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股民画像:高学历低智力 超7成靠打听消息
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投服中心)联合上海证券交易所于近期组织实施了问卷调查,通过“风险知多少”问卷调查投资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
。问卷首先对投资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投资经验、投资总额等投资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此次调查的投资者的基本情况,同时也可与总体投资者的情况进行比较,以窥探二者间的差别,判断此次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其次,调查了投资者的投融资情况,以了解投资者的基本投资情况,同时也可对投资者进行分类,以窥探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对风险认识的差别;其次,问卷调查了投资者对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了解程度,以量化分析投资者对各项风险的认识;最后,问卷调查了投资者对不同风险的关注程度、风险来源的认识、风险防范的认识等内容,以了解投资者面对风险时的实际情况。
供企业、投资人、券商、投行、风控等相关人员参考交流
1、投资者调查工作进展情况
整个问卷调查工作历时四周,投资者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声音调研平台”参与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5429份,问卷回收率100%。参与调查投资者的开户券商为中信证券、中国中投等23家证券公司(详见图1)。问卷采用SPSS22.0进行分析。整个问卷的Cronbach(克隆巴赫)α系数为0. 874,信度很高,说明问卷有很好的内在一致性和稳定性,问卷整体具有很好的可信度和可靠性。Cochran Q检验值为316475.118,相应的概率为0,说明投资者间问卷结果有显著的差异。
图1:参与调查投资者开户券商比重
2、投资者基本情况
图2:投资者年龄分布情况
图3:投资者受教育情况
图4:证券市场投资经验分布情况
图5:证券市场的投资总额分布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了投资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投资经验和投资总额情况:“新生代”(95后)投资者比例很低;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不同年限的投资经验比例分布均匀;投资总额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龄层方面,主要集中于50岁以上、31-40岁和23-30岁,三者合计78.63%;22岁以下的投资者仅占2.65%。受教育程度方面,69.57%的投资者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投资者占5.77%;30.63%的投资者学历为高中、中专及以下。投资经验方面,45.63%的投资者有超过5年的投资经验;但还有4.7%没有证券市场投资经验。投资总额方面,近八成投资者为投资总额在5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和总体情况相当。其中,37.54%在10万元以下,39.91%为10-50万元。
3、投资者持股情况
根据对投资者持股情况的调查,投资者分散风险意识不强,且频繁交易,交易行为不够理性。
调查结果显示,一般同时持有三只以上股票的投资者仅占27.45%,而持有1-2只股票的投资者近50%,投资组合出现集中化,投资者构建多样化的投资组合、进行风险分散的意识较低,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投资者过度自信或投资习惯造成的。
图6:投资者投资组合情况
图7:投资者股票持有时间
投资者选择持股时间为1-2年的比例为17.37%,选择持股时间超过2年的比例仅为8.86%;绝大部分投资者一般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都不超过1年,有投机和过度交易之嫌,而事实上,投资者在短期内频繁交易也将造成交易成本的大幅上升。
图8:投资者的投资依据
调查显示,投资者买卖股票的选择依据不够理性。
