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郭峰——山水作品欣赏
郭峰
郭峰,1962年生于山东淄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省国画院副院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山东画院院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山东致公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文联“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威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威海画院院长,,威海画院《画院联盟》主编,北京凤凰岭书院书画学精英班龙瑞工作室助教,。
《苍山行秋》 200cmx200cm 2014年
造化寻精神 丹青尚勤勉
邵力华(作者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艺术学院教授、美术系主任、著名画家、著名美术理论家)
近年来,画家郭峰先生总是不辞劳苦,怀揣笔墨,走向自然走向民众中间,心悦诚服地向自然学习,向生活学习,在与山野树木、屋宇廊桥的对话中历练笔墨,以寻求当代画家新的生命起点。这是需要我们大力加以提倡的学术精神,也是当代画家如何重新认识民族传统、重新认识个性与自我、重新认识生活与自然、重新认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重要途经。
《清风吹落乡山秋》 125cm x 245cm 2014年
的确,在这之前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艺术家们为了顺应时代要求,追随世界潮流,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苦苦的探索。这其中既有值得我们称颂的无畏的创造精神,也有流于表面和浮躁的简单拼凑和闭门造车,甚至还有无中生有的盲目自信。
《岠嵎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6年
郭峰先生的焦墨风景写生,从自然的点滴变化入手,着眼于以小见大,由近及远,在笔墨点戳和线条起伏的节奏中,追求大风景的审美情愫,这尤其让人想到清代大画家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创造精神。清代画家石涛为了学习古人的经典,曾经下过很大的功夫来摹习传统作品,并企图在这样的反复摹习中成就自己的事业。然而,历史的进步和自明代以来逐渐在知识分子中养成的复古陋习,却让石涛看到了艺术衰退的原因,他因此以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喊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警语,目的在于告诉人们,真正的画家要立足传统、推陈出新,就必须以造化为师,心生境界,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找到自我。否则,泥古不化的模仿和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都不可能寻到艺术的真谛。
《岠嵎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6年
铺陈宣纸,以笔蘸墨,面对风景写生,需要删繁就简、缜密构思。写生的过程也需要胆大心细、勇于取舍、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收取一张满意的——凝聚着自己独立思维的艺术作品。郭峰先生走进乡村、走进自然,首先面对的就是,怎样在凌乱芜杂的山石堆积和植物繁茂枝叶穿插中发现画面。哪怕是一座土丘、一栋经年不修的房屋和随意置放的家什,都必须认真面对,精心设计。不然,写生就会成为毫无生气、没有血肉的物象拼凑和墨色涂鸦。显然,画家郭峰先生的每一幅绘画写生,都是经过心与物的交流所得。他在横涂竖抹的点、线、面中,营造了一个当代画家在自然面前所做的思考,也勾画了一个当代画家对于艺术创造中形式美感的理解和诠释。
《岠嵎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6年
西洋人自中世纪结束以来,就一直追求风景写生中焦点透视的视觉准确性。到十七世纪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米德尔哈尼斯的乡间小道》,基本完成了西洋绘画追求焦点透视准确性的心路历程,这可能也是西洋人自然科学精神的本质所致。中国画则不然。中国人自古就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因之在艺术创造中也就特别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躁的这一艺术主张,一方面要求画家要直面生活,在生活与自然中寻求艺术灵感,另一方面又要求画家不要被动地照搬自然,做自然的俘虏。而要充分地发挥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二者是相互关联和互为统一的。
