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选择题 A型题
1.国际标准视力表远视力检查距离为:
A.50m B.5m C.3m D.2.5m E.6m
答案:B
2.在眼病诊断中,较有参考价值的是:
A.矫正视力 B.裸眼视力 C.针孔视力 D.远视力 E.近视力
答案:A
3.对视力低于0.3的屈光介质浑浊患者预测术后视功能时,选择哪种检测视功能结果较可靠:
A..眼电图
B.图形视网膜电图
C.闪光视网膜电图
D.视觉诱发电位
E.多焦视网膜电图
答案:D
4.以下对于磁共振成像(MRI)不正确的描述有:
A.通过射频探测病变
B.用于眼内病变的诊断
C.检测视神经病变
D.探测磁性异物
E. 灵敏度优于CT
答案:D
5.正常人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臂—视网膜循环时间大约为:
A.1—3秒
B.7—12秒
C.1分
D.5分
E.10分
答案:B
6.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形态学诊断应选择:
A.超声生物显微镜
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C.A超
D.B超
E.彩色多普勒成像
答案:A
7.黄斑部裂孔检查宜选择:
A.超声生物显微镜
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C.A超
D.B超
E.彩色多普勒成像
答案:B
8.目前测量较准确,不受巩膜硬度影响的眼压计是:
A.Goldmann眼压计
B.Schiotz眼压计
C.费卡眼压计
D.非接触眼压计
E.眼压描计
答案:A
9.对比敏感度反映的是:
A.高对比度时的分辨能力
B.不同物体远近关系
C.空间、明暗对比二维频率的形觉功能
D.二维物体形状、位置
E.视杆细胞的功能状态
答案:C
10.有关三面镜检查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B.750镜检查后极部到赤道部之间的区域
C..670镜用以检查周边部
D.590镜可看到锯齿缘
E.590镜不能用于检查前房角
答案:E
11.有关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的描述,错误的是:
A.它是50Hz的高频率分辨率的B超
B.用于眼前段疾病的辅助诊断
C.其因穿通力高可用于眼后节疾病辅助诊断
D.它对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的诊断有意义
E.有利于眼前段肿瘤诊断
答案:C
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时最常用的照明方法为:
A.弥散光照明法
B.直接焦点照明法
C.角巩膜缘分光照明法
D.后部反光照明法
E.镜面反光照明法
答案:C
13.正常人在30岁前,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为每平方毫米是:
A.6000-8000个
B.3000-4000个
C..2600-2800个
D.2150-1500个
E.1500-2000个
答案:B
B型题
问题14—18
A.同侧上象限偏盲
B.同侧下象限偏盲
C.黄斑分裂
D.黄斑回避
E.颞侧偏盲
14.视交叉后视束病变 (答案:C)
15.脑皮质疾患 (答案:D)
16.视放射上方纤维素病变 (答案:B)
17.距状裂下唇病变 (答案:A)
18.视交叉病变 (答案:E)
问题19---23
A.象限盲
B.鼻侧阶梯
C.扇形缺损,尖端位于生理盲点
D.扇形缺损,尖端位于中心注视点
E.生理盲点扩大
19.早期青光眼 (答案:B)
20.视放射前部损伤 (答案:A)
(答案:C)
22.缺血性视盘病变 (答案:C)
23.视路疾患 (答案:D)
问题24—28
A.眼电图
B.视网膜电图-a波
C.视网膜电图-b波
D.图形视网膜电图
E.视觉诱发电位
24.视神经功能检查应选择 (答案:E)
25.双极细胞检查应选择 (答案:C)
26.光感受器检查应选择 (答案:B)
27.神经节细胞检查应选择 (答案:D)
28.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检查应选择 (答案:A)
问题29—31
A.Tn
B.T-1
C.T-3
D.T+1
E.T+3
29.指侧眼压正常记为 (答案:A)
30.指侧眼压硬如石记为 (答案:E)
31.指侧眼压软如唇记为 (答案:C)
问题32—36
A.A超
B.B超
C.彩色多普勒成像
D.CT
E.核磁共振
32.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选择 (答案:B)
33.眼轴长度测量选择 (答案:A)
34.眶内肿瘤首选 (答案:D)
35.眶血流动力学检查选择 (答案:C)
36.眼内磁性异物检查禁用 (答案:E)
C型题 问题37—40
A.弓形暗点
