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采访的时候,董频刚刚做完一个喉癌手术。“头颈肿瘤范围很广,包括咽喉、甲状腺癌、鼻窦颅底肿瘤等,我主要治疗喉癌和下咽癌,今天刚刚手术这个病人属于早期下咽肿瘤,这种情况下通常有两种手术,一个是激光微创手术,一个是开放的常规手术,常规手术要切开气管,我这里有个发明可以不切开。”
说到这个手术的发明,董频说,来源于病人的启发。“激光微创手术,从喉内做,但是有死角,有些病人不适合,但是常规手术要切开气管,术后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水肿,导致病人窒息死亡。”
2000年来了一位病人,既不愿意做激光,也不想在气管上打洞,董频犯愁了,因为常规手术没有这样做过,只能尝试,病人喉腔比较大,当时喉气管较大可以放两根插管,冒险不打洞,把喉腔拉大了一些,手术后的结果皆大欢喜。他发明的这项非气管切开手术,叫额侧位垂直半侧手术,“我查了资料,国外有先例,但不完全一样。我在国外基础上做了改良,不用切开气管,切口做到了跟甲状腺手术差不多的水平。当然,不是所有病人适合做额侧位手术的,有些确实需要切开气管,不能唯一种技术论。”
他说上了手术台,立马进入状态,不管有什么问题都不能着急,手术本身就是高度紧张的,除了注意自己的情绪外,还要调动护士和助手。“大家都是想做好工作的,我很少说他们,通常会调侃几句让大家放轻松些 ,一台手术的合作者都很快乐,我是个快乐的刀客。”
“快乐的刀客”不是一蹴而就的,董频说,这是经验积累后的水到渠成,首先是解剖熟练,其次是判断的准确性,“知道哪里有血管,先把血管稍微分开,再下刀,胆大心细。有时候判断不准确血管破了,那也不能慌了手脚。比如一台颈动脉体瘤手术,肿瘤长在动脉分叉的地方,动脉血管本身是有问题的,血管爆了,当时我心里也紧张,但是不会表现出来——我一紧张大家都慌了,必须冷静果断处理——先压住血管,迅速解剖分离,把血管结扎一下,再回头理清是主干血管分支还是小血管分支,处理细节。”
董频在手术中的状态是快乐的,手术速度较快,同样的手术别人做三个小时,可能他一个小时就收工了。“除恶务尽是我的追求,手术漂不漂亮不是主要目的,单纯比较创口大小也是没有意义的,首先是要保证效果,要实用。不过,我能切三公分的伤口,就不会去切五公分。切口大小以不影响手术操作为前提。”
董频的科室经常收治“老大难”病人,这已是司空见惯。常有二级医院把复杂病人送来给他,“比如有病人高龄,肝癌术后、肝硬化、肝功能差,同时又是喉癌和下咽癌,怎么办?有手术指征的,我们就尽量做。但是有些肿瘤晚期病人,我们知道他手术之后没有什么效果,反而造成更大的损害,或者病人身体条件特别差,心脏承受不了麻醉,那实在没有办法做。”
“做手术就像在完成一件艺术品,手术做得完美,自己也开心,特别有成就感。”董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