《故乡行》 50cm x 50cm 2017年
的确,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创造灵感,都离不开大自然的启迪。人类精神家园的无量空间,也都离不开生活与自然的不断充实。中国画家依靠自然的准绳来张扬人的精神,这是中国民族艺术所以能够与世界对话,自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根本。
《博山池上写生》 50cm x 50cm 2017年
正是基于这样的民族情感我们发现,在郭峰先生的作品中,没有过分地追求所谓焦点透视呆板的教条,也没有盲目杜撰的所谓美好形式。笔墨和皴法,是画家继承传统、借助古人智慧来开启当代艺术之门的钥匙;画面的形式处理则既传承了“澄怀味象”、“境由心造”的美学精神,又融合了西洋绘画的透视原则。至此,写生的意义,在郭峰先生的作品中一目了然、韵味十足,活生生显示了画家对于生活与自然的真情实感和由衷热爱;创造的精神,在画面的疏密构成和虚实逻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真实生动的生活与自然,在画家的笔墨控制下,幻化出悠悠的故乡情调和生生不息的人性文脉。
《博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7年
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丢失了很长时间的自然情结、和谐情结和人性情结开始回归。享用着飞快的车船速度和电子信息带来的方便,肯吃着信手拈来的生猛鲜味和名贵山珍,却日益使人们变得闷闷不乐并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生存危机。
《博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6年
人类追求精神家园的温馨和寻求和谐自然的抚慰变得如此迫切。因此,到生活与自然中寻找灵魂栖息地,成为当下人们梦寐以求的时尚。然而,我要说的是,但愿我们不要总是迷恋时尚,因为有些时尚是稍纵即逝的。陌生的东西有时可以成就我们追慕新鲜的心理诉求,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鲜都会成为永恒和必然。
《岠嵎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6年
有些时尚在表面上、局部上看来貌似时尚,实则却是曾经丢失的永恒。作为艺术家,守望永恒和开拓创新并不矛盾。矛盾的是,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走出很远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径,原地徘徊却又感叹生命如此短暂时,我们的一切努力和一切探求变得如此单薄无力。
《乡山雨后》 125cm x 245cm 2015年
写生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对待写生的态度。在生活与自然中寻找艺术灵感也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在生活与自然面前作逃避状,而最为难堪的是,有些人不敢亲近自然、藐视自然甚至抛弃自然。郭峰先生的写生实践和他所收获得成果使我们看到,一个画家的生命只要与生活和自然的命运息息相通、相互依赖,那么,他的艺术就会不断地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和愉悦灵魂的生命符号。
让我们再一次屏住呼吸,聚集力量,在生活和大自然的地平线上奔跑吧!画家郭峰先生已经为我们做出榜样。他的无畏精神和扎实作风是这个时代的总体要求,也是历史上每个时代永远倡导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愿郭峰先生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2010年6月6日于山东大学
《山岚秋气清》 125cm x 245cm 2014年
心境 自然
品读郭峰的画作,心情愉悦,豁然开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丘,都赋予了生灵精气,当视觉神往聚焦在画作的瞬间,心灵得到了净化,灵魂得到了荡涤,整个身心情绪都在感染的氛围中迸发出激动的震撼。吾对绘画艺术理解不深,知之甚微,半瓶醋都不敢称谓,但我能读懂郭峰其人,真诚厚道,质朴善良,执著坚韧。也能读懂其作品,灵巧隽秀,气韵透彻,酣畅淋漓,有正能量,浓烈满满。
《河北写生》 50cm x 50cm 2013年