选择公司信息披露(年报、半年报、季报、临时报告)、分析师或咨询师等作为依据的投资者超过了50%;选择其他基本面分析、技术面分析的投资者也超过了40%。但是,选择朋友荐股的投资者也接近五成,依赖打听消息的投资者则占21.74%,这体现了许多散户投资者不成熟的投资心态,而这些不理性的选股行为容易造成羊群效应,无形中加大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不利于投资者作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4、投资者融资情况
投资者有融资经验的比例不高,融资渠道主要为证券经营机构,融资杠杆不高,投资者对于融资买卖股票较为谨慎。
图9:投资者的融资情况
参与调查的投资者中,仅39.84%有融资经验。在融资渠道方面,73.2%的投资者选择会通过证券经营机构融资,35.94%选择亲戚朋友,22.8%则选择了银行等金融机构。
在融资与本金的比例方面,在有融资经历的投资者中,45.40%的投资者会将融资与本金的比例控制在50%以内,42.67%的会控制在50%-100%,仅0.65%的会达到甚至超过200%;而与之相应,这三个比例在没有融资经历的投资者中分别为:67.85%、24.46%、0.80%,显示了没有融资经历的投资者更为谨慎的态度。
5、投资者盈亏情况
投资者对自己的投资业绩认识较为清楚。
图10:开户以来,投资者的盈亏情况
达到50.43%的投资者自开户以来的投资是亏损的;44.83%的投资者是盈余的,但31.22%的投资者盈余低于30%,仅有2.62%的投资者盈余超过了100%;仍有4.73%的投资者不清楚自己的投资业绩。上述结果暂未考虑投资者盈亏与大市的关系,事实上,行为金融学相关的研究表明,“大概仅有5%-10%的散户投资者可以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有持续跑赢市场的优异表现。”
投资者投资出现亏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显示了明显的过度自信、过度反应、处置效应、羊群效应等多种不理性行为,也有频繁交易、锚定效应、“风险幽闭症”之嫌。选择“股市暴跌后急抢反弹”、“重仓强势股”、“易冲动,容易受道听途说的消息影响”的比例均超过了40%;选择“宁可小跌,也不长套”、“频繁操作”的比例也超过了20%,选择“盲目地多买股票以分散投资风险”的比例也接近20%;而选择“遭遇上市公司、中介机构或机构投资者的违法违规行为”的占比不足10%,,,因为没有明显证据表明这不足10%的投资者损失不是惨重的。
6、投资者对系统性风险的了解情况
根据是否可以被分散,金融风险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其中,系统性风险为不可分散的风险。非系统性风险为可分散或可回避的风险,主要影响单一证券。
对于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61.91%的投资者更关心系统性风险,但投资者又没有选择充分分散的投资组合,这两者间的矛盾揭示了投资者可能在关注风险时并不理性。
投资者对各项系统性风险认识水平不高,仅为基本了解,平均得分为3.071(满分为5分)。通过配对数据的相关性检验发现,各项系统性风险的平均得分与整体风险的得分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79,且高度显著);通过配对数据的非参数统计检验发现,配对T检验的T值为7.286,相应的P值为0,说明各项系统风险的平均得分显著地高于总整体风险的平均得分,投资者对系统风险更为了解。类似的也发现,投资者对系统风险的了解得分的确高于非系统性风险。对各项系统性风险的调查结果显示,各项系统性风险的平均得分在2.980-3.138之间,详见表1。
注:“平均得分”为各项系统性风险的平均得分;“整体平均得分”为所有单项风险的平均得分。
投资者对各项系统性风险的关注较为分散。
系统性风险中,投资者选择关心政策风险和宏观经济风险的比例均超过了60%;选择购买力风险和利率风险的比例也超过了40%;选择市场风险的比例接近40%;选择汇率风险的比例接近30%,从投资者的角度对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显示了一定程度的关注。
图11:投资者对各项系统性风险的关注度
7、投资者对非系统性风险的了解情况
投资者对各项非系统性风险认识水平也不高,仅为基本了解,平均得分为3.030。通过配对数据的相关性检验发现,各项非系统性风险的平均得分与整体风险的得分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79,且高度显著);通过配对数据的非参数统计检验发现,配对T检验的T值绝对值为7.251,相应的P值为0,说明各项非系统风险的平均得分显著地低于总整体风险的平均得分,显示投资者对非系统风险不甚了解。类似的也发现,投资者对各项非系统性风险的了解尚不如系统性风险。调查结果显示,各项非系统性风险的平均得分在3.003- 3.089之间,详见表2。
