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好书一本就够,我是怎么读懂弄通这本“公文写作实用宝典”的?

2022-08-18 10:39:58

大家读没读过《公文写作百法例讲》这本书啊?很多同志听过房立洲老师在文稿评改演播室的课,也读过房老师的这本书,各人可能感受不同,但一定会收获多多。我将这本书,称之为“作文百招”,而这“百招”,招招都是绝活。 房老师在书的绪论中有句话叫“识之当明其理,驭之须得其法。”这句话是经典警句。任何事情不是如此啊?既能明其理,又能得其法者,岂止是写作,任何事不是如此?房老师还讲:“公文写作如同弈棋,有理、有谱、有法,习之将进,研之将得,练之可就。”而“作文百招”就是咱作文之理、作文之谱、作文之法啊!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从方法到例子,异彩纷呈、精彩迭现,可谓一卷之内,展现着万千气象。

关于书的大致内容和框架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11章100招。大家读到的精彩也可以在这里分享。



我读《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老秘网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余之舰,今天想先跟大家分享我所看到的一些精彩,然后再跟大家谈谈我对这本书的感受。这本书啊,异彩纷呈,精彩迭现,神来之笔多得不得了,我做了一些摘录:


第一章:讲积累


他说写作积累“四个一”:握着一支笔,勤于记录;亮着一颗心,装下世界。有此“四个一”,写作之路就会“泠泠有声,嘤嘤成韵”。他说思想积累法:思想的积累来自于“对有关政策文件的准确领会、对领导一贯要求的全面把握、对时势发展理念的密切关注、对潜藏问题探讨的一贯思索、对相关行业知识的不断学习。另两个一,在书上呢。他说,文章的思想,不是浮于水面的落花,捞之可得;不是垂挂檐下的冰凌,拂之即落。它宛如“宝石”,藏之深山,非累月经年、开挖深究不可取;好似“钢刃”,取之矿石,非高炉烘烤、千锤百炼不可得。

他说对领导要求,要把握四要素:“集束”;“串珠成链”;深度;道听途说。

怎么个“集束”;“串珠成链”;深度;道听途说?

他说语言积累法,怎么积累语言?

他说了四招:自备接收器;多建语言库;勤作模仿秀;善抓牛鼻子。

自备接收器;多建语言库;勤作模仿秀;善抓牛鼻子。怎样自备接收器?

他说每天必读报;每天必网学;每天必交流。他说:“知识可以生成思想,可以长出理念,可以发酵观点,可以孵化出见解。”总之,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积多则神。


第二章:讲领悟


今上午读王铎的《文丹》,妙悟乃作文第一要义。

房老师说,动笔前要要领悟三方面、做到“三个一”

领悟三方面:

领悟社会背景,深入了解“社会怎么变”;

领悟政策趋势,透彻把握“政府怎么干”;

领悟上级意图,用心揣摩“领导怎么想”。

做到三个一:

多睁一只眼,关注社会变化;

多留一颗心,研究政策动向;

多用一支笔,记录领导见解。 

房老师也是揣摩领导的高手

如何揣摩?用心揣摩。譬如如何领悟领导?

他讲“三个心”:

细心研究,用心收集,精心提炼。

细心研究研究啥?他说研究领导个性;研究领导经历;研究领导喜好;研究领导思想。

怎样研究领导思想?

他又讲“四方面” “三弄清”。

四方面:领导一贯想什么?最近他关注什么?对全局工作怎么考虑?他的价值判断怎么样?

三弄清:弄清领导对撰写此文的写作目的;弄清对涉及工作的具体看法;弄清领导听取汇报的主题


你说,房老师是不是人精啊? 

刚才说的是用心研究,再说用心收集,收集什么?

集领导言语;集领导讲话。

再说精心提炼,如何提炼

他说:零零散散,只言片语,归纳系统,串珠成线。

这16个字,里面大有文章,大家可以看看书上怎么说?


第三章:讲构思


讲了很多文章构思法,譬如循规蹈矩构思法。怎么个循规蹈矩?

