓝皮书》118页)与荷有关的名句积累,也可见《蓝皮书》第123页。)

(2)【奇思妙想】班级将编写“荷”专题手抄报,请你取个颇为雅致的标题,并拟两个栏目名称。(3分)

[答案]手抄报标题:《清风荷影》  《芙蕖物语》  《荷·韵》

  栏目:示例  莲的实用价值  莲花与  风姿绰约的莲

【解析】此类题不难,标题要有诗意,要简洁,相关例题《蓝皮书》151和157页都有所涉及。

(3)【口语交际】初三(1)班计划23日下午2:00在学校报告厅举办一次“荷文化交流会”,王亮去办公室邀请语文老师张老师参加这次活动,张老师不在办公室,王亮留了一张便条给张老师,其中有两处不妥,请指出并提出修改意见。(2分)

张老师:

    您好!

    今天下午我来邀请您明天到学校报告厅参加我班的“荷文化交流会",可是不巧,您没在办公室,我只好留下便条给您。敬请抽空参加!

    此致

敬礼

                                                  201 7年3月22日

 【答案】①未明确告知参加活动的具体时问,应在明天后加上下午2:00 ②落款应加上署名    学生:王亮

【解析】从留言的内容来看,类似于“通知型”说话题,要把参加某活动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等要素交代清楚。(见《蓝皮书》第158页)当然便条的形式也要合乎规范:顶格写收便条的人的姓名,后面用冒号;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署名并写上日期。(见《蓝皮书》第159页)

二、阅读理解(共5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8题。(6分)

    江城子  (宋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杨柳:“柳”谐“留”音,常表达离别时的留恋感伤之情。弄春:谓在春日弄姿,化无情为有情。】

动离忧,【离忧:离别的忧思;离人的忧伤。表明了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忧思。】

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多情:指钟情的人。归舟:返航的船。】【对往日人和事的思念】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物是人非,人已离别,感伤】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韶华:美好的时光。常指春光。】【叹春光易逝,少年易老】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飞絮:飘飞的柳絮,此意象有漂泊之特点,常写漂泊之离愁。类似的还有“萍”,“舟”“落叶”“蓬草”“浮云”等。】

便做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春江:春天的江。】【比喻夸张,写愁之多,之绵延】

    【注释】①韶华:青眷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便做:纵使。

  【翻译】西城的杨柳逗留着春天的柔情,使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很难收回。还记得当年你为我拴着归来的小舟。绿色的原野,红色的桥,是我们当时离别的情形。随如今你不在,只有水孤独流着。

    美好的青春不为少年时停留,离别的苦恨,何时才到头?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台。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8.(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诗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的表达效果。(3分)

【答案】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滔滔江水【手法及解释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效果】,(2分)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境之特点】。(1分)

【解析】这类题为“鉴赏技巧型”题,通用答题模板为:“手法及解释手法+境+情”,说“境”时要说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含蓄……等)及“境”之特点,说“情”时,要注意说出情感的原因。(见《蓝皮书》181页)

    (2)请结合“杨柳”“飞絮”意象的特点,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3分)

【答案】从“杨柳"“飞絮"意象的特征看,时令是暮春,飞絮又象征漂泊无依。(1分)这首词抒发了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分)

【解析】柳的意象含义:“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见《蓝皮书》182页)“飞絮”与“杨花”一样,写漂泊的特点,常比喻漂泊之人的“离情”(意象含义也见《蓝皮书》182页)。此题既要写意象特点,又要写表达的情感,不可缺少任一点。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9~l2题。(14分)

    刘恕①,字道原,筠州人。恕求书不远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家素固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  刘恕传》,有删节)

【翻译】刘恕,字道原,筠州的人。刘恕做学闻,从历数、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官府的公文,都拿来仔细分析认真求证。刘恕为了得到书来读,即使跑几百里路也不怕远,亲自接近书,一边读一边摘抄,几乎废寝忘食。(一次,)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路旁有石碑,读上面的字,知道是五代的一位将军,人们不熟悉他的名字,刘恕能够说出他的生平事迹,回去后查验过去的史书,确实如刘恕所说。宋次道任毫州太守时,家里有很多藏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美食显示主人的礼节,刘恕说:“这不是我来你家的目的,还会耽误我的事情。"于是把这些礼节都去除了。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刘恕家里一向贫困,无法得到美食,但他一点也不随意向别人家索取钱财。从洛南回来,当时正是冬天,家里没有防寒的物品。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他没有得到推辞的机会,勉强接受而告别,等到走到颍州,把物品包裹起来都还给了司马光。

