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现在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却不知道15年前的“五大”。在2000年,作为五家最大的全球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安达信全球营业额为93.4亿美元,代理着美国2300家上市公司的审计业务,占美国上市公司总数的17%;在全球84个国家设有390个分公司,拥有4700名合伙人、2000个合作伙伴,专业人员达8.5万人。
然而,这家全球最大的会计师事务所在2002年因安然事件一夜倒闭。倒闭后五大变化为四大,分别是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德勤。
1913年,安达信公司成立。
“因为我们很成功,所以我们要更加成功,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向世人宣告我们正在改变”。在2000年1月的全球新闻发布会上,安达信的合伙人这样自豪地说道。
阿里巴巴ceo张勇曾在安达信就职
而在中国市场,安达信是五大中最为激进强势的一家,也是最早为中国企业提供股份制改造和海外上市服务的专业服务机构,承包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多个第一。
安达信用五大中最高的工资在中国招用最优秀的人才。但与高工资成正比的,是比其他四大更加恐怖的加班量。在安达信,人手永远是不够的,加班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基本上每个项目配置的人手只有其他几家的三分之一。当时安达信负责中海油的审计,核心团队只用了十几个人。而安达信破产后安永为了接手中海油的审计业务,派去了浩浩荡荡的百人审计团队。
那这样一个看上去高效率、创新、正直的专业服务机构,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踏入破产的深渊,那要从下面的说起了。
安达信公司在1954年开始在美国成立安达信咨询(Arthur Anderson Consulting),正式进入咨询领域。而安达信咨询一直试图脱离安达信公司。
1989年,公司最终分拆为主营会计业务的安达信公司(Arthur Andersen)和主营IT咨询业的安达信咨询公司(Andersen Consulting)。
到1997 年,安达信咨询(Andersen Consulting)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咨询公司,此后它向向设在巴黎的国际商会提出了离异的要求。
从1997年到2000年,漫长的诉讼使安达信公司业务损失重,在“五大”中只能敬陪末座。虽然安达信最终得以保留“安达信咨询”的商标所有权,原安达信咨询公司被迫更名为Accenture,没错,就是现在的埃森哲。但是 “分家”之后,安达信只获得了10亿美元的赔偿,与它提出的150亿美元巨额赔偿要求相去甚远。
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1月24日,虽然经过了安达信咨询分拆的种种波折,但安达信的合伙人们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安达信在全球启动了声势浩大的“新世纪,新经济”活动,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主管合伙人主持了中国区的发布仪式,希望安达信在互联网新世纪里,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在当时上海最繁华的淮海路瑞安广场办公室中,中国区的负责人吴广平踌躇满志地望向窗外。谁也没想到,这一天,离安达信帝国崩溃只有不到500天。
当时的新闻报道
会计师事务所一直是个有趣的行业,他们天生处在利益的夹缝中。会计们审计企业的财务和业务状况,向公众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最终付款的仍然是被审计企业。利益的冲突由此而生,当被审计企业财务出现重大纰漏的时候,审计师的独立性就会面临考验。而大多数时候,人性都是经不起考验的。对于利润的追求,成了悬在所有会计师事务所头上的达克摩斯之剑。
对于安达信来说,悬在头顶上的达克摩斯之剑就是其对于咨询费用痴迷。安达信曾多次卷入会计丑闻,在五大中,安达信由于审计问题与集团诉讼股东达成的和解次数和金额是最多的。paypal的早期员工埃里克·杰克逊曾经在安达信旧金山办公室工作,他曾在书中写到:"几个月以来(1999年),我一直忙着应对一场激烈的诉讼,这个案子却戛然而止,因为客户再也接受不了安达信不断增加的收费了。从现在来看,这只是安达信想扩大其利润丰厚的咨询业务,结果却事与愿违的又一个实例罢了。”
但这些审计客户都无法与安然公司的影响力相比,安然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美国500强的第七名,也是安达信的第二大客户。仅仅在2001年,安然公司就支付给安达信5200万美元的报酬,其中超过一半(2700万美元)是咨询服务费用。2001年的10月,安然公司被发现在1997-2000年间,虚报了5.47亿美元利润。其中,作为审计师的安达信又一次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他们不仅没有发现安然公司那虚假到可笑的财务报表(或者仅仅是假装没有发现),而且安然的董事会中有超过半数人员与安达信有所关联,安然公司的许多财务人员曾在安达信就职。安达信又一次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列上了被告席。