注:“平均得分”为各项非系统性风险的平均得分;“整体平均得分”为所有单项风险的平均得分。
投资者对各项非系统性风险的关注也较为分散,但较各项系统性风险的关注集中度高些,这从各项非系统性风险的平均得分的离散程度也可看出。
非系统性风险中,投资者选择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比例均超过了60%;选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比例也超过了50%;选择操作风险的比例接近40%;选择其他风险的比例接近10%。
图12:投资者认为非系统性风险的其他来源分布情况
投资者认为非系统性风险其他的来源主要是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将近70%的投资者认为非系统性风险来源于“操纵市场”行为;;超过50%的投资者认为还来源于“上市公司违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内幕交易”;选择来源于“上市公司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投资者也几近40%;而选择“各种荐股消息”、“个人自身投资能力”的比例仅刚超过20%。可见,,并对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行为的合法合规有着更高的期望。
8、投资者风险防范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投资者风险防范状况不容乐观。
仅89.80%的投资者在开户的证券营业部参加了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测评,这表示证券公司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仍需从严执行。选择通过“交易系统的交易风险揭示”、“证券公司网站和现场的投资者教育栏目”、“证券公司组织的培训”获取风险提示的投资者均超过了60%;选择通过“交易所或协会的网站”的投资者不足40%;选择通过“证监会的网站”的投资者仅20%;而事实上,证监会和交易所或协会的网站发布的信息最为权威,因此,、自律组织等需要对自身的网站加强宣传,提高在普通投资者之中的影响力。
在选择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时,几近70%的投资者选择了“风险分散”,而这与投资者投资组合不够分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验证了投资者对风险的认识不清;选择“风险对冲”的投资者几近60%;选择“风险转移”、“风险规避”的投资者均超过了40%;选择“风险管理”的投资者也超过了30%,这一比例超过了选择认为非系统风险来自于“个人自身投资能力”的比例,这对投资者自身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证券风险虽然是多方面造成的,但投资者自身对风险认识不够明晰,并且热衷于跟风投机行为,不利于理性、高效的证券市场的形成,反之也更为加大了市场的波动和风险。
9、投资者建言献策
本次问卷调查仅收到不足200条建议,投资者参与度仅2.56%,投资者并不踊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投资者可能较为缺乏风险意识,或对风险不是很了解。
图13:投资者建言献策分类情况
、适当性、违规行为、政策干预和投资者教育方面。“多给中小投资者办点实事” 是来自投资者的呼声。.
,投资者认为“三公是这个市场存在的根基”,,多为中小投资者争取权利”,“多规范市场”,,加强信息披露”、“信息透明、准确”;,以及对金融行业的规范治理”、建议“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工作”,、合法性”。
适当性方面,投资者希望“放宽各金融产品的投资者准入条件”,希望“尽快完善金融市场,取消散户单边交易壁垒,散户和机构最大的不同是机构可以做空以对冲做多的风险,而散户只能做多”,建议“推出更多的对冲基金和杠杆型基金”。
违规行为方面,投资者认为上市公司常出现“操纵股价”、“信息披露违规”等违规行为,“上市公司或市场参与各方的违规成本太低,极易导致市场乱象,散户吃亏”,,,加大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让中小投资者维护权益渠道变得简单容易”,建议“尽早建立健全法制公平的市场环境”,建议“大力打击操纵”。.
