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皇岛市工人医院检验科 付伟
图片上是检验工作者每天都要接触的伙伴——真空采血管。每天几百几千的这种“小家伙”陪伴着检验人繁忙而又充实的一天。这些采血管最大的区别相信大家也看见了,就是上面帽的颜色,那么,不同颜色的管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结合工作中所遇到的案例,详细给大家分析一下他们的不同。
首先介绍紫色帽的采血管,它叫EDTA(乙二胺四乙酸盐)抗凝管,最常见的采血项目就是血常规,里面添加的抗凝剂可以有效的阻止血液凝固。抽血一般是2毫升左右,抽完后要进行一定进行颠倒混匀,注意一定不要太剧烈,一般3到6次为宜(这个有文献可查,混匀次数对检验结果会造成差异)。这个曾经在临床上遇到好多次争执,有的护士抽完血后没有及时进行混匀,导致血液里面出现凝块,影响最后的检验结果。
蓝色帽,这是添加枸橼酸纳抗凝剂的管。最常见的项目就是凝血功能检查。这个抽血的时候应该严格的控制在2毫升,这里面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是9比1.抽血过多或过少会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抽血人员对抽血量的准确把握。
黑色帽,也是添加枸橼酸钠的抗凝剂的采血管,常见的项目是血沉的检验,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是4比1.
以上这3种管,经常有患者问我们:“为什么管里面有水,或者有水雾?你们这管是不是过期了?还能用吗?”面对这些质疑我们经常不厌其烦的和患者们解释,在这医患关系紧张的时代,语气稍有不对就会引发矛盾。最过分的一次,有一“手欠”的患者抽血前把帽拔下来,以前里面是水,就把抗凝剂倒了。后来可能“良心发现”,又往里面倒了几滴水。导致我们检测结果的不准确。当然了,是这个患者自己承认的,解释为他自己的“一时好奇”。这我们才找到原因。人心不古,我们也不排除有些患者为了医闹,为了讹诈,故意这么做。所以我们在耐心解释的同时应该要提高警惕。
红色帽,这个应该是标本量最大的管,应用于生化、免疫等相关检验。常见的包括不含添加剂和添加促凝剂的管。这种管应用的范围很广,抽血量没有固定的数值,血量的把握上也不用太过精确。这种管在检验之前需要离心,要快速的分离血清和红血球。记得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总有一个问题不清楚怎么回事:“为什么病房的血比门诊的血好离心?病房一般离心一遍就可以,门诊有时需要离心两遍。”后来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才知道这个问题是多么幼稚。因为住院部的血放置的时间比较长,门诊的血刚抽完就去离心,肯定离不干净,好多纤维蛋白丝还残留上面。其实就是抽完血放置一段时间,这样血会更好离一点。当然了,对于要长时间保存的,或者当天无法检验的,我们应尽快离心,放置冰箱保存。有些项目比如血糖,采血后放置时间过长而没有进行处理,每小时会降解5%-10%左右,现在糖尿病患者很多,如果出现这样的失误,会导致血糖数值的不准确,影响医生的判断,引发医患纠纷。
绿色帽,添加肝素锂,肝素钠的管,常见的项目是血流变的检验,也可用做血气,血细胞压积的检验。另外提一句,这个不适用做血常规的检验,过量肝素使白细胞聚集,影响白细胞的结果。这个以前临床一实习护士因血常规抽血量不够,用注射器从绿管里面抽一部分血到紫色管里。导致白细胞结果不准确。
其实管帽的颜色很多是不固定的,我们院以前微量元素是白色帽,现在变成绿色帽。这里并不是说什么颜色就固定是什么项目。上面说的只是常见的一些项目的采血管。像其他不常见的粉色,棕色,金黄色等等也是有特定的项目。这个具体要根据管的材质,添加剂,抗凝剂等具体用途来区分。采血管高矮胖瘦也有,像血常规管一般比生化管要矮一些。我们检验人员要做的就是正确仔细的区别各种管的用途,抽血的时候不能用错。平时还要检查采血管是否有裂痕损坏,轻拿轻放。
对于和患者的沟通,尤其是有些“自采血”的患者(不是我们医务人员亲自采血,患者家属朋友经手的采血),还有自己保存采血管自己送检的患者,我们一定要告知相关的注意事项。及时送检,运送的途中一定要避免剧烈的震荡,因为这样会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血,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视界网微信平台独家首发,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点击标题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