在安然事件爆发之初,安达信曾经自信满满地可以通过和解来达成免责。为了进一步减轻罪责,安达信用卡车把当初的工作底稿运出去,一张张撕毁;这个看似聪明的举动,却成为了安达信毁灭的直接原因。安达信的合伙人曾在邮件中安抚员工,承诺安达信有足够的保险和现金来应付未来的赔偿,不会影响到大家的前程。
安然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商品和服务公司之一,名列财富美国500强的第七名,也是安达信的第二大客户。仅仅在2001年,安然公司就支付给安达信5200万美元的报酬,其中超过一半(2700万美元)是咨询服务费用。
安达信自安然公司1985年成立伊始就为它做审计,做了整整16年。除了单纯的审计外,安达信还提供内部审计和咨询服务。20世纪90年代中期,安达信包揽安然的内部审计和咨询工作。
安然从1997年到2001年间虚构利润5.86亿美元,并隐藏了数亿美元的债务。可笑的是,安达信竟然发现安然公司那虚假到可笑的财务报表(或者仅仅是假装没有发现)
,安然公司的雇员中居然有100多位来自安达信,包括首席会计师和财务总监等高级职员,而在董事会中,有一半的董事与安达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2001年10月安然财务丑闻爆发,可就在同时,安达信的休斯敦事务所从10月23日开始的两个星期中销毁了数千页安然公司的文件。
在安然事件爆发之初,安达信曾经自信满满地可以通过和解来达成免责。为了进一步减轻罪责,安达信用卡车把当初的工作底稿运出去,一张张撕毁;这个看似聪明的举动,却成为了安达信毁灭的直接原因。安达信的合伙人曾在邮件中安抚员工,承诺安达信有足够的保险和现金来应付未来的赔偿,不会影响到大家的前程。
2001年12月安然宣布破产。
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 Andersen提起刑事诉讼,罪名是妨碍司法公正,理由是该公司在安然丑闻事发后毁掉了相关文件和电脑记录,从而开创了美国历史上第一起大型会计行受到刑事调查的案例。
在2002年的3月,,妨碍司法公正”的罪名刑事起诉安达信休斯敦公司后,安达信的骄傲在瞬间崩盘。刑事诉讼意味着安达信在长达数年的诉讼期间无法承接审计业务。
2002年3月21号对安达信员工来说是最黑暗的一天,为了避免受到影响海外公司纷纷并入其他事务所:
当年的安达信员工走上街头
2002年3月26日安达信的CEO约瑟夫·贝拉迪诺辞职。
2002年4月3日,安达信国际任命安达信(法国)负责人阿尔多·帕多索为新的CEO,安达信的税收咨询业务也在4月底正式并入德勤事务所,安达信宣布裁员7000多人,占美国人员的四分之一。
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存在了89年的安达信分崩离析,全球八万五千名员工迅猛合并到了其他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只留了一个在瑞士的总部准备接受巨额的赔款和司法起诉。对于安达信的多数员工来说,他们还没有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成为了其他四大的员工。
前后不过4个多月的时间,安达信(美国)从呼风唤雨的业界“巨无霸”变成众叛亲离、甚至自身难保的“泥菩萨”。最后,关门倒闭。
直接原因:销毁有关安然的审计文件(这当然是严重的违规操作)
实际原因:因为帮助安然公司“造假(账)”“售假”(虚报盈利骗取投资者)而失去了公司立足之本的诚信。
作为一个行业内的老手而非新手,安达信当然知道它的做法是相当危险的;如果事情败露,是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但它为何还明知故犯呢?
根源一:贪欲使安达信抱着侥幸的心理
安达信在利润的刺激下,以为安然公司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自己参与的“造假”不会东窗事发。
安达信本想让休斯顿分公司当替罪羊,通过销毁文件来摆脱与安然的干系,以免使整个公司信誉扫地,但这种严重违规的办法非但没有起到丢卒保车的作用,反而加速了安达信的信用崩溃。
根源之二:会计业界的混业经营埋下了诚信危机的种子。
90年代以来随着会计事务所业务的拓展,非审计业务如税务、咨询、法律顾问、人力资源及投资顾问等等,传统单一的审计被多元化的经营所替代,非审计业务的赢利一般占到会计事务所总收入的30%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独立的审计因利益冲突而无法做到真正独立,审计人员或会计事务所参股其客户的行为在整个业界十分普遍,结果出现了会计事务所有时不免一身兼二任: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
安达信被认为在混业经营方面最有“进取精神”,它的合伙伴人中有近60%来自税务、业务咨询及公司财务操作等非审计业务。在会计事务所不断扩张中,审计造假已成普遍难题。
根源之三:行业垄断使同业监督、行业自律部分失效。
美国的会计法规定:一个会计事务所的监督由其它会计事务所来完成。这就是说,整个会计业是一个自我约束、相互监督的行业。
传统上,会计业是投资者的“看家狗”,负责监督企业的财务行为;会计业以其独立、公正而赢得社会和投资者的信任,这在行业垄断不太强烈的条件下是可行的。
但美国“五大”的成形及其庞大的业务,使美国会计业已形成高度垄断的行业。它们之间虽然也存在着竞争,如在客户来源、地盘、人才方面存在激烈的竞争,为了在这些方面取胜,它们可以互相钳制;但不可否认,它们也有利益的一致性,如在混业经营方面、在行业的相关立法方面,这时就会出现“五大”合谋,结成统一战线,共同反对与它们不利的立法或政策。
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确保业务真实性、准确性相当于根基,安达信连根基都被贪念腐蚀,一夜崩塌不过是迟早的事罢了。
来源:审计之家