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不到两天就能开一家新店,如今却沦落到不得不靠关店止损、甚至卖身的地步……
4 月18 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称,中国最大的女鞋零售商百丽或被鼎晖投资以5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一旦交易达成,这将是规模最大的港股消费类企业的收购案例。
消息传出后,百丽国际发布停牌公告,更是让市场猜测纷纷。停牌前一日百丽国际的收盘价为5.27港元(约合4.67元),这个价钱与百丽IPO时的价格相比,下跌了15%。
在媒体猜测百丽会否以57亿美元“贱卖”的时候,百丽的内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公司并没有发布会以57亿美元卖出的公告”。当记者询问百丽将被卖的消息是否属实时,该百丽人士表示“拒绝回答”。
昔日鞋王
百丽国际创立于1991年,2007年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市值高达670亿港元,一度成为“中国鞋王”,也是国内市值最大的消费零售股,世界鞋类上市公司市值排名第二。
品牌排名的数据也能说明这家公司在女鞋市场上的地位,据全国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销售调查统计显示,百丽国际下BeLLE、Tata、Teenmix、STACCATO、BASTO、SENDA六个品牌女鞋分别荣列2015年度同类产品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七、第九位。
来源:百丽国际官网
近年来,百丽业绩欠佳,2015年百丽集团业绩出现拐点,上市9年首次利润下滑,股价跌了将近一半。
据估算,目前百丽的市值约为444亿港元(约合393亿元),和其巅峰时期近1500亿港元(约合1328亿元)的市值相比,都不止。
除了股价的一路下坡,关店的声音也是接连传来,目前百丽国际已关近500家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下降11.7%。其中,仅仅去年6月—8月,集团在内地就关闭了276家门店,相当于平均每天关店3家。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周刊,数据来自百丽国际财报
外界也流露出对百丽的看空态度。去年11月,摩根大通将百丽的目标价由4.42港元(约合3.91元)降至4港元(约合3.54元),评级由“中性”降至“减持”。
百丽怎么了?
快速扩张,是天使也是魔鬼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2010 年到 2012 年期间,百丽门店每年净增量都在1500—2000家。快速扩张的门店将百丽推上了鞋王的巅峰。2013年,百丽的开店速度开始放缓,到了2014年,百丽的“疯狂开店”戛然而止。百丽从此前平均不到两天就开一家新店变成了平均不足两天就关一家门店。
和达芙妮一样,曾经的鞋王已到了不得不靠关店止损的地步。
归根结底败在设计跟不上消费者的品味
百丽的没落归根结底还在于设计跟不上消费者的品味。
对于百丽的现状,CEO 盛百椒在2016年度业绩发布会上承认,业绩下滑主要由于消费者对鞋品类需求出现很大改变,消费者开始重视性价比、便利及个性化,同时指出电商的出现对集团造成巨大威胁。
无论是百丽还是达芙妮,都面临品牌老化都问题,创新能力、设计能力较弱。以百丽为例,这几年价格越卖越贵,甚至超过很多国外品牌的价格,质量和款式却有所退步。对于消费者来说,国外快时尚的兴起,新兴品牌的流行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从设计上而言,还是传统的老三样,无新意,甚至来说显得有点土。
同样价位的时尚女鞋品牌小 CK “Charles & Keith”对比之下设计新颖,流苏、绑带、尖头、细跟,更受年轻消费者追捧。
从店面来说,百丽门店设计过于传统老化。
下图是去年宣布获得数千万投资的互联网轻奢女鞋品牌高跟 73 小时的设计:
对比之下,你更乐意去哪家?
除了品牌老化这一问题,中国女鞋无论百丽国际还是达芙妮都存在在电商平台发力不足的问题。
早在2009年,百丽创建了自己的电商平台“淘秀网”。2010年,淘秀网几乎没有任何广告投入,但其销售额却做到了1000万元。2011年,百丽又成立了优购网,并将淘秀网的资源全面移植至优购网中,后来优购网经历了高管先后离职、发展远远未达到百丽预期。
百丽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中国鞋业面临转型的问题,也是中国传统服饰企业不得不面对的思考。线上的运营思路与线下完全不一样,如果品牌只是把电商作为一个渠道,未能与线下捆绑,那么也无法达到品牌推广的效果。
百丽 CEO 盛百椒表示,如果不转型,百丽就会死掉,转型则面临巨大风险。
背后更大的故事
百丽的经历不是个例,它是传统鞋企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国内服装鞋业持续低迷。
据咨询公司欧睿的数据,从2011年到2014年,女鞋的线下销售商铺增长了52%,但市场需求只增加了13%。
市值曾超过170亿港元(约合150.5亿元)的达芙妮,去年的营业额下跌了22.4%,亏损从上一年度的3.79亿港元(约合3.36亿元)扩大至8.19亿港元(约合7.25亿元)。现在,达芙妮的市值不到13亿港元(约合11.5亿元)。
女鞋品牌“星期六”的业绩增长乏力,去年上半年关闭了131家店铺。
2016年,美特斯邦威巨亏超4亿,三年内关店1600家;
还有晋江喜得龙公司破产、晋江闽超鞋业公司破产重整......
背后的故事
有这样一个值得警惕的信号。不少实业家认为,从实业转做投资,是一个更“科学”的选择。
一类老板既在做实业,也在投资本。金融危机之后,浙江一带几乎所有的制造业企业都在收缩规模。剩下来的资金,楼市是第一大去处。在房价大涨带动下,制造业企业投资房地产收益颇丰,甚至超过主业。
其二,就在股市。比如2009年股市好的时候,不少浙江老板是用麻袋一袋一袋扛着钱去营业部开户的。这类老板甚至把企业作为融资平台,变成自己另一条生财之道。
另外,现在玩PE(私募股权投资)/VC(风险投资)成了新时尚。一位温州炒房团的资深成员坦言,“股权投资这事,看着高深,事实上无非也就是股权交易获取差价,这里所要承受的风险也并不是特别大。”像他这样把资金转投至PE/VC的人不在少数,看似扶持实业企业,然而最终目的还是逐利。
未来的方向?
当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实体零售业关门潮愈演愈烈,在传统电商痛点突出却无法解决的背景下,零售业的第四次变革显得异常迫切。
2012年,马云与王健林立下了“电子商务能否取代传统实体零售”的1亿赌约。2016年云栖大会上,马云又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他说,纯电商时代过去了,“电子商务”会成为传统概念,未来会是线下、线上、物流结合的“新零售”模式。
而关于如何使得线上、线下、物流深度结合,似乎传统零售企业都处于摸索的阶段,甚至夹杂着困惑与忧虑。
盛百椒在百丽国际去年的业绩会上坦言,因为资金问题束手束脚,“目前公司缺少的是方向感和具体行动,如何通过改变来满足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要求,还没有明确的想法。这是因为集团受到既得利益的束缚,任何转变都可能带来短期业绩的影响和付出代价。公司自从上市后,持续增长是最主要目标,对于未来根本性的转型不敢决策。”
来源:21财闻汇综合自:风度先生周刊(ID: MRINSUIT, 作者:徐甘甘)、第一财经周刊、证券日报、快刀三侠(iyqkpd,作者:胡二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1.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千万不要在投资中心存侥幸!请务必选择正规投资公司、正规投资渠道!
2. 如果你有任何投资理财方面的疑惑,请致电:0571—88001788,我们的24小时热线,实时为您开通!
3. 《财富新密码》“浙江投资者俱乐部”会不定时举行各类投资交流会,你有任何的投资需求,都可以编辑“姓名+投资诉求+联系方式”给我们微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