他讲了“五个按”:

按工作需要;按文件要求;按领导指示;按文中规范;按惯有套路。


譬如以点带面构思法。他也讲了五句话:

因缘起兴,一石激起千层浪;

触景生情,情动于衷发于外;

摩擦起电,头脑风暴生闪光;

登高望远,更上层楼开天窗;

还有借梯上楼;还有厚积薄发。


譬如多点透视构思法

怎么多点透视?他讲五个围绕。

围绕关键词语多点透视(想目的、想做法);

围绕时间要素多点透视(分阶段、划时段);

围绕空间要素多点透视(分部分,切好块);

围绕逻辑要素多点透视(怎么看,怎么办,怎么样);

围绕突出内容多点透视(看常理,看来向,看构成,看内容)。


譬如曲尽其妙构思法

他讲四个本色

文种的本色,文种有规矩;

材料的本色,看其适合啥;

写作的本色,适合怎么写;

公务的本色,遵循其规律。

以上第三章


第四章:讲立意


他说立意三要:

站位要高,眼界要广,气魄要大。

站位高,即站在领导位置看问题;

眼界广,即“跳出小圈子,放眼大世界”;

气魄大,即不拘牵,不局促,不窄小,达到“上通云气,下接地气;内怀真气,外露生气”。

怎样上通云气?就是紧跟上级指挥棒,与上级同频共振,高度一致,声气相通,心神相映;

怎样下接地气,就是联系实际,对接基层;

怎样内怀真气?就是对“上情”“下情”有“真知”,概括和总结见“真功”,寥寥数语见“真醇”;

怎样外露生气?就是展示个性,不落俗套,语言鲜活,富于创造。

有人说,单位太小,都是针尖大的事儿;角色太轻,缺少大视野;工作太琐细,“螺蛳壳里做不了大道场”。


你猜房老师怎么说?


他说,一个单位再小,也有全局(也是全局一份子),也有大事,也会有“大人物”造访,也是大时代中的一枚树叶,也有面向未来谋求大发展的“鸿猷大计”。 

他说,事件再小,话题再细,也是时代大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对国家大政方针的“地方行动”,也是贯彻上级指示精神的一个具体举措。

真是一针见血、一语中的啊,大家说是不是?

文章立意贵在出奇制胜,但怎样才能出奇制胜?

房老师提出了个“六点齐抓”

一是把握关节点,关键一“早”字。注重在“时间价值量”最大的那个点拿出材料。加班熬夜赶写简报第一时间给领导,此中道理不言自明。

二是抢占制高点,关键一“强”字。即扬长避短。

三是挖掘空白点。关键一“特”字。空白点何处找?先发优势,时间上的空白点;理念优势,思想上的空白点;机制优势,方法上的空白点;条件优势,基础上的空白点;范围优势,空间上的空白点;发展优势,动力上的空白点;比较优势,成效上的空白点。

四是发现兴奋点,关键一“准”字。投其所好,正中下怀。善于“于无声处听惊雷”,对方没听过;善于“淘尽泥沙始见金”,展示真知灼见;善于“王顾左右而言他”,了解询问摸意图。

五是找准着力点,关键一“巧”字。着力点确立“四度”:支点有硬度;关联有密度;恰切有准度;弹射有力度。

六是做强增长点,关键在一“广”。将优势强项“集群打包”。

你说这些招数绝不?


第五章:讲结构


他讲了很多文章结构法。

譬如其中有个移花接木结构法。就是“借”用某些文件、讲话、会议精神的相关内容,作为结构“元件”,打下“墙基”,组合成文。借别处智慧之鸡,下本篇文章之蛋。

他还具体讲了几个移花接木的移法

移会议精神之花。摘取会议精神之花,丰富自己的花篮。

移领导指示之花。领导的精髓思想或观点,变成文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移文件内容之花。移植其重要原则和论述为自己文章的结构。

移写作要求之花。不同材料不同要求。如对照检查、剖析材料。

移类似材料之花。借鉴别人的文路,表达自己的内容。

具体怎么移,书中有具体例子为你解析


第六章:讲选材


他说,材料要切题,力避“五通病”:

一是自说自话,完全忘记了自己在“弹什么调”,这叫“自度曲”;

二是文不对题,所选材料与标题不切合,这叫“跑调”;

三是鱼龙混杂,还夹带了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这叫“串调”;

四是轻拢慢捻抹复挑,题外话太多,不集中,这叫“散板”;

五是举重落轻,似谈非弹,这叫“虚调”。


他讲文章素材如何选?

