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4 直接测量法和逆矩阵法得到的阻塞力的均方根值在1,4,8倍谐波频率上的对比
直接测试法与逆矩阵法的对比:
下文将逆矩阵法得到的阻塞力与在铝块测试台上直接测试得到的阻塞力进行对比。并在1,4,8倍频上的分量都做了对比。其中,蓝色的三角和绿色的原点分别代表两组直接测试得到的结果。红色的方块则代表了逆矩阵法得到的结果,每条曲线上的不同点都代表了不同组测试结果,而不同组测试时并没有对研究对象和测试实验台做任何改动。
在一倍谐波处,直接测量法与逆矩阵法得到的阻塞力非常接近,两者的偏差在1dB以内。此外,不同组测试结果的波动较小。对于其他谐波分量,直接测量法与逆矩阵法得到的结果差异比一倍谐波处大,但差异都较小。4倍频处的差异为3dB,8倍频处差异为6dB。考虑到不同组测试结果的波动性,可以看出逆矩阵法测试得到的值仍在直接测量法得到的值得波动范围内。此外,由于4倍频和8倍频处的力绝对值要比1倍频处小很多,因而,4倍频以及8倍频处的测试的偏差对整个阻塞力的计算影响并不大。
可重复性
从测试结果来看,测试实验台装配质量的稳定性会显著影响阻塞力的测试结果,即使我们使用了一个全局变量来衡量这一指标。一倍频上两种方法得测试结果偏差在3dB,8倍频上这个偏差增大至8dB。因而,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测试装置安装的一致性。
温度影响
此外,测试结果也显示温度对测试结果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在1倍谐波上。随着温度的提高,连接点上的力会增大。
5. 结论
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使用逆矩阵法计算阻塞力时有很多事项需要注意。振动源和测试台都需要特殊处理。在实际工程案例中,不管是使用直接法还是逆矩阵法,首先需要注意一下事项:
对比结果表明,当测试条件满足逆矩阵法的要求时,逆矩阵法得到的结果与直接法得到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提高逆矩阵法测试精度的主要措施如下:
为了提高求解方程的独立性,要求系统有较高的模态密度和模态阻尼。这一要求在实际正常工作的系统中并不一定能够得到满足,因而在实验前需要对这一条件进项检验。
在静态和动态测试时使用同一套测试系统,包括在前后两次测试时一定不要改变传感器的位置。
调整指示点位置,以使得传递函数矩阵具有最优的条件数。
在静态测试时,力锤激励点的位置要和真实运行时激励点的位置尽可能的接近。
如果需要,可以使用虚拟的输入点来替代实际的力输入点。
在后处理过程中,逆矩阵法中常用的手段比如矩阵归一化等,也可以用于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个需要尤其注意的事项是:在分析结构辐射噪声源时,最好度各个自由度逐个进行分析。如果使用全局分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以上这些方法能够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并促进供应商与OEMS之间的交流。后续的工作将针对TESSA项目进一步深度探讨这一问题。
致谢
这项工作已经在BPI法国(FUI 15)授予的TESSA项目框架内完成。 作者还要感谢参与这个项目的所有合作伙伴,特别是Pierburg Pump
参考文献
[1] Norme expérimentale XP R198-701, « Véhicules routiers – Méthode expérimentale de transposition d’efforts dynamiques engendrés par un composant actif d’un banc d’essai vers un véhicule », Février 2014, AFNOR
[2] A. Gaudin, J.F. Beniguel, « Low frequency road noise decomposition at wheel center on an roller bench », Acoustics 2012 Nantes Conference, Nantes, France (2012)
[3] A.S Elliott, A.T. Moorhouse, « In-situ characterisation of structure-borne noise from a building mounted wind turbine”, in: ISMA 2010, 20 - 22 September 2010, Katholieke Universiteit, Leuven, Belgium
[4] A.S Elliott, A.T. Moorhouse, « In-situ measurement of the blocked force of structure-borne sound sources”, Journal of Sounds and Vibration 325 (2009) 679-685.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Actran技术交流QQ群:46127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