    【注】①刘恕:  《资治通鉴》副主编之一。②殆:大概,几乎。③万安山:在洛阳南侧,沟壑深险,巍峨壮观。④馔(zhuàn):饮食;吃喝。⑤颖:颖州,即今安徽阜阳市。

9.根据要求,完成下到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时方冬    (    )    ②家素贫  (      )

③宋次道知毫州(    )    ④悉封还之(    )

【答案】①正②一向、向来③做…知州④ 全、都

【解析】这四个字的意思虽然来自课外的材料, 但根在课内 , 如“方” 来自“方出神”(《幼时记趣》) “素”来自“子敬素好琴”(《 人琴俱亡》)“知”来自“葆生叔同知瓜洲”(《于园》)“悉”来自“悉为两段”(《以虫治虫》 “悉如外人”(《桃花源记》)。《蓝皮书》 相关课文及一词多意总结中这些字都有体现。平时要注意积累。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例句:遗以衣袜及故茵褥

A.何不试之以足    B.以幽阴深邃奇  C.卷石底以出D.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答案】A

【解析】例句意思是“司马光把衣服鞋袜以及旧的被褥送给他”,“以”是“把、用”的意思。A项中的“以”是“用”(《蓝皮书》14页);B项中的“以”是“因为”(《蓝皮书》293页);C项中的“以”相当于“而”表承接(《蓝皮书》293页),D 项中“以”是“凭”(《蓝皮书》248页)

1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答案】恕/能言/其行事始终

【解析:】掌握句子停顿的规律, 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弄清楚句子的成分是做“句子停顿题”的前提。“恕”是主语,“能言”动词,与“ 其行事始终”组成动宾短语。这一题体现了停顿的两个规律,主语后停顿,动宾短语动词后停顿。文言文句子的停顿规律,见《蓝皮书》245页。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l)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答案】(1)刘恕独自一人关在书房里,白天黑夜诵读和抄写书籍,他在宋次道家住了十多天,看完了他家的书然后离开了。(2)圣人不是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解析】译准句子中关键词,如第(1)句“独”“昼夜”“旬日"“尽",另外要补主语。第(2)句的“与”“熙”“ 病”。

12.结合选文,概述刘恕身上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2分)

【答案】 ①热爱读书,勤奋好学:“恕求书不远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

②清贫自守,洁身自好:“家素固贫,无以给旨甘,一毫不妄取于人”。

【解析】此题本质是“领悟主旨题”。要注意题面中的“哪些”,答案不只一点。要注意“结合选文”的要求,答案格式见答案示例。

  (三)阅读《笑,不苦口的良药》一文,完成13-15题。(10分)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 8 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 20 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 19 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 100 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 10 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 80 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13.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3分)

  【答案】笑,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通过微笑能促进人类心理健康。(每点l分)

【解析】此题本质是“筛选信息”题,要到3、4、5小节筛选解释“笑是不苦口的良药”原因的句子,答案是3、4、5小节的中心句,阅读分析题,无论什么文体,都要注意总括句、中心句。

14.第⑧段划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们的作用。(4分) 

【答案】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2分),把“大笑100次的锻炼效果"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作比较,突出了“大笑”的运动效果好。(1分)。

【解析】此题是“说明方法”类题,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哪些”一词,表明说明方法不只一个,要对所有说明方法了然于胸,才能迅速解答此题。另外,表述各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答题格式,也要了然于胸。本题作比较的答题格式为“把  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蓝皮书》第300页)

15,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②段说明对心脏病患者的测试过程,采用的说明顺序是时间顺序。

    B.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犹如一张一弛的按摩,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C.“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大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中“大约"一词说明这里的“80块肌肉"只是一个估计的数字,这一用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因为笑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所以微笑就会在脸上绽放。

【答案】D

【解析】根据选项,对照相关段落,仔细辨析。A中时间顺序,原文中有“先”“然后”“最后”等词,表明是时间顺序,A是对的。B项,只要将原文缩句,即可得到题目中的说法。C项是常见的“分析说明语言”的题目,正确。D项,原句说“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选项化因为果,颠倒因果,错。

(四)阅读《好奇是成才的催化剂》,完成l6一18题。(10分)

    ①远古的某一天,一个猿人由树顶俯瞰大地,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尝试着离开了一直居住的大树,来到了地面。这一小小的好奇,完成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壮举。