政策干预方面,投资者期望“严格执行证券法”。另外,投资者认为,认为“政策面的控制太多,影响正常交易走势的风险”,应及时披露宏观政策的导向,“减少政策性干预”,,“适度开放”。
投资者教育方面,投资者希望“加强投资者教育,,还市场公平、公正”,希望“多加强培训”、“多信息渠道了解投资中的风险”;此外,投资者认为“问卷上的风险已提示得太全面了”。
(文章引用: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时报网、华尔街见闻ID:wallstreetcn王维峰、投资者报)
2016中国证券投资者结构全景分析
作者:蒋健蓉 龚芳 陆媛媛
来源:SWS政策研究(ID:SWSPOLICY)
主要结论
提出中国证券投资者类别五分法。由于一般公开数据中的“一般法人”项包含了多种类别投资者,无法反映我国证券投资者结构的真实情况。我们根据细项数据的整理,提出了投资者类别五分法,即将投资者分为五类:一是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包括境内公募和私募基金、证券、保险、信托等资管机构及其资管产品等;二是产业资本,包括各类产业集团及其投资公司;三是政府持股,、财政部、、建银投资及地方国资运营平台直接持有的股份,此类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多为国有出资人代表,这部分统计不包括证金和汇金资管的持股;四是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以QFII、RQFII为代表的境外投资机构;五是个人投资者,即以个人名义直接参与的投资者,其中也包括部分个人大股东。
2016年中国证券投资者结构呈现三大变化:一是个人投资者持股比重为40%,相对2015年有所下降,但仍居于历史相对高位水平;二是专业投资机构持股市值比重持续提升至16.3%的水平,达到2009年来的峰值水平,与2015年相比,正好个人投资者持股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上升了1.8个百分点,主要增长贡献力量来自于私募基金,体现了私募基金发展对改善投资者结构的积极意义,同时专业机构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直接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与市场环境直接相关,这从侧面反映出专业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环境并不悲观;三是股权分置改革后,由于原非流通股的逐步全流通,产业资本的持股占比在股改后显著快速提升,从2006年的仅4.3%占比持续上升到2012年的峰值40.2%,之后开始稳定下降,2016年占比为34.6%,与2015年基本持平并略有上升,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份逐步全流通对投资者结构的影响已基本消除,并且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的话,A股投资者结构其实就是A股上市公司的总体股权结构,其变化同样反映的是A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在以混合制为主的国资改革推进下,上市公司股权治理显著改善。
根据细分数据分析,我们有三个重要发现:一是以“炒股”理财为目的的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占比被高估,扣除个人大股东后,个人“炒股”者的市值占比仅为28.35%,并没有一般市场所认为的那么高;二是境内机构投资者已形成了公募、私募和保险机构三分天下的格局,公募的专户是新增长点,私募基金是机构投资者占比上升的主要力量已挑战公募基金地位,保险的影响力在边际递增;三是展望未来,我们预计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核心的国资改革推进及资本市场加快开放的趋势下,上市公司股东结构的“国退民进”和境外投资者持股市值比重的提升将是重要的变化趋势。
正文
一、中国证券投资者类别五分法
在投资者分类中,通常各类统计按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一般法人三大类进行统计,其中一般法人类别杂多,既包括了上市公司的产业资本类股东,、信托资金计划、基金及子公司专户产品、券商资管计划、有限合伙企业或产业基金、私募机构、部分社保基金组合、部分QFII投资者以及沪港通深港通账户统计等。为更好地还原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结构的真实情况,我们通过细项拆分提出了A股投资者类别的五分法。
1.1A股投资者的五大类型
在对一般法人项进行细项拆分的基础上,我们将投资者类别分为五大类:一是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包括境内公募和私募基金、证券、保险、信托等资管机构及其资管产品等;二是产业资本,包括各类产业集团及其投资公司;三是政府持股,、财政部、、建银投资及地方国资运营平台直接持有的股份,此类股份的实际控制人多为国有出资人代表,这部分统计不包括证金和汇金资管的持股;四是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以QFII、RQFII为代表的境外投资机构;五是个人投资者,即以个人名义直接参与的投资者,其中也包括部分个人大股东。
1.2个人投资者和产业资本是A股市场最主要力量
