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信每一位“身经百战”的同学都知道:在说明文阅读中,有关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方面的问题,几乎是逢考必考的。有很多同学在这方面失分颇多,很是可惜。相信你读了本文,这方面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考出一个优异的成绩!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体现在修饰语、限制语上,词性上常是副词。我们先来看看这样的词语有哪些:
1、 表示约数:约、大约、近(30米)、(30米)上下、左右
2、 表示确数:30倍、1/5 、30%、一千三百多年
3、 表示程度:最(多)、至多、几乎、全部、
4、 表示时间:当时、刚才、刚刚、有时候
5、 表示范围:大多数、大部分、遍及、一般
6、 表示频率: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往往
以上就是常见的考试用词,记住“表示”后的意思即可。下面通过几个例子来具体谈谈这类问题的具体处理方法。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往往”有什么作用?
答:“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A种题型的处理方法:
①解释词语意思 (第一处划线)
②带词解释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二处划线)
③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第三处划线)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替换?
答:不能。因为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了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总是” 表明一直如此,没有例外;使用“总是”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如果换了,就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种题型的处理方法:
①表态:不能替换;(第一处划线)
②定性:解释原词意思或带词解释句子;(第二处划线)
③定性:解释所换词语意思;(第三处划线)
④若替换,句子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第四处划线)
⑤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周密性。(第五处划线)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例题:“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这句话中的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去?
答:不能删去。因为 “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如果删去就说明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 “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种题型的处理方法:
①表态:不能删;(第一处划线)
②定性: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第二处划线)
③若删去,句子意思变成了“…”这与事实不符合,表达不准确(太绝对了);(第三
处划线)
④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四处划线)
当然,在实际做题中,不必像上面那样一板一眼,但是,定性解释、带入分析和加上尾巴三方面不可缺少。相信你掌握了以上方法,这方面的问题将不成问题。
该文比较实在,感谢老师的分享,需要下载该文档,请访问“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