郭峰曾和我是同事,更是挚友。时年,我在任职五年,一个锅里摸勺子,结下深厚友谊。至今,情缘聚结真诚仍在。几经磨砺,风风雨雨。郭峰,艺术造诣,日益饱满,成绩斐然,人文个性,彰显张力,稳步迈向成熟,令人瞩目。如今,他已是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美协理事、威海美协主席、威海画院院长、。用平常眼光审视,足以见得郭峰为人品行艺术品位价值体量达到了高点水准,在“份儿”上了。然而我更看重的是,他荣获了“山东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德艺双馨才是艺术工作者境界的升华和思想的沉淀厚重,不是一幅幅带色彩的苍白宣纸,更不是宣纸平方的价钱交换。我赞称郭峰的人品德行与他的艺术作品完美融合的高尚境界。
《河北写生》 50cm x 50cm 2013年
心境自然。是郭峰艺术创作的形象个性和深切感悟。爱默生认为:“自然是精神之象征。”他在追求艺术的旅途中,始终坚持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对话,用一颗火热的心,去认识理解温暖自然,历境炼心,自在而行,师从自然,内敛守诚,在天地自然中找回理智与信仰,心境自然入画屏。大自然,大自在,大狂奔,大快乐。这是与天地会心的最高境界。“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郭峰,一张宣纸,一支画笔,一块画板,穿行于山水之间,把自己的心与自然的生命力对接,凸显了心与天地、山石、草木、流水的厚重内涵交会,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其共呼吸,相互依存、相互照拂,把自己的精神生命体合乎自然的旋律,而奏响艺术的洪钟大吕。郭峰的作品之所以朴实无华、韵味无穷,因为他汲取了大自然丰富营养和精华,感悟其中的奥妙,升华了自己的境界,沉淀了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一幅幅带色彩的宣纸。
《河北燕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3年
美学家李泽厚在其著作《美的历程》中写道:“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豪华,顺应自然胜过人工造作。”庄子所言:“与天地精神往来。”郭峰走进山水林木之间,描绘自然世界的美,实际上是心灵对自然美感悟的真诚释放,甚至可以说,是对自然最深刻的一种情感,每一笔,每一个线条,每一幅画作,都那么饱含深情,感悟内心的一种呼唤。
碧水青山唯我情,
道法自然亦精神。
历境炼心我独行,
天地自然绘美伦。
寻觅真谛气深稳,
自然相融有神韵。
境入画屏心自醉,
超然自在快乐人!
这就是郭峰。
李富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威海市作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威海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
2016年10月
大观艺术 2017-11-23 19:46:47
郭峰
郭峰,1962年生于山东淄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山东省国画院副院长,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山东画院院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山东致公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文联“德艺双馨”中青年文艺家,威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威海画院院长,,威海画院《画院联盟》主编,北京凤凰岭书院书画学精英班龙瑞工作室助教,。
《苍山行秋》 200cmx200cm 2014年
造化寻精神 丹青尚勤勉
邵力华(作者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艺术学院教授、美术系主任、著名画家、著名美术理论家)
近年来,画家郭峰先生总是不辞劳苦,怀揣笔墨,走向自然走向民众中间,心悦诚服地向自然学习,向生活学习,在与山野树木、屋宇廊桥的对话中历练笔墨,以寻求当代画家新的生命起点。这是需要我们大力加以提倡的学术精神,也是当代画家如何重新认识民族传统、重新认识个性与自我、重新认识生活与自然、重新认识继承与创新关系的重要途经。
《清风吹落乡山秋》 125cm x 245cm 2014年
的确,在这之前很长的一个时期内,艺术家们为了顺应时代要求,追随世界潮流,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苦苦的探索。这其中既有值得我们称颂的无畏的创造精神,也有流于表面和浮躁的简单拼凑和闭门造车,甚至还有无中生有的盲目自信。