在五分法下,2016年底A股投资者结构中,个人投资者市值占比40%,占据最大比例;产业资本市值占比34.6%,是资本市场的隐形大咖;政府持股8.3%,以金融国资为主;境内专业机构投资者市值占比16.3%,其影响力在不断提升;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市值占比为0.9%,总体规模还非常小。我们计算的市值占比均为流通市值占比。在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流通市值占比显著提高,2011年以来,我国A股流通股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已基本稳定在77%-85%的水平,而2006年底时这一比重仅28%。其中,在统计上股权分置限售股份和股权分置对价股份不计入流通市值,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首发机构配售股份、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份、公开增发机构配售股份、公开增发一般股份和配股原股东限售股份等6类有一定限售时间要求的股份计入流通市值。
1.3政府直接持股以金融国资为主
我们统计的政府持股包括财政部、、,不包括证金和汇金资管的持股。在政府持股中,财政部、,占据绝大部分。从变化趋势来看,我们发现自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政府持股比例直线提升,,后续随着国有金融机构的加快上市和金融股行情的波动,政府持股市值比重在10%左右波动。,政府持股市值规模在2013年曾达到12%的高点水平。截止2016年底,政府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的比重约为8.34%。
1.4以QFII为代表的境外投资者占比不高但注重价值投资
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虽然市值占比还很低,但其持有时间更长、更注重价值投资。我们选取境外机构持股市值规模占流通市值的比重来测度境外投资机构在A股市场的影响力。我们发现境外机构持股市值占比在一定程度上领先于上证综指的走势,领先时间约为1年。在持股市值比重上,境外机构持股市值占比与上证综指在某些阶段呈现显著的负相关性,在2008年第三季度市场大幅下跌时,境外机构持股市值占比反而大幅上升;在2016年第一季度市场遭遇熔断后,境外机构的持股市值占比也稳步提升,境外机构价值导向的投资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稳定市场的作用。除此之外,从2013年初期开始QFII逐步增大持股规模,在2015年第一季度前后大幅主动减仓,成功避开了2015年6月后的股灾,据不完全统计,QFII是A股市场投资收益率最高的机构投资者。
二、2016年投资者结构的三大变化
2.1个人投资者占比略有下降但仍居历史高位水平
2016年底个人投资者持股比重为40%,相对2015年有所下降,但仍居于历史相对高位水平。流通市值总规模和股价走势与每年融资规模紧密相关,在经历2015年股市的异常波动后,2016年底的流通市值较2015年底减少了2.45万亿,其中2016年实现总融资规模为2.1万亿,也就意味着因股市调整的流通市值影响在4.55万亿左右,与股指下调的幅度基本一致。2016年2.1万亿的总融资规模是近几年的历史突破性高度,说明A股的基本融资功能在经受股市异常波动后仍然表现较好。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投资者的持股比重在2015年有明显上升,从2014年的37%上升到2015年底的42%,在股市异常波动前的2015年中曾最高达到43.73%;到2016年底,个人投资者持股占比虽然略有下降,但与历史年份相比占比仍然属于历史高位。这一系列数据变化说明当市场疯狂上涨时,个人投资者是冲入市场的主要力量,当市场极度下跌时,个人投资者是较为被动的,个人投资者的投资不理性表现的比较充分。
2.2专业机构投资者力量显著提升源于私募基金
近3年,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比重持续提升,2016年相较2015年又进一步提升了1.8个百分点,至16.3%的水平,达到2009年来的峰值水平。与2015年相比,正好个人投资者持股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上升了1.8个百分点,使总的投资者结构有所改善。
我们进一步分析各类专业机构投资者的市值占比变化,其中包括证券投资和股权投资在内的所有私募基金是机构投资者市值比重增长的主力,私募基金的市值占比从2015年的2.48%上升至2016年的4.24%,上升了1.76个百分点,这体现了私募基金发展对改善投资者结构的积极意义。同时专业机构投资者对A股市场的直接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与市场环境直接相关,这从侧面反映出专业机构投资者对市场环境并不悲观。
2.3产业资本市值占比变化显示股改对投资者结构影响已消除
股权分置改革后,由于原非流通股的逐步全流通,产业资本的持股占比在股改后显著快速提升,从2006年的仅4.3%占比持续上升到2012年的峰值40.2%,之后开始稳定下降,2016年占比为34.6%,与2015年基本持平并略有上升,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份逐步全流通对投资者结构的影响已基本消除,并且我们换一个视角来看的话,A股投资者结构其实就是A股上市公司的总体股权结构,其变化同样反映的是A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化,在以混合制为主的国资改革推进下,上市公司股权治理显著改善。