他说了六个围绕。

围绕主题定调子;

围绕职责对位子;

围绕条块搭架子;

围绕工作梳辫子;

围绕阶段排号子;

围绕目标放格子。


写材料的都离不开参考运用老材料,但怎样让老材料写出新意?

房老师讲了老材料“新制作”的五种做法

做概念上的新阐发,菜名重新包装;

做结构上的新调整,菜系重新组合;

做形式上的新改变,菜相重新美化;

做内容上的新拓展,内容上的重新丰富;

做意义上的新挖掘,菜品上的重新宣传。


读到这里,我一直想,房老师在家是不是常做饭,这样的做法,肯定老婆孩子都喜欢。这些提法很有新意,可以直接做文章的小标题或者分论点。


第七章:讲语言


他说公文语言要“健、实、美”

对于一个人来说,健康、健壮、健美,是身体素质三境界。写文章也一样。


首先,健是基础,要力求“词安句泰”。

要学“医术”,除语病。

一是割“毒瘤”。秉持手术刀,痛下狠心,割去坏死部分,还文章“青山绿水,天朗气清”;

二是排“毒素”。将假大空等流毒排出体外;

三是搭“支架”。字词句相互支撑,相生相克,一荣俱荣,要善于连接,打通血脉。

四是换“脏器”。对可有可无的,不符合主旨的,与观点不符的,撤换,切换,换上更得体、更协调、更有活力的“新单元”。


其次,实是保障,力求血肉丰满。不能瘦得皮包骨。


其三,美是目标。要力求文质兼备。


第八章:讲逻辑

第九章:讲欣赏

第十章:讲实战


下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吧

常有初学写材料者问:写材料到底有没有什么方法和诀窍?

向来的回答往往有三:

或曰文无定法,或曰写作有“法”,或曰“定体则无,大体须有”“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

以上回答各有其道,各成其理,但对初学者而言,却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其实,正如匠人施工、厨师做菜一样,“凡世间一能一艺,无不有法”。做事有方法,做工有技巧,作文岂能没有方法和技巧?如没有方法,何来方法论?如不相信窍门,又何来开窍之说?

俗话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粥”,但“一样的米面,百样的手段”,现实中米面充足、材料丰富而拿不出好饭菜的的笨媳妇比比皆是。

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俗话说“门门有道,道道有门”。

很多初写材料的人,常因无人引领而难得其门而入,或虽入其门,但摸索多年,却勤勉少功。原因何在?缺方法、缺技巧也。尤其作为意识形态的精神产品,有些方法诀窍,你可能感悟一生也未必悟得出来,而任何方法技巧,如都由自己去体悟,文明的脚步则不知要迟滞多久,倘有高人点拨,指出门径,虽不敢说就可以“抄近道,走捷径”,但至少会少些摸索之苦、少走些不必走的弯路。

俗话还说“窍门满地跑,看你找不找”。

房老师的这本书就是讲作文之“法”的

他不仅“学问有渊源,文章有法度”,相信写文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而且善于想法子、找路子、出点子,善于在实践中思考、感悟、总结、提炼,善于寻找和发现为文之道、作文之“法”。

房先生在《应用写作》《秘书之友》《领导之友》、老秘网等媒体刊物上发表了很多作文之“法”,大家可能也听过房先生关于这些写作技法的讲座,不知感觉如何,我是每每读罢听罢,常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之感。

他所讲的有些方法技巧,可能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但再经房先生点拨,不仅茅塞顿开。我读《百法例讲》,最大的感觉就是开头所说是,我觉得《百法例讲》,堪称作文百招,而这百招,招招几近绝活。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书中百招,招招制敌,招招有趣,招招精妙。所谓招招制敌,即招招皆真招、实招,用咱公文的语言就是具有极强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

