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作为财务人员耳朵都听得起老茧了,但是真要做到这两点,其实挺不容易的。我来谈谈在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以及自己的思考。
在我们单位固定资产盘点的范围包括电子设备、机器设备、运输设备、房屋建筑物四个大类。一般我主要参加了机器设备和房屋建筑物的盘点工作,在这个盘点过程中,有那么一点想法。
账账相符。一般可能就认为是财务账和部门固定资产台账相符。我觉得除此之外,还可以考虑部门维修台账。这样可以对固定资产的实际状况有更全面的了解。
账实相符。那么这个实是哪些?数量金额、名称、型号、地点、使用部门都要相符。资产的状况相符吗,属于在用、停用、闲置还是报废。停用的固定资产是长期停用,还是季节性停用。
在盘点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固定的设备好盘,流动性大的设备不太好盘。比如维修部门的固定资产,我们实际盘点的时候,设备在谁那,在哪个车间一下子难以确定。科研部门有可能存在几个部门共用一台甚至几台设备,因为是共用的就谈不上外借,所以流动性会比较大,就增加了盘点的难度。
一个有责任心的员工,尤其是有责任心的老员工是企业的宝。老员工不仅熟悉生产流程,同时对固定资产的状况也很了解。在实地盘点时,如果是一个有责任心的老员工可以大大提高盘点的效率。我在车间盘点时,就遇到了一个车间主任,对自己车间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善,新增的设备都没有及时贴上标签,尤其是那些有一定使用年限的设备。结果导致我们几个人,在那绕圈圈。复盘时,再次检查设备时,我发现居然存在标签重复情况。
部门固定资产台账一定要及时登记。比如固定资产发生了借用、转移以及闲置、停用。登记好台账,也要保存好原始单据,比如借用单、转移单以及停用和闲置批复。盘点时有些部门,对自己部门的固定资产会绘制图纸,根据图纸查找确实方便很多。但在实际盘点时,仍然存在差异,究其原因有车间改造,原来的设备已经转移了,设备外修等,而图纸和台账没有及时更新。盘点中,我发现有些部门拿着的盘点清单,纸张都是皱巴巴的,甚至破损了,显而易见他们已经自己盘点过了。我觉得在盘点通知后,部门先全面盘一下,确实可以提高实盘的准确性和节约时间。另外一方面也存在弊端,因为我们监盘人员,对一些设备并不了解,尤其外面看都差不多的那种,很难分清。如果只是为了应付我们,很可能会出现指鹿为马的情况。
我们盘点的流程是:盘点通知——盘点计划——盘点——盘点报告。财务人员要对各个盘点后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然后出具盘点报告。准则规定,未使用的固定资产应计入管理费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分情况了,季节性停用,还是计入制造费用,如果是长期停用或者闲置就不能再计入制造费用。同时,对于闲置的固定资产,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如何计提减值呢。
准则上说,固定资产存在减值迹象,应当估计其可收回金额,然后将所估计的资产可收回金额与其账面价值相比较,以确定资产是否发生了减值,以及是否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并确认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资产可收回金额的估计,应当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由于现实中,有些设备是根据生产需用,量身定制的,公允价值不容易确定。考虑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时,要结合市场行情,比如我们有个产品前一年价格下跌了,可是到了第二年价格又回暖了。而且,固定资产一旦计提减值,就不能转回的特性,也对实际账务处理增加了难度。经营环境、行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的发展变化等和实际的账务处理息息相关,对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未来的盘点是什么样子的?在存货盘点和固定资产盘点时,是不是对这些资产贴上条形码,只要机器人一站一扫描,资产的相关信息就一一进入数据库。我们只要坐在电脑前,就能了解资产的相关状况了。从新闻上看到,世界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大会召开时,相关人员就提到了机器人已经朝智能化发展,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数据管理,智能机器人时代,大势所趋?我在和同事聊起这个话题时,他说企业的目标是把员工训练成机器人。事后想想,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员工像机器人一样,只要被下了工作指令,就像机器人那样百分百的执行,效率会有提高,不过话说回来,那也扼杀了我们的创造性呀!把员工整成机器人,把机器人整成人?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