三、个人投资者持股比重可能被高估
A股市场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个人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比重偏高。然而我们的数据分析发现个人投资者在A股市场的持股市值占比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近年来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比重在一定程度上被高估。
3.1 高估原因一:忽略产业资本的影响力
当前市场上有一种简单的投资者分类方法,即将A股市场的投资者分为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两类,将机构投资者占比较低的情况直接对应为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其实这种分类方法仅适用于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确实还不高,经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后,2016年专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重也仅为16.3%的水平;然而,我们并不能由此得出个人投资者的持股比重高,因为在A股市场上,除了这两类投资者之外,还存在巨大的产业资本,其持股市值比重自2009年股权分置限售股解禁后持续攀升,近年来维持在市值占比约35%的水平。我们发现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比重也是从2009年开始急剧下滑,从2006年近70%的市值占比下降至2009年约38.7%的占比水平。
3.2 高估原因二:忽略个人大股东
从统计口径来看,我们现有关于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的统计中还包含了个人大股东,我们将2006-2016年A股上市公司前五大股东中以个人名义直接持股的市值进行了统计,发现自2010年以来我国个人大股东持股市值占流通市值的比重不断提升,截至2016年这一比重增长至约11.8%的水平,个人大股东持股市值比重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与创业板的发展直接相关,创业板公司的发行上市催生了一大批个人大股东。从投资行为特征来看,个人大股东与产业资本性质相似,持有期较长,与一般的个人投资者存在较大差异。如果剔除个人大股东的持股市值,我们发现近年来A股市场个人投资者的比重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个人投资者持股市值比重大约维持在30%左右的水平。
3.3 高估原因三:忽略个人专业投资者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金融资产不低于500 万元,或者最近3 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 万元的个人投资者可以认定为专业投资者。从个人投资者账户的持股市值分布来看,持股市值在500万以上的个人投资者可以被认定为专业投资者。根据中证登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我国个人投资者中持股市值规模超过500万的账户数量达到16.14万户,较2009年约5.5万户的数量呈现翻倍增长。值得特别注意的是,2012年以来我国持股市值规模1亿以上的个人投资者账户数量快速增长,从2012年887个账户快速增长至2016年约4680个账户。按各类个人投资者的持股分类下限来计算并加总个人大股东持股市值这种最保守的估算方法,持股市值在500万以上的专业个人投资者和大股东的持股市值至少有6万亿,而如果按持股分类的中位数市值来估算的话,则在8.3万亿的规模;如果将专业个人投资者的范围扩大到持股市值在100万以上(目前大多金融机构出售金融产品给合格个人投资者的起点为100万),则专业个人投资者的持股市值规模很可能超过10万亿(中位数法),对应的市值占比在25%左右。
四、机构投资者三分天下
近年来我国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机构投资者日渐多元化。与美国等成熟市场相比,在专业投资机构的丰富程度上我国与境外市场已经基本相当。2013年以来私募基金、保险机构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机构投资者中公募基金“一枝独秀”的格局,当前机构投资者结构已呈现公募、私募和保险“三分天下”的态势。
4.1 公募、私募和保险是最重要的三大机构投资者
从变化趋势来看,机构投资者机构呈现三大变化:一是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比从2007年以来一直下滑,但公募基金仍然是市场上规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二是私募基金随着新《基金法》的实施对A股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增加,尤其在2015年后此种影响力不断强化;,成为仅次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之外的第三大投资机构,尤其自2014年以来保险资金持股市值的绝对和相对占比都明显提升。