B.环形暗点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37.青光眼可出现 (答案:C)
38.视网膜色素变性 (答案:B)
39.缺血性视盘病变 (答案:D)
40.球后视神经炎 (答案:B)
X型题
41.Amsler方格主要用于检查:
A.视野范围
B.中心暗点
C.旁中心暗点
D.测定黄斑功能
E.测定视网膜光敏感度
(答案:BCD)
42.下列可出现向心性视野缩小的病有:
A.视网膜色素变性
B.青光眼晚期
C.垂体病
D球后视神经炎
E癔症 (答案:ABDE)
二、填空题
1.眼病的主要症状有以下3个方面:视力障碍,感觉异常和外观异常。
2.视力即视锐度,主要反映黄斑的视功能,可分为远,近视力,后者为阅读视力。
3.视野检查分为动态和静态视野检查。
4.自动视野检查的检查方法有三大类:(1)阈上值检查(2)阈值检查(3)快速阈值检查。
5.病理性暗点包括向心性视野缩小,偏盲,扇形视野缺损,暗点。
6.内液分泌减少或其成分异常可引起干眼症,可采用Schirmer试验或检查泪膜破裂时间。
7.国人眼球突出度正常平均值为_12—14mm,两眼差不多超过2mm。
8.异常眼底荧光形态显示强荧光透见荧光、异常血管及其吻合、新生血管、视网膜渗漏、脉络膜渗漏。
9.异常眼底荧光形态显示弱荧光的有荧光遮蔽,血管充盈缺损。
三.名词解释
1. 视野
视野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的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应了周边视力。
2.偏盲
以注视点为界,视野的一半缺损称为偏盲
3.黄斑回避
偏盲时注视点不受影响者称为黄斑回避,见于脑皮质疾患。
4.暗适应
当从强光下进入暗处时,起初一无所见,随后渐能看清暗处的物体,眼的这种对光敏感度逐渐增加并达到最佳状态的过程称为暗适应。暗适应检查可对夜盲进行量化评价
5.立体视觉
立体视觉也称深度觉,是感知物体立体形状及不同物体相互远近关系的能力,立体视觉一般须以双眼单视为基础。
6.间接光反射
在暗室内用手电筒照射另侧眼,受检眼瞳孔迅速缩小的反应。此反应只需要受检眼瞳孔反射的传出途径参与。
7.集合反射
嘱被检者注视一远方目标,然后立即改为注视15cm处自己的示指,这时两眼瞳缩小。
8.透见荧光
见于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和先天性色素上皮减少。特点:(1)在荧光造影早期出现,与脉络膜同时充盈,造影晚期随着脉络膜染料的排空而减弱或消失;(2)在造影晚期,其荧光的形态和大小无变化。
9.荧光遮蔽
正常情况下应显示荧光的部位,由于其上存在的混浊物质,如血液、色素,使荧光明显减低或消失。
10.黄斑分裂
同侧偏盲的中心注视点完全二等分者,称为黄斑分裂,见于视交叉后视束的病变。
四.简述题
1.视功能检查包括哪些方面?
视功能检查可分为主观检测(需受试者配合)及客观检测,前者即视觉心理物理学检查有视力、视野、暗适应、色觉立体觉、对比敏感度等;后者为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眼电图、视网膜电图、视觉诱发电位等。
2.简述双目间接眼底镜的临床应用
视网膜双目间接检眼镜主要用于:
(1)各类原发性、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2)各类眼底病所致的隆起不平,如肿瘤、炎症、渗出和寄生虫等;
(3)屈光介质欠清或高度屈光不正,用直接检眼镜观察困难等。
3.分析自动视野检查结果应注意哪几点?
自动视野判读的要点:
,周边部份正常变异大,,视野250-~300上、下方的间点常为眼睑遮盖所致,300-~600视野的正常变异大,临床诊断视野缺损时需谨慎;
(2)孤立一点的阈值改变意义不大,相邻几个点的阈值改变才有诊断意义;
(3)初次自动视野检查异常可能是受试者未掌握测试要领,应该复查视野,如视野暗点能重复出现,才能确诊缺损;
(4)有的视野计有缺损的概率图,可辅助诊断。
4.简述VEP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临床应用:
(1)判断视神经和视路疾患,常表现为P-100波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
(2)在继发于脱髓鞘疾患的视神经炎,P-100波振幅氏波多为正常而潜伏期延长;
(3)鉴别伪盲,主观视力下降而VEP正常,提示非器质性损害;
(4)检查测弱视渗疗效果;
(5)判断婴儿和无语言能力儿童的视力;
(6)对屈光间质混浊患者预测术后视功能等。图形VEP的检查结果比闪光VEP的结果更可靠,但视力低于0.3时,需采用闪光VEP检查。
5.简述眼部CT检查的适应症
眼科CT检查适应征:
(1)可疑眼内肿瘤;
(2)眼眶病变包括肿瘤、急慢性炎症及血管畸形等;
(3)眼外伤眶骨骨折,眼内、眶内异物,无论金属和非金属高密度异物均可显示和定位;
(4)不明原因的视力障碍、视野缺损等探查视神经和颅内占位病变等。
五.论述题
1.病理性视野有哪些?