《岠嵎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6年
郭峰先生的焦墨风景写生,从自然的点滴变化入手,着眼于以小见大,由近及远,在笔墨点戳和线条起伏的节奏中,追求大风景的审美情愫,这尤其让人想到清代大画家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的艺术创造精神。清代画家石涛为了学习古人的经典,曾经下过很大的功夫来摹习传统作品,并企图在这样的反复摹习中成就自己的事业。然而,历史的进步和自明代以来逐渐在知识分子中养成的复古陋习,却让石涛看到了艺术衰退的原因,他因此以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喊出了“笔墨当随时代”的警语,目的在于告诉人们,真正的画家要立足传统、推陈出新,就必须以造化为师,心生境界,在与自然的对话中找到自我。否则,泥古不化的模仿和无病呻吟的矫揉造作都不可能寻到艺术的真谛。
《岠嵎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6年
铺陈宣纸,以笔蘸墨,面对风景写生,需要删繁就简、缜密构思。写生的过程也需要胆大心细、勇于取舍、以小见大、虚实相生。只有这样才能够收取一张满意的——凝聚着自己独立思维的艺术作品。郭峰先生走进乡村、走进自然,首先面对的就是,怎样在凌乱芜杂的山石堆积和植物繁茂枝叶穿插中发现画面。哪怕是一座土丘、一栋经年不修的房屋和随意置放的家什,都必须认真面对,精心设计。不然,写生就会成为毫无生气、没有血肉的物象拼凑和墨色涂鸦。显然,画家郭峰先生的每一幅绘画写生,都是经过心与物的交流所得。他在横涂竖抹的点、线、面中,营造了一个当代画家在自然面前所做的思考,也勾画了一个当代画家对于艺术创造中形式美感的理解和诠释。
《岠嵎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6年
西洋人自中世纪结束以来,就一直追求风景写生中焦点透视的视觉准确性。到十七世纪荷兰画家霍贝玛的作品《米德尔哈尼斯的乡间小道》,基本完成了西洋绘画追求焦点透视准确性的心路历程,这可能也是西洋人自然科学精神的本质所致。中国画则不然。中国人自古就追求“天人合一”的宇宙精神,因之在艺术创造中也就特别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唐代画家张躁的这一艺术主张,一方面要求画家要直面生活,在生活与自然中寻求艺术灵感,另一方面又要求画家不要被动地照搬自然,做自然的俘虏。而要充分地发挥人在自然面前的主观能动作用。二者是相互关联和互为统一的。
《故乡行》 50cm x 50cm 2017年
的确,迄今为止,人类所有的创造灵感,都离不开大自然的启迪。人类精神家园的无量空间,也都离不开生活与自然的不断充实。中国画家依靠自然的准绳来张扬人的精神,这是中国民族艺术所以能够与世界对话,自立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根本。
《博山池上写生》 50cm x 50cm 2017年
正是基于这样的民族情感我们发现,在郭峰先生的作品中,没有过分地追求所谓焦点透视呆板的教条,也没有盲目杜撰的所谓美好形式。笔墨和皴法,是画家继承传统、借助古人智慧来开启当代艺术之门的钥匙;画面的形式处理则既传承了“澄怀味象”、“境由心造”的美学精神,又融合了西洋绘画的透视原则。至此,写生的意义,在郭峰先生的作品中一目了然、韵味十足,活生生显示了画家对于生活与自然的真情实感和由衷热爱;创造的精神,在画面的疏密构成和虚实逻辑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真实生动的生活与自然,在画家的笔墨控制下,幻化出悠悠的故乡情调和生生不息的人性文脉。
《博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7年
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丢失了很长时间的自然情结、和谐情结和人性情结开始回归。享用着飞快的车船速度和电子信息带来的方便,肯吃着信手拈来的生猛鲜味和名贵山珍,却日益使人们变得闷闷不乐并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生存危机。
《博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6年
人类追求精神家园的温馨和寻求和谐自然的抚慰变得如此迫切。因此,到生活与自然中寻找灵魂栖息地,成为当下人们梦寐以求的时尚。然而,我要说的是,但愿我们不要总是迷恋时尚,因为有些时尚是稍纵即逝的。陌生的东西有时可以成就我们追慕新鲜的心理诉求,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鲜都会成为永恒和必然。
《岠嵎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6年