②又是遥远的某一天,一位法国画家在多次描绘了一种果子之后,出于强烈的好奇,冒着中毒的危险品尝了一下,发现它无比甜美可口。这一小小的好奇,使人们的餐桌上多了一道佳肴——西红柿。

③明代的中国,一个叫万户的人远眺苍穹,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坐在椅子上,在椅子周围绑上自制的“火箭炮”想倚其“飞天”。虽然他以失败告终,但这一小小的好奇,成就了人类航天探索第一人。

④无数的事例彰显着一个道理: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好奇,或许是最为神秘而有趣的人类心态之一。它来自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好奇心常与创造力挂钩。出于对一个崭新领域的好奇,于是开始逐步地深入其中,探索、发现、创造,最终完成壮丽的事业,这是许多科学家成才的轨迹。

⑤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好奇心助人成才,不仅仅因为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催生人对探寻研究、获取知识的热情与信心。正是出于对物质构成的好奇,才有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正是出于对生物进化的好奇,才有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是出于对大地资源的好奇,才有了李四光的油田发现。

⑥好奇不仅仅对人,甚至对动物的生活成长也有巨大作用。有研究表 明,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因而不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生存经验,最终成为了草原、原野上的强者。

⑦当然,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不懂得控制自己,任好奇心泛滥,那就是在任欲望泛滥。灯红酒绿的世界,有太多太多事物让我们好奇。而那炫目的糖衣,掩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珍惜好奇,珍惜每一瞬诞生的探索欲与创造欲;另一方面又要慎待好奇,有选择地分辨哪些是值得探索的,哪些是不能涉足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致卷入好奇的黑色漩涡,而是使其成为我们成长成才的催化剂。

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案】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

【解析】此题是“把握论点”类题,论点是一个完整的能够表明作者观点看法的句子,一般在文章题目、开关、结尾、自己归纳。本文是在文章的开头,文章开头用了三个事例引出论点。(见《蓝皮书》303页)

17.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2分)。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好奇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催生了人探寻研究、获取知识的热情与信心。(2分)

【解析】此题属“论证方法”题,论证方法有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几种。论证方法的作用是具体(或形象,或有力,或有权威性)论证相应的观点(不一定是中心论点)。(见《蓝皮书》303页)

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3分)

【答案】开篇用三个事例(也可以把具体事例概括出来)引出论点(1分),接着主要运用举例论证(或例证)的方法证明论点(1分),最后补充论证,深化论点。提醒大家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1分)。

【解析】本题是“论证思路”类题,解答此类题,先分段或分层,然后用“先……然后……最后……”的语言形式表述思路。议论文一般是分三段,先提出论点,然后分析论点,最后得出结论(或照应开头的论点,或点明中心,提出号召,或补充论述)。在解题时,要有具体分析,不可只是空洞的程式。(见《蓝皮书》303页)

(五)阅读《春在行走》,完成l9-22题。(共18分)

    ①“莫辜负了失好春光。”妻一边拉着我往屋外走,一边说着。

  ②虽然我更向往构筑内心的春天,因为它比自然的春天要长久,且没有零落萧瑟的时候,但感受春时、沐浴春光也确实是件爽快的事。

③于是揣起相机,骑上电瓶车,在乡村路上飞驰。春光就像一幅幅画卷在身旁展开。我在行走,春也在行走。

④走进一片桃林。桃花开得恣意:一串串结在枝身梢头,直而不奇崛,瘦而无雍态,让人想起如柳条倒竖。只不过柳条细叶似刀剪,桃枝带花如著妆,一绿一红,一妖娆,一妩媚,各自扮演着春的角色。有的花别出心裁,竞直接开在粗枝上,孤独成春,也是别有风景。

⑤在桃林中留连,四处张望着大好春色。野雉的“咕咕”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循声移步,竟在草丛中发现了踪迹。我端起相机靠近,再靠近、三米、两米、一米,一张、两张、三张……还是惊飞一树桃花,留下一窝雉蛋。我不敢动窝,怕野雉察觉,影响了它后代的繁殖。我轻轻地离去,希望他们早点破壳窥春,并在春天里留些歌声。

 ⑥走出桃林,天高地阔,满目苍翠,一派勃勃生机。妻子坐在石上小憩远眺,我却崔现旁边的岩石上的一洞春景。一米见方的岩石中间,竞风化出一个斗大窟窿,如钵斜放,石底可见,可竞有一株植物就在少得可怜的土中,长出了枝蔓,伸出了“钵”外。