书店里关于公文写作的书有专架专柜,数量着实不少,但对公文写作实用者却很寥寥,有的所谓公文大全,实际就一资料汇编;有的所谓实用写作,实则坐而论道,毫无实用可讲;有的大谈义理玄机,但因缺乏实战经验而只能做抽象推理。但房老师所论“百法”则既实用又管用,书中所举案例更是真刀真枪,这些仅从其书的目录中就可窥见一斑。房老师的书不同。刚才给大家分享的那么多的东西,都是房老师书上的,他所讲的,无不是深入浅出,总结精当,且具体实用。

可以说,《百法例讲》的所有招数,均可称得上招招制敌,招招关键。这些管用的真招、实招,都源自于房老师长期的秘书实践、扎实的文学功底和公文教学的实战演练。

由此我又想,如今从事公文写作多年而深有心得者众,但对经验体会加以系统概括和总结提炼者稀;书籍刊物刊发写作理论、写作技法者众,但有实战经验且善于思考整理出指导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兼具的文章稀。由此而言,房先生对于公文写作学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上可谓功莫大焉。 


下面说说,怎样个招招有趣。所谓招招有趣,即招招皆高招、妙招,既好用,又受用也。

不少公文写作的教材,要么格式化,开卷即不忍卒读,要么板着面孔说话,让人敬而远之,而房先生此作,既没有高深莫测的概念,也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其所有招数,皆活色生香、娓娓道来,写得趣味横生,诗意盎然。正如房老师所追求的那样:“力求用最草根和最直白的语言,帮读者窥见公文写作艺术的堂奥,以其经历、实例为学习者找到一条春意盎然的上山小径”。房老师的这个话对于我们写具体文稿来说,也很具指导和启发意义啊。

读房老师的书,总觉得他的语言,是把各种元素掺到一起,像揉面一样揉出来的,读着筋道,品着有味。他既善于运用逻辑思维,也善于调动形象思维,其语言既有公文的端庄,又有诗意的灵动。

譬如他讲思想对于文章的重要性,我刚才已经举过的例子,他说:“文章的思想,不是浮于水面的落花,捞之可得;不是垂挂檐下的冰凌,拂之即落。它宛如“宝石”,藏之深山,非累月经年、开挖深究不可取;好似“钢刃”,取之矿石,非高炉烘烤、千锤百炼不可得”。

刚才我举例说他讲积累的“四个一”,只说了两个:始终睁着一双眼,善于发现;竖着两只耳,学会倾听。还有两个,就是:握着一支笔,勤于记录;亮着一颗心,装下世界。有此“四个一”,写作之路就会“泠泠有声,嘤嘤成韵”。


譬如他讲公文写作的“硬五条”:

体制是“最响的调”;

民生的“最大的天”;

法制是“最硬的墙”;

机制是“最好的枪”。


他讲大型活动讲话稿的写作,需要“分块制作,总体集成”,而“集成”又要把握四个方面:

关注领导特别指出的,

提取亮点十分突出的,

吸收事例新鲜独到的,

保留历次讲话经典的。 

如此语言,既形象生动,又具弹性和张力;既是实用的高招,又是受用的妙招。这些用诗情与哲理相互交融的语言所形成的“作文百招”,读来如同一篇篇意味隽永的散文诗,让你在美的享受中得到心智的滋润和方法的启迪。 

下面说说招招精妙。

所谓招招精妙,即招招皆绝招、绝活。

谓其招招精妙,其精者,即所传绝活皆精品真经。

看书中介绍,为著此书,房老师“所读论文佳作不下数十部”,此书初稿时70余万字,限于篇幅成书后浓缩为40余万字,删减几近一半,浓缩的可以说全是精华其精者,还在其例文选的精,400多篇例文选的恰当贴切、精致精当,全是精挑细选的精品,凡读过的人就会感受到,不仅方法教的绝,所选每篇例文也是公文写作的范文和模板。


书中例82:

“四问四权”“民主促民生”机制:

问情于民,改不改让百姓定;

问需于民,改什么让百姓选;

问计于民,怎么改让百姓提;

问绩于民,改的好不好让百姓评。


例83:

架起连心桥,当好贴心人:

