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你知道吗?我们的体内大约有50万亿的细胞,千万别为这个数字感到吃惊,寄生于我们身体的微生物总量大于这个数的10倍,据不完全统计能达到500万亿以上!这些“小东西”不仅数量庞大,种类也十分繁多。因而,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一个肉眼看不见,极其复杂的“微世界”。平时,各国势力均衡,表面一片风平浪静。然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潜伏在角落的各路势力伺机而动、兴风作浪。另外,随着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得各种外族势力,乘虚而入,鸠占鹊巢,导致各种疾病。所以,微生物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临床医生常常对微生物培养鉴定有所抱怨,比如:报告速度慢,药敏结果与治疗反应存在差距等等。而走进微生物实验室,就会发现,检验人员有更多的无奈:标本采集不合格,运送时间过长,高培养价值标本比例很低……这就需要更多的沟通理解,和专业知识的相互补充。以下,我们就以痰培养和尿培养为例,进行简单的分析。
痰标本在微生物实验室所占比重通常最大,几乎超过一半。痰培养的结果往往存在不确定性、争议较大。每一口痰成为标本前,几乎都要受到口咽部的细菌污染,痰培养分离是呼吸道定植菌还是感染菌很难鉴别。患者自行留取的痰标本中不合格占很大比例,门诊患者情况更为突出,往往是随意咳出一点痰就送来做培养,有相当量是唾液或者唾液与呼吸道分泌物的混合物,有时还含有食物残渣。漱口与未漱口后留取的痰液,结果会完全不一样。甚至,同一患者同一天咳出的三次痰培养结果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即使通过医护人员的指导,仍有20%-50%的不合格标本。
一部分长期住院的患者,口腔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数量增多,常常污染标本,影响结果。另外,有很大比例患者在留取痰标本前已经使用过抗生素,导致一些比较脆弱的致病菌检出率降低,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实际上检出的细菌很大程度上是对所应用抗生素耐药的细菌,而使得药敏结果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大大降低。
为了进一步提高标本合格率,在标本送检前即可通过进行一定的筛选。观察标本外观:血性、脓性、铁锈色、浑浊、稠厚、黄色、灰色等为合格标本;而无色、白色、清稀、残渣等可酌情嘱患者重新留取。待检标本将通过显微镜进行再次筛选,目前采用的标准为:鳞状上皮细胞<10/LP,白细胞>25/HP为合格标本。
为提高实验室诊断的准确性,建议在抗生素应用前采集痰标本,并通过正确的方法:
1. 一般以清晨咳出的第一口痰,留取痰标本前要用清水漱口,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
2. 用力咳出来自肺深部的脓样、干酷样、黏液样痰液,不少于3毫升。
3. 留取标本要使用专用无菌痰标本瓶(盒),并及时送检(2小时之内)。
4. 在治疗期间留取痰培养标本时,应在停药48小时后留取。
相对于痰培养,通常我们认为正常的尿液中不含有细菌。而泌尿道并非原来认为的无菌,常常有阳性球菌、棒状杆菌、肠杆菌以及非发酵菌等定植在尿道前三分一处。
部分临床医生会使用留置尿管或尿袋中的尿液送检,这样的标本中常常混有真菌,阴性杆菌等,不但没有价值,或有误导临床用药之嫌。美国IDSA(感染性疾病协会),不推荐采用留置尿管的尿培养来观察是否存在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对于无自主排尿意识的患者,应在更换尿管24小时内留取管内尿液送检。滞留导尿管的时间与尿路感染密切相关。
尿路感染有95%以上是由单一细菌引起,并且超过一半以上的病原菌是大肠杆菌,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和场球菌。酵母样菌、隐球菌感染多见于免疫力低下患者。而留置尿管、肠道、尿道瘘以及先天畸形可见多种细菌感染。
为减少无效培养所造成的浪费和误导,应尽量采用正确留取尿标本的方法:
1. 留取清洁中段尿,采样前应注意对尿道口的清洗。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0.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
2. 使用专门无菌尿杯(盒),采集量>3ml
3. 常温2小时内送检。
4. 需要导尿的患者,严格消毒尿道口的导尿管壁后采集。
正确的标本采集,对于鉴定结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台湾著名专家黄教授曾说过“你于我什么样的标本,我与你什么样的结果。”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送检标本中不合格者不在少数,为微生物培养鉴定造成了很大的难题。这就需要医护人员熟悉掌握相关知识,并耐心嘱咐患者。使用正确的采集方法,不仅能够提高病原微生物的检出,而且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减少耐药菌的产生。这对于微生物检验和临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检验科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