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国学知识
秋天的景色还没赏够,冬天就要来了。
在冬天到来前,让我们向秋天道一句最温柔的再见......
来源:诗词天地(ID:shicitiandi)
迎来霜降我们就要送走秋天了,霜降之后,渐渐入冬,诗经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露水成霜是季节的轮回,也是自然的奥妙,且让我们在诗中,和最美的秋天道一声再见......
![]()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
《舟中杂纪》
元·王冕
老树转斜晖,人家水竹围。
露深花气冷,霜降蟹膏肥。
沽酒心何壮,看山思欲飞。
操舟有吴女,双桨唱新归。
《斫竹》
唐·杜牧
寺废竹色死,宦家宁尔留。
霜根渐随斧,风玉尚敲秋。
江南苦吟客,何处送悠悠。
![]()
《岁晚》
唐·白居易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冉冉岁将宴,物皆复本源。
何此南迁客,五年独未还。
命屯分已定,日久心弥安。
亦尝心与口,静念私自言。
去国固非乐,归乡未必欢。
何须自生苦,舍易求其难。
《泊舟盱眙》
唐·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
《秋词二首》
唐·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
《赋得九月尽》
唐·元稹
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
玄阴迎落日,凉魄尽残钩。
半夜灰移琯,明朝帝御裘。
潘安过今夕,休咏赋中愁。
《商去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霜月》
宋·陆游
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
惊鸦时绕树,吠犬远随人。
《出郭》
唐·杜甫
霜露晚凄凄,高天逐望低。
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
江城今夜客,还与旧乌啼。
![]()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唐·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秋山寄陈谠言》
唐·王昌龄
岩间寒事早,众山木已黄。
北风何萧萧,兹夕露为霜。
感激未能寐,中宵时慨慷。
黄虫初悲鸣,玄鸟去我梁。
独卧时易晚,离群情更伤。
思君若不及,鸿雁今南翔。
![]()
霜降,仿佛是入冬前的最后一场狂欢,留一个诗意的尾声,迎接冬的到来。
![]()
![]()
霜降为何不降霜?
![]()
初冬的信使“霜降”到来,申城却是一派刚入秋的样子:秋高气爽、蓝天白云、落叶缤纷……是否是二十四节气不准确了?实际上,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性受到地理条件限制。二十四节气的气候特征是根据黄河流域的特点而形成。
霜降节气期间,北方多地会出现霜花,逐渐入冬;华东地区正在秋季当口;而南方正是由夏入秋的过渡期。“霜降”一词,更接近华北的气候特点。早在半个月之前,东北地区、西北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冬天,比如沈阳早就在10月10日就正式入冬。
一般而言,霜降节气期间,上海秋高气爽的特点更为明显,常年平均气温为17.0℃,平均降水量为25.0毫米(以徐家汇站为代表,以10月23日至11月6日计)。气温多在13至21℃之间,白天最高气温很少超过25℃,恰恰吻合本周的天气情况。
在这样“温暖”的天气下,上海是“霜降”不降霜,那上海的“霜”何时能够到来?上海市气象服务中心首席服务官张瑞怡表示,虽说天气更凉,但申城此时还远没有到降霜的时候,据统计,上海常年平均初霜日要到11月下旬。
秋天的天总是更蓝?
古人在霜降节气留下不少经典名句,比如左河水的“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正如诗句所言,秋季天空的色彩似乎总是更为分明,傍晚的夕阳更红,晚霞更艳,其实,白天天空看起来,似乎总是更蓝。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艳曾表示,“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是由于气压、气温、湿度、能见度等方面共同造成。经过夏天雨季的集中“冲刷”之后,空气中的颗粒物沉降效果明显,大气中的尘埃杂质微粒大为减少,使大气透明度大大提高。而秋季空气在高压下沉气流控制之下,也抑制了污染物的上升运动。
因此,秋天的大气在四季中最为纯净,空气最为清新。据瑞利散射定律,由于尘埃等较粗的微粒及小水滴的减少,使天空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比例明显增多,故而秋季的天空更蓝、更高远。
虽然“秋高气爽”的天气让人感觉十分舒适,但是秋季之后的白昼缩短黑夜拉长,由于缺少云层的“保护”,平均日照时数并没有减少,紫外线的强度也没有减弱,所以还要继续做好防晒措施。此时,空气比较干燥,所以平时生活中要多补水,以防皮肤干燥和缺水。
![]()
![]()
![]()
霜降是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
气候干燥多变,气温骤升骤降,
易受外来病邪的侵袭
引发感冒、咳嗽等不适症状,
特别是正处于生长发育中、
抵抗力相对较弱的孩子
需特别注意,不要生病了哦
![]()
霜 降 三 候
一候豺乃祭兽
二候草木黄落
三候蜇虫咸俯
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
霜 降 养 生 三 防
防秋燥
霜降节气,天干物燥,易上火,皮肤干燥,注意补水,多吃些润燥生津、清热解毒及有助消化的水果蔬菜,例如银耳、莲藕、柚子、柿子,少食辛辣食物
防感冒
霜降节气逐渐转凉,是流行性感冒多发的季节,日常饮食中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A及维生素E的食品,增强肌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如动物肝脏、坚果等。
防秋郁
露结为霜,万物枯损,霜降前后情绪比较容易低落、沉郁。注意早睡早起,适当进行户外运动,保持平和愉悦的心情。在食物摄取方面适当多吃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牛羊肉和豆制品等。
![]()
补 冬 不 如 补 霜 降
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秋后天气渐凉,养生专家表示,霜降时昼夜温差加大,饮食宜进补,把握“滋阴润燥”的原则,增强体质,为寒冬甚至来年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三 款 霜 降 营 养 食 谱
=白果萝卜粥=
![]()
[ 功效]
固肾补肺,止咳平喘。
[ 做法]
萝卜洗净切丝,放入热水焯熟备用。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待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花生米大枣烧猪蹄=
![]()
[ 功效 ]
滋补肾阴,补血益气
[ 做法 ]
1.花生米、大枣置碗内用清水洗净、浸润;
2.将猪蹄出毛洗净,煮四成熟捞出,用酱油拌匀;
3.锅内放油,上火烧七成热,将猪蹄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在炒锅内,注入清水,同时放入备好的花生米、大枣及调料,烧开后用小火炖烂即可。
=木耳芝麻饮=
![]()
[ 功效 ]
凉血,止血,乌须,补肾
[ 做法 ]
将黑木耳用湿水泡发2小时,去蒂,撕瓣。黑芝麻炒香。将黑木耳、黑芝麻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置中火煎熬1小时,滗出汁液;再加水煎熬,将两次煎液合并,放入白糖拌匀即成。
![]()
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凉。
小径清幽烟霭霭,金风萧瑟野茫茫。
雁鸣长空排斜阵,花陨残荷对夕阳。
云淡天高陶菊傲,羊肥牛壮满粮仓。
——《霜降》
![]()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落叶缤纷。
![]()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
![]()
“傲骨寒霜”从哪里来?
