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5 08:45:43
古今中外
记谱法有很多种类
对世界音乐发展的传承、记录和保存
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与音乐相伴的你
怎能不了解这几种记谱法呢?
其实简谱的前身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他用1、2、3、4、5、6、7来代表七个音来写谱教歌的。
因为他简单易学、清楚方便,就连我国保守的民族乐器界都张开了双手欢迎它的到来,在中国许多民族乐器和民间歌曲、都是选用简谱来记录,这种记谱法形成了一种规则和默契,他们使用起来如鱼得水,想学我国的民族乐器,选择简谱更是不二的选择,简单易懂,方便快速的掌握乐器的演奏。
在记谱法尚未发明以前,音乐的留传必须依赖口耳相传,但这种方式在传达的准确性上比较无法控制。随着格列高利圣咏推广上的需要,人们日益觉得有必要用乐谱把曲调正确地记录下来。于是在西元9世纪时,。最早的纽姆乐谱还不能完全记下旋律,它只能表示歌词各音节大略的长度和抑扬而已。
中世纪初期,吉普这在格里高利圣咏拉丁文的歌词上方加注简单的“纽姆符”,表示在音调上行或下行的大致走向。到了11世纪左右,阿来做的僧侣圭多采用了四线谱,谱上的纽姆符号便能记录音的高低。然后到了12世纪又发明了表示音长短的符号,逐渐成了今天五线谱,纽姆谱就是最早五线谱的雏形。
文字谱是中国古代用文字的方式记录的乐谱,它是演奏琴的奏法的说明文字,最早我国是用文字的记录来解释古琴曲的定弦、弹奏手法的,我国最早的以文字谱记录的古琴曲《碣石调·幽兰》,仅一曲就用了4954个文字。
虽然文字繁琐而不精确,却有助于琴曲的传授和流传,为以后较为精确简明的记谱法打下基础。
工尺谱是中国传统的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它与许多重要的民族乐器的指法和宫调系统紧密联系,在中国古代跟近代的歌曲、曲艺、戏曲、器乐中应用广泛。
工尺谱的节奏符号称为板眼,强弱拍分别用“板”和“眼”来表示,“板”为强拍、“眼”为弱拍,都为1/4拍。因此“一板一眼”表示2/4拍,“一板三眼”表示4/4拍,之后也表示做事死板,如4/4拍那样。而有板有眼又指的是做事很有条理,说话的样子和语气有模有样的,音乐版的成语表达方式,这正是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学琴,半途而废的永远不是孩子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