⑦种子也许是飞鸟衔落在这里,也许是风从别处括来,但落到这个绝境之中,确实是它的不幸。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这让人不能不感叹坚守的意。

 ⑥活着不只生存,活着必须有阳光,有春色。我不由得牵挂起在外打工的亲朋,为了生计,他们背井离乡,每年只有春天到来时才有机会与家人团聚。夏天的躁热,秋天的孤寂,冬天的寒冷,这些也许他们都不放在心头,可对老人照顾不周,对子女教育缺位,是他们心中深深的痛。我还想起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痛苦,那些痛苦常常像巨大的冰山覆压在人们身上。可他们还得忍耐,因为他们都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⑨一朵黄花和蒲公英并立,我抓住机会按下快门,因为蒲公英随时乘风飘去,将春的讯息带往各处。这不,刚摄入镜头,蒲公英就无影无踪了。此时我更加笃信春是会行走的。

 ⑩人在行走,欣赏着不同春色:春在行走,走过了不同时节。我往春天走去,将一切蓬勃尽收眼底,让春光透进日渐颓靡的心房。春向春深走去,丢下一路零落,却是为了下一个更好的春光。

 ⑧我不知道春行走的路径有多少条,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从一粒种,到一棵芽、一根茎、一片叶、一丛花,尔后零落成泥,循环往复地坚实地走着,走进炎炎夏日,走进猎猎秋风,走进皑皑冬雪,再走出桎梏,走向阳光,走向自由。

⑥春在行走,终会走出头。

   (选自《池州广电报》,有删改)

  19. “春"行走在不同的景物中,请结合全文内容填空。(3分)

             春行走在恣意妩媚的桃花中

(1)   ____________

春行走在   (2)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答案】(1)生息繁殖的野雉中;(2)顽强生长的枝蔓中  (3)乘风飘去的蒲公英中 (答出景物及其特点即可)

【解析】此题的本质是“归纳内容”, 先分段,再对段意压缩。尽量用原文词语,言简意赅又符合示例结构。比如“繁殖”来自第5小节、“乘风飘去”即来自第9小节。(相关方法见《蓝皮书》第305页。)

20.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1)赏析第7段中的画线句。(4分)   

    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   

    【答案】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株枝蔓生长的不易,表现了它顽强坚守的精神(1分),表达了作者的敬佩和赞美之情(1分)。  

【解析】此题属于典型的“欣赏语言题”,“欣赏语言题”分为三步,手法+情境(注意说出事物的特点)+情感。(见《蓝皮书》307页。)

(2)解释第8段中两个加点的“春天”的不同含义。(2分)

 【答案】第一个“春天”指季节;第二个“春天"指美好未来。(一点l分)

【解析】此题属于“理解词义题”,第一个“春天”是指本意。第二个春天是比喻义,我们根据上下文可以用“美好未来”这个词取代“春天”,“美好未来”就是第二个“春天”的含义。“理解词义题”基本解题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用“代入法”, 去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和引申义。(见《蓝皮书》306页。)

21.文章以“春在行走”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答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新颖(相关修辞的表达效果);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的作用);意蕴丰富,含蓄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上的作用)。

【解析】此题属于“题目作用题”,解答此类题,分三步,第一步:按照答“理解含义”的方法作答,这一步有时可省。第二步:指出内容和结构上作用。第三步:表达效果。(见《蓝皮书》307页。)

22.阅读本文和下面的链接文字,分析本文和《春》两篇文章写作目的的异同。(6分)

   链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

    【答案】共同点: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充满勃勃生机的艳美春天的喜爱;(2分)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2分)

    不同点:本文除了表达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外,还抒发了对自然界中身处劣境、顽强生长的生命的颂扬,(1分)对始终充满希望、坚强生活的人们的关爱和赞美。(1分)

【解析】此题是“分析文章的主题”,《春》一文,从最后三小节看,赞美了春天“新”“美”“充满活力和生机”的特点,“领着我们上前去”意思是春天激励人们努力进取,奋发向前。本文3、4、5、6等小节,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艳,最后也说“走向阳光,走向自由”。不同点,主要体现在第7、8小节,第7小节赞美了自然界的的顽强生命。第8小节赞美了坚强而又对人生充满希望的人们。这类题,抓住文本,细心分析文本所表现的情感和哲理,其实也不能。

三、作文(60分)   

    请以“    的背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书写工整;④不少于600字。

【解析】作文,十,要以现象背后的本质的为写作重点。或以事物背后的故事的写作重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