从机构投资者的内部结构来看,2013年以来私募基金的快速发展以及保险机构可投资范围的放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机构投资者的内部格局,机构投资者呈现出从公募基金“一枝独秀”向公募、私募和保险机构“三分天下”的态势转变。截至2016年年底,公募基金及其子公司、私募基金(含有限合伙)和保险公司占机构投资者持股市值的比重分别为33%、28%和11%,较2006年公募基金独占86%的比重相比,当前机构投资者的类型日渐多元化和丰富化,机构投资者之间的竞争也日渐激烈化。
4.2 公募持股季节性特征显著,专户成为新的增长点
与其他机构投资者不同,公募基金持股的季节性特征十分显著,2010年以来表现的更为突出。年中和年末是公募基金持股市值的高峰时期,第一季度和第三季度往往是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比的低点,引发此种季节性特征的根源在于公募基金内部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公募基金每半年和每年度的业绩和规模排名是对公募基金经理的重要考核指标,在排名压力下,公募基金在投资操作上有做多的冲动,在规模上有冲量的考虑,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持仓比例。公募基金的此种季节性操作特征一方面使得近年来我国A股市场环境在5-6月和11-12月期间会相对回暖;另一方面使得自2015年以来,私募基金在2015年第一季度和2016年的第一、第三季度持股市值规模都超过了公募基金。
从基金公司的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基金及其子公司专户成为发展最快的产品。这一方面缘于泛资管背景下,,产品层层嵌套,基金专户及其子公司专户成为重要通道,管理客户资产规模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与传统公募基金相比,基金及其子公司专户的投资范围更广、投资形式更加灵活,成为基金公司新的增长点。具体来看,2013年基金及子公司专户持股市值规模仅54亿元,持股市值占比仅0.027%;但截至2016年底,基金及公司专户持股市值规模增长至3300亿元,持股市值占比约0.8%。预计未来随着资产管理行业去通道、去杠杆,基金公司专户及基金子公司也将更多向主动管理转型,有望成为基金公司新的规模增长点。
4.3 私募基金逐步挑战“公募老大”的市场地位
私募证券基金机构已经成为A股市场最重要的影响者之一。与公募基金不同,私募证券基金投资二级市场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和隐蔽化,具体来看,私募基金投资股票市场有以下四种主要形式:一是阳光私募的形式,直接以阳光私募产品形式投资;二是以私募机构(包含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的形式投资;三是以GP身份成立有限合伙公司然后参与上市公司定增或投资二级市场,近年来私募机构是定增配售的主要机构之一;四是私募机构与其他机构一起成立产业基金或并购基金有通过定增或在投资退出前有持有上市公司股权。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自2013年以来私募基金借助有限合伙公司形式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的规模就开始不断增长,这与2013年开始的定增市场大发展高度相关。截止2016年底,私募基金(含有限合伙、产业基金)累计持股市值规模接近1.6万亿元,其中各类私募机构(指证券投资私募机构)持股市值约1.2万亿元,占流通市值的比重为3.25%;有限合伙和产业基金的持股市值规模约4000亿元,持股市值比重约为1%,两者的累计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公募基金的市值占比,私募基金正在逐步挑战公募老大的市场地位。值得说明的一点是,我们统计口径中的有限合伙和产业基金,有一部分也属于产业资本,我们将其归类到私募机构中进行统计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私募机构的持股市值占比,但毋庸置疑的是,私募机构在A股市场的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的股票配置比例更高。从投资偏好来看,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股票投资比重更高。受数据可得性的影响,我们以2015年公募和私募证券基金投资结构数据为例,2015年在外部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公募基金中纯股票型基金配置比重约8%,粗略估算所有偏股型基金比重约19%;同期私募证券基金纯股票类配置比重为15%,定增为23%,混合类为18%,粗略估算偏股型基金比重约为45%。2016年受市场环境影响,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股票配置比例可能有所下降,但整体的结构性特征不会有很大改变。如果按照2016年私募基金40%的股票配置测算,2016年证券私募基金的实缴规模是2.78万亿元,则股票的配置规模为1.1万亿元,这与我们上文中数据测算的私募基金1.2万亿元的持股市值规模基本吻合。
4.4 保险机构边际影响力逐步提升
