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前就想提笔写关于我对习惯的一些想法,一拖拖了半年,主要因为几次将要提笔时总觉得还能很好概括这个词,又觉得这个词很重要,不愿凑合而蛮写。在陆续的思考下,今日觉得也该写写了。
其实我以前最讨厌习惯,或者避免养成什么习惯,因为我认为那样会固化了行为或思维,会错过一些东西。比如早睡早起的习惯,不是不能养成,而是不愿养成,觉得会错过深夜的宁静,会错过想睡懒觉的意。当然早睡早起能得到早晨的朝气,第一缕的阳光,正所谓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也能让身体在生理休息的恰当时期进行休息。如肝11点前休息更利于排毒。或许我贪心或者我偏执,我不愿养成任何一种做休时间,更愿意在两种中切换,活得更自在,更立体的感觉,又刚好中美来回时差让我有很好的机会去体验。每次中国刚回美国时,一开始时总是9点多就特别困,早上5点多就醒了,刚好就体验早睡早起了,体验到了清晨的安静与跃跃欲试的活力。我曾几次5点多起来在家周围跑步,更多次5点多起来用电脑工作,觉得状态不错。印象深刻的是在芝加哥,有一周连续跑了5天,跑的过程在思考着为什么,很多的为什么。在适应时差后,即慢慢的从9点睡到10点,到凌晨2点多睡,从5点多起到7点多,到10点多,到中午才起。若晚睡早起多好呀,那样觉得一天时间长长的,而不是一晃就过了,只是那样觉得好困呀,坚持不了几天,因为我爱睡觉哎。曾经看《财富人生》节目,有个企业家说他几十年来,一天都只睡了3个半小时,睡多了浪费,这个习惯或能力我羡慕呀,我也知睡多浪费,所以不困我一般不睡,问题是我老爱犯困,坚持几天3个小时睡觉时间,而后就非常困,因到无法正常行动了,真是难适应。而且只要一休息就会睡着,在坐飞机、公交、地铁等交通工具上我可以轻易的睡着,一觉到站,还多次错过站,往往在那之前我已坚持少睡觉了一段时间了。最夸张的一次从香港飞纽约的航班上,16个小时,我一路睡到底,空姐叫我时才起来。福州到深圳的动车5个多小时,一路睡到底就更经常了。当然我不会养成在交通工具上都睡的习惯,因为那样会错过不少旅途的风景,有时刻意睡,有时坚持不睡,可以看电影、写点东西、看本书、观察周边的人,有时听音乐自High,也都挺好的,都会有收获,有的是新感悟、有的是新发现、有的是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一个愉快的心情、有的是完成了一个工作解决了一个问题,所以不养成习惯挺自在开心的。但当涉及目标时,这个随意的风格就是低效的了,需要一个好习惯来保证效率从而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目标,哎,这也是我不怎么愿意妥协的,为高效要有好习惯,才能完成相应目标,内心又不愿承认或者一直尝试没有习惯也能高效,但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呢,就这我现在才算能说服自己了。
好习惯能使相对高效的原因是大幅度减少了思考的时间,减少精力去驱动这个思维与行动,从而让精力更好的聚焦在问题本身,当然坏习惯也会让人更容易犯错,或要消耗精力去驱动正确的思维与行动。思维习惯的心理机制基础是启发式。比如可得性启发式指与不容易回忆起事情相比,你会比较倾向于判断那些容易回忆起的事情更可能发生。为什么《弟子规》说“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因为你阅读的内容会为你的认知与思维产生影响,比如为什么励志的电影看多了,人会更容易乐观、阳光而非悲观,或暴力电影看多了都会易有相应的倾向。思维习惯就这样通过日积月累的与外部环境的接触而慢慢形成的。从生理机制上来说即精神突处通过不断的反复的刺激而对特定的事件变得相对敏感,且第一返回之前刺激的结果。人工智能从原理上来说,机器学习的逻辑与人的思维形式是相似的,或者深度神精网络学习就是模仿人的脑机制的,这机制就像一个框,而要发挥性能,需要相对的学习数据,才能让人与AI发挥作用,好的样本学习数据,能更高效的训练AI更好的应用于服务,同样好的学习内容对人的影响是一样的,当人负面吸收多时,要转变你的思维习惯,则需要更多的正面信息。信息本身是客观的,而对信息的选择又是主观的,马克思主义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是对这一种详细解释。好的习惯思维,比如不畏困难,当遇到困难时,有不畏困难的思维习惯的则不会花太多的精力去克服困难带来的心理影响,而更高效的直面困难去处理困难,而无这思维习惯甚至有畏惧困难的习惯的则直接习惯思维是逃避困难。若不能逃避则才会尝试不得不去克服,同时还要克服心理上的负面,这浪费了很多精力,更糟糕的是若可找借口理由去推卸困难且成功了,则在其脑机制里判定这是可行的,更偏离了真正的克服困难。困难是客观存在的,其实你怎么想并不能改变其本身存在,但之后处理或行为则会大大的影响了因困难带来的结果。不畏困难的思维习惯让其更高效与更有可能性的解决了困难,若解决了,则其不畏困难的思维习惯更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为下次面对处理困难留下了更好的心理基础,相反畏难的思维习惯通过次次的逃避困难与找理由借口,则也强化了畏难的心理,当想突破这心理思维习惯时,则要付出更多更多的努力,从《心理案例分析》中说,心理问题(不应称为心理病)是这些日积月累的思维习惯与现实环境或与个人的某些意愿产生相对立时,找不到合适的出口而产生了问题。心理治疗则是让人更开放更客观的去看待自己与环境,打破原有不合适的思维习惯,改善习惯思维,这是需付出很大努力的有时,从而达到积极正向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