吃透上情,与党委政府同频共振(抬头看路,低头拉车);

把握下情,与社会各界同心共进(胸怀大志,腹有良策:凝聚合力建起来,提升实力转起来,激发动力活起来,增添魅力亮起来);

带着感情,与企业职工同舟共济(树正气,鼓士气,聚人气)。


例298:

及早启动,打响项目建设“开山炮”;

各司其职,打好项目建设“兵团战”;

争分夺秒,打好项目建设“抢先战”;

创先争优,打好项目建设“品牌战”。


例437:

答好“目标任务卷”,确保不失责任分;

答好“社情民意卷”,努力增加基础分;

答好“特色创新卷”,赢取创满附加分;

等等等等,这些例子就是很好的范文和模板啊。

论其精,还在其书中佳句精彩纷呈。

他说写作要了解情况,掌握信息,“习焉不察”才是“语焉不详”的痼疾;他讲公文立意的系统考虑应从三方面入手:方向、方面、方法;方向是观点,观点要鲜明;方面是内容,内容要明确;方法是写法,写法要精巧。他讲文章选材要切题,切题要力避五“通病”:自说自话、文不对题、鱼龙混杂、轻拢慢捻、“举”重若“轻”。等等等等,文中显现的房老师是那份灵性和才气、素养和悟性、内涵和韵味、光泽与气派,以及那份对语言的独特打造,都无不让人折服和拍案。其精者,还在其论述精深,每个招数、每个方法,不仅讲的实、讲得新,而且讲得深、讲得透。

譬如他讲公文语言的准确性,仅如何准确一法,他就给你支了18招。

他讲获得写作素材的六个途径:读、看、听、问、要、想,其中仅一个“看”字,他又进一步讲了“五必看”:现场必看,过程必看,布景必看,演示必看,细节必看。他讲公文词语应具有生动性、丰富性、创造性和开放性,仅其“创造性”,他又详细支出“六招”:对熟语的化用,对新词的巧用,对警语的套用,对同类词的变用,对同一词的连用,对想象的妙用。如此等等,一招一式,无不深入透彻、细致入微。每每品读,常有“悠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之感。

论其招招精妙,其妙者,因巧而妙也。常言道,做人要直,作文要巧。这个巧,实际是一种规律。文章无定法,写作有规律。不掌握规律,永远是瞎子摸象;摸到规律,就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百法例讲》中的每个方法实际都是对规律的探索和揭示,都是作者思考中的感悟、总结中的提炼、实践中的结晶。所以,我说这本书,是需要慢慢读、慢慢悟的,不能因为看着舒服、读着痛快,引人入胜,就急不可耐而大快朵颐,那样则不利于消化和吸收,就像这一大桌子百余道菜,一下子都吃下就免不了一目十行、浅尝辄止,而其中精妙则难以体味。房老师的这本书,我认为还是要慢慢看,细细品,反复研读,才能心领神会,才能充分吸收营养,再加上写作实践,切问而近思,才能真正领会其“难于君说”之妙处! 

以上,就是我读《百法百例》的感受俗话说,有了金钥匙,不愁锁不开。《百法例讲》堪称一把打开写作之门的金钥匙,洞开了写作的“穴道”,打通了为文的“任督二脉”。

大家知道艾青吧?

艾青在谈论诗歌时说,没有技巧的诗人像什么呢?像没有翅膀的鸟,永远只会可怜地并着双脚急跳;也像没有轮子的车辆,要人家背了它才走的。

,也说过一句话,叫做:不解决桥和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

就公文写作而言,《百法例讲》所揭示的作文百招,正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也正如过河的桥和船。

大家学习之,体验之,感悟之,你就会发现,还真应了一句老话:找到了窍门,路就会短”。  

谢谢各位,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谢谢!

(主讲:老秘网特邀嘉宾 余之舰)

购书联系客服QQ:2277230736





六种常用讲话材料的写作套路,新手入门必备!

党报总编教你如何把小部门的工作写出不一样的精彩

房立洲|浅谈公文语言的借鉴与创造

省委办公厅主任向你推荐一本实用的公文写作指导用书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抢购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