2010年以来保险机构持股市值比重不断提升,对A股市场的边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保险机构持股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保险集团持有的保险公司的股份或保险集团以一般账户进行投资持有的股票;二是保险公司以产品的形式设立独立账户进行投资持有的股票。分析保险机构持股市值对A股的边际影响应该剔除保险集团持有的本保险公司的股权,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中国人寿(集团)持有的中国人寿的股份。中国人寿于2007年上市,2010年中国人寿(集团)作为控股股东持有的股份解禁开始流通,同年保险机构持股市值规模和占比都显著增长。在不剔除中国人寿(集团)持股中国人寿的情况下,截止2016年底保险资金持股市值规模约1.12万亿元,占调整后专业投资机构持股市值的比重为17.6%;剔除中国人寿(集团)持股中国人寿的情况下,截止2016年底保险资金持股市值规模约6600亿元,占调整后专业投资机构持股市值的比重为11%。如果说2010年保险机构持股市值占比的提升源于中国人寿限售股解禁后带来的存量增长;那么2013年开始保险机构市场影响力的提升则来源于保险产品投资范围的扩大,尤其是以万能险为代表的投资产品快速发展提升了保险机构在A股市场的影响力。
五、国资改革和市场开放将利于投资者结构优化
5.1 我国投资者结构与境外市场相比存在三大差异
从投资者持股市值结构来看,境内外市场存在三大差异。一是境外专业投资机构持股市值占比较高,美国以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为代表的专业投资者持股市值比重高达40%,如果加上境外专业投资机构,持股市值占比将达到约55%的水平,而同期A股市场专业投资机构持股市值占比仅为16.3%,未来专业投资机构发展空间巨大;二是A股市场开放程度较低,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但从机构持股市值占比来看,境外投资者持股市值比重仍然偏低,不足1%,这与美国市场15%的占比相比,差距较大,未来随着A股纳入MSCI指数以及金融市场更高层次开放的推进,A股市场境外投资者的比重将显著提升;三是A股市场政府直接持股的比重较高,这与我国公有制为主的经济体制直接相关,2016年底我国政府持股市值占比约为8.3%,A股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是国资属性的公司超600家,持股市值占比远超境外成熟市场约1%水平,未来随着国资改革的逐步推进,政府直接持股比例和产业资本中国有资本的持股比例都将持续下降。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市场中个人投资者及非盈利性组织的持股市值比重也不低,2016年约40%的水平,这与同期中国市场的个人投资者占比基本持平。
5.2 国资改革将从两方面改善投资者结构
国资改革的重点是从原来的“管人、管事、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这一方面体现为国有资本市场化管理的推进,另一方面体现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侧重改善国有资本的分布结构和质量效益,强调资金的周转循环、追求资本在运动中增值。通过国有资本的运营,重塑科学合理的行业结构与企业运营架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都在积极推进市场化的国有资本管理机制,因此这类上市公司股权持有者将从原来的产业资本或政府持股属性向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方向转变。而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改变将更显著体现在“国退民进”这一特征上,从投资者结构上来看,个人大股东和民营性质的产业资本比重将逐步上升。
5.3 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影响力将逐步提升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扩大金融业开放,双向开放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自2006年我国引进QFII制度以来,境外投资者在A股市场的持股市值规模稳步增长,从2006年约170亿元的水平直线增长至2015年中4800亿元的水平。从持股市值占比来看,境外机构持股占流通市值的比重维持在0.4%—1.4%的区间波动。
根据MSCI估计,目前全球约有10.5万亿美元资金在跟踪MSCI指数,约有1.6万亿美元资金在追踪MSCI新兴市场指数。按照A股初始纳入MSCI的权重来看,直接流入A股市场的资金相对有限,约为80亿美元左右。如果我们按照10年后A股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10%的权重来静态测算的话,新增流入A股市场的外资将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A股市场的投资风格受境外机构投资者影响将会有所改变,国际化程度也将显著提升。
作者简介
蒋健蓉,申万宏源研究所副总经理、首席战略研究员
龚芳,申万宏源研究政策与发展研究主管、资深高级研究员
陆媛媛,申万宏源研究政策与发展研究员
本文核心观点刊发于2017年7月22日《中国证券报》A07版“前沿视点”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