在视野范围内,除生理盲点,出现其他任何暗点均为病性暗点。
(1)向心性视野缩小:常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晚期、球后视神经炎、(周围型)、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炎等。癔症性视野缩小,有颜色视野颠倒、螺旋状视野改变等现象。
(2)偏盲:对视路疾病的定位诊极为重要。以注视点为界,视野的一半缺损称为偏盲。①同侧偏盲:多为视交叉以后的病变所致。有部分性、完全性和象限性同侧偏盲。部分性同侧偏盲最多见,缺损边缘呈倾斜性,双眼可对称也可不对称。上象限同侧偏盲,见于额叶或距状裂下唇的病变;下象限同侧盲,则为视放线上方纤维束或距状裂上唇病变所引起。同侧偏盲的中心注视点完全二等分者,称为黄斑分裂,见视交叉后视束的病变。偏盲时注视噗不受影响者为黄斑回避,见于脑皮质疾患。②颞侧偏盲:为视交叉病变所引起,程度可不等,从轻度颞上方视野缺损到双颞侧全盲。
(3)扇形视野缺损:①扇形尖端位于生理盲点:;②扇形尖端位于中心注视点:为视路疾患;③象限盲:为视放射的前部损伤。鼻侧阶梯:为青光眼的早期视野缺损。
(4)暗点:①中心暗点:位于中心注视点,常见于黄斑部病变、球后视神经炎、中毒性或家庭性视神经萎缩等。②弓形暗点:多为视神经纤维束的损伤,常见于青光眼、有髓神经纤维、视盘先天性缺损、视盘玻璃疣、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③环形暗点: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等。④生理盲点扩大:见于视盘水肿、视盘缺损、有髓神经纤维、高度近视视野等。
2.论述异常眼底荧光形态?
异常眼底荧光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强荧光①透见荧光:见于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和先天性色素上皮减少。特点:在荧光造影早期出现,与脉络膜同时充盈;造影晚期随着脉络膜染料的排空而减弱或消失。在造影晚期,其荧光的形态和大小无变化。②异常血管及期吻合:如血管纡曲扩张、微动脉瘤,常见
的有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前膜、先天性血管扩张、视盘水肿、视盘炎等。③新生血管:可发生在视网膜、视盘上或视网膜下(脉络膜),并可伸入玻璃体内。愈是新鲜新生血管,荧光渗漏越强。视网膜新生血管主要由视网膜缺血所致,最常见一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④视网膜渗漏:是视网膜血管内皮和视膜色素上皮屏障受到破坏、染料渗入到组织间隙的结果。特点:出现在造影晚期。黄斑区渗漏常表现为囊样水肿。⑤脉络膜渗漏:分为池样充盈和组织染色。池样充盈又称为积存,荧光形态和亮度逐渐扩大并增强,维持时间达数小时之久。荧光素积聚在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下(强荧光区边界不清)与视网膜色素上皮下(边界清)。组织染色指组织内、异常结构或物质的荧光积聚,以致形成晚期强荧光,如玻璃膜疣染色,黄斑瘢痕着色。
(2)弱荧光①荧光遮蔽:正常情下应显示荧光的部位,由于其上存在混浊物质,如血液、色素,使荧光明显减低或消失。②血管充盈缺损:由于血管阻、无荧光充盈所致的弱荧光,如无脉病、颈动脉狭窄或阻塞、。视网膜静脉病变可致静脉充盈不良。毛细血管闭塞可形成大片无荧光的暗区,称为无灌注区,常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
3.论述计算机图形分析在眼科临床中的应用
计算机图像处理、扫描共焦激光等技术的应用是现代眼科发展的重要标志,为眼科诊断及研究提 供了更精密的检查方法。
(1)角膜地形图:对光光投射在角膜上规则的、十多层圆环进行计算机图像分析、三维重建,描绘角膜表面的地形图。可进行角膜散光、圆锥角膜的定量分析,指导角膜屈光手术。
(2)角膜共焦显微镜:利用共焦激光对活体角膜进先进水平同层面的扫描,可显示角膜的超微结构,辅助真菌、阿米巴角膜炎的诊断。
(3)角膜内皮镜:可记录角膜内皮细胞排列状况及计数,有利于角膜内皮功能的评价。
(4)扫描激光偏振仪:采用相互垂直的两束激光扫描视盘周围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平行于RNFL排列的光反射比垂直于RNFL的光反射,两者反射的时间差称为偏振延迟值,此值间接反应RNFL的厚度,用于辅助青光眼的早期诊断。
(5)扫描激光地形图:利用共焦激光进行视盘32个层面的扫描,对视盘表面地形给予三维描绘,自动检测视盘、视杯、血沿有关参数,用于青光眼早期诊断及视神经随诊监测。
(6)二涉光断层扫描仪:进行视网膜断层扫描,工作原理类似B超,不同的是干涉光断层扫描仪采用的是850nm波长的激光扫描,而B超采用的是声频扫描。主要用于黄斑水肿、裂孔测量及青光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测量。
(7)超声生物显微镜:是50MHz的高频高分辨率的B超,由于其穿透力差,仅用于眼前段的疾病诊断。对闭角型青光眼、睫状环阻滞型青光眼、眼前段肿瘤及外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版 | 权 | 声 | 明 |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