有些时尚在表面上、局部上看来貌似时尚,实则却是曾经丢失的永恒。作为艺术家,守望永恒和开拓创新并不矛盾。矛盾的是,当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走出很远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径,原地徘徊却又感叹生命如此短暂时,我们的一切努力和一切探求变得如此单薄无力。
《乡山雨后》 125cm x 245cm 2015年
写生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对待写生的态度。在生活与自然中寻找艺术灵感也并不难,难的是我们在生活与自然面前作逃避状,而最为难堪的是,有些人不敢亲近自然、藐视自然甚至抛弃自然。郭峰先生的写生实践和他所收获得成果使我们看到,一个画家的生命只要与生活和自然的命运息息相通、相互依赖,那么,他的艺术就会不断地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和愉悦灵魂的生命符号。
让我们再一次屏住呼吸,聚集力量,在生活和大自然的地平线上奔跑吧!画家郭峰先生已经为我们做出榜样。他的无畏精神和扎实作风是这个时代的总体要求,也是历史上每个时代永远倡导的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愿郭峰先生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2010年6月6日于山东大学
《山岚秋气清》 125cm x 245cm 2014年
心境 自然
品读郭峰的画作,心情愉悦,豁然开朗。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丘,都赋予了生灵精气,当视觉神往聚焦在画作的瞬间,心灵得到了净化,灵魂得到了荡涤,整个身心情绪都在感染的氛围中迸发出激动的震撼。吾对绘画艺术理解不深,知之甚微,半瓶醋都不敢称谓,但我能读懂郭峰其人,真诚厚道,质朴善良,执著坚韧。也能读懂其作品,灵巧隽秀,气韵透彻,酣畅淋漓,有正能量,浓烈满满。
《河北写生》 50cm x 50cm 2013年
郭峰曾和我是同事,更是挚友。时年,我在任职五年,一个锅里摸勺子,结下深厚友谊。至今,情缘聚结真诚仍在。几经磨砺,风风雨雨。郭峰,艺术造诣,日益饱满,成绩斐然,人文个性,彰显张力,稳步迈向成熟,令人瞩目。如今,他已是中国美协会员、山东美协理事、威海美协主席、威海画院院长、。用平常眼光审视,足以见得郭峰为人品行艺术品位价值体量达到了高点水准,在“份儿”上了。然而我更看重的是,他荣获了“山东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是为数不多的其中之一。德艺双馨才是艺术工作者境界的升华和思想的沉淀厚重,不是一幅幅带色彩的苍白宣纸,更不是宣纸平方的价钱交换。我赞称郭峰的人品德行与他的艺术作品完美融合的高尚境界。
《河北写生》 50cm x 50cm 2013年
心境自然。是郭峰艺术创作的形象个性和深切感悟。爱默生认为:“自然是精神之象征。”他在追求艺术的旅途中,始终坚持走进大自然,与大自然对话,用一颗火热的心,去认识理解温暖自然,历境炼心,自在而行,师从自然,内敛守诚,在天地自然中找回理智与信仰,心境自然入画屏。大自然,大自在,大狂奔,大快乐。这是与天地会心的最高境界。“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郭峰,一张宣纸,一支画笔,一块画板,穿行于山水之间,把自己的心与自然的生命力对接,凸显了心与天地、山石、草木、流水的厚重内涵交会,心灵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其共呼吸,相互依存、相互照拂,把自己的精神生命体合乎自然的旋律,而奏响艺术的洪钟大吕。郭峰的作品之所以朴实无华、韵味无穷,因为他汲取了大自然丰富营养和精华,感悟其中的奥妙,升华了自己的境界,沉淀了自己的思想,而不是一幅幅带色彩的宣纸。
《河北燕山写生》 50cm x 50cm 2013年
美学家李泽厚在其著作《美的历程》中写道:“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豪华,顺应自然胜过人工造作。”庄子所言:“与天地精神往来。”郭峰走进山水林木之间,描绘自然世界的美,实际上是心灵对自然美感悟的真诚释放,甚至可以说,是对自然最深刻的一种情感,每一笔,每一个线条,每一幅画作,都那么饱含深情,感悟内心的一种呼唤。
碧水青山唯我情,
道法自然亦精神。
历境炼心我独行,
天地自然绘美伦。
寻觅真谛气深稳,
自然相融有神韵。
境入画屏心自醉,
超然自在快乐人!
这就是郭峰。
李富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威海市作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威海市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
201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