天降寒霜,那么这“寒霜”是从何而来的呢?霜是水汽凝成的,水汽又怎样凝成霜呢?
![]()
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形成露和霜的气象条件是晴朗微风的夜晚。夜间晴朗有利于地面或地物迅速辐射冷却,微风可使辐射冷却在较厚的气层中充分进行,而且可使贴地空气得到更换,保证有足够多的水汽供应凝结。
![]()
秋天的夜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
因为霜只能在晴天形成,所以有“浓霜猛太阳”的说法。有《霜降》诗云:“时逢秋暮露成霜,几份凝结几份阳。荷败千池萧瑟岸,棉白万顷采收忙。”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豺乃祭兽”这个词最早出现在《逸周书》中:“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又曰:“豺不祭兽,爪牙不良。”意思是说豺狼开始大量捕获猎物,捕多了吃不完的就放在那里,用人类的视角来看,就像是在“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
![]()
二候草木黄落。秋尽百草枯,霜落蝶飞舞。秋天,西风漫卷,催落了叶,吹枯了草。逐渐寒冷的气候,将大自然所有的生命力进行了一次次毁灭性的摧残。翠减红消,雁影无踪。而人的情感,也进入深沉的低谷。离愁别恨,凄风苦雨,尽皆展示深秋的悲苦,触及人心。
![]()
三候蜇虫咸俯。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此时的大自然,是一种寂静的美。经过了生机勃勃的春,热闹蓬勃的夏,收获喜庆的秋,生命的轮回,又进入休眠的状态。蜂蝶不见踪迹,蜇虫无声,都为经历漫长的冬天而作准备。那是以修行的姿态,期待来年的新生。
![]()
霜降习俗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有一种小范围的菊花会,是富贵人举办的,不必出家门的。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广厦中,前轩后轻,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喝酒赏菊,赋诗泼墨。而北京文人多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举行菊花会。
![]()
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
![]()
霜降美食
柿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
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加之吃柿子不仅可以防寒保暖,而且还能补筋骨,因此人们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板栗
霜降吃栗子主要有两个功能。其一,板栗具有健脾养胃的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健脾开胃,气血调畅之后自然可以治疗气血亏虚。除此之外,板栗有一定的补肾作用,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对人体免疫力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抵御风寒作用。
![]()
牛肉
不少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降这天,早餐吃牛河炒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是牛腩煲之类的来补充能量,祈求在冬天里身体暖和强健。除牛肉外,羊肉与兔肉也与霜降相宜。
![]()
白萝卜
在山东地区,有句农谚是“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所以山东人霜降期间喜食萝卜。在菜肴比较丰盛的情况下,可以做一个白菜萝卜汤,不但味道鲜美,还可以加速消化,养胃暖身。
![]()
鸭子
霜降要喝老鸭汤。鸭是为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中医认为鸭肉性偏凉,鸭是为餐桌上的上乘肴馔,也是人们进补的优良食品,也是秋季祛燥、霜降吃啥:润肺的养生食材。每到霜降时节,闽台地区的鸭子就会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
![]()
美文
申赋渔丨光阴
人们喜欢用露水来表示秋色的深浅。刚入秋不久,草叶上的露水晶莹剔透,惹人怜爱,“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这时候的秋天,名为“白露”,透着年轻人诗意的缠绵。秋意渐浓,寒气加重,进入“寒露”,露水触手冰凉。此时的秋天,在落拓的诗人看来,一如人到中年:“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再往后半个月,是“霜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大地如老人的两鬓,一片斑白——秋天的露水,竟形象地概括了人的一生。连曹操也发出这样的感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然而“霜降”,又是一年当中最美的时节。漫步于山野当中,抬起头来,层层叠叠的山林,显出不同层次的色彩。经过风霜后的林木,是那样的庄重、深沉和含蓄,甚至每一片树叶,都变得成熟而优雅。“霜叶红于二月花”,那种红,直往心里去,像火一